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2015-03-28吴颜
吴 颜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地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新疆早在秦汉时期就产生了双语人、双语现象和早期的双语教育[1],伴随着朝代更替和社会变迁,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在新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中华民国时期,新疆已然形成了初步的双语教育政策和教育体系。建国之后,新疆的双语教育又经历了体系建立(1950-1965年)、教育停滞(1966-1976年)、恢复发展(1977-1987年)、改革试验和加速发展(1987—)四个阶段[2],到目前为止,双语教育已经成为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主要模式。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3]:截止到2013年年底,新疆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中有47.66万人接受了学前三年双语教育,占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总数的64.61%,在学前双语教育体系中,有76.77%的双语教师为少数民族教师;有134.95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双语教学,占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总数的64.4%,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有89.66%的双语教师为少数民族教师。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已经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中坚力量,而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成为保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历程及现状
(一)建立了完备的培养层次 从建国以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养基本沿袭了一种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不断递进的方式。最初的双语教师实际上是少数可以教授汉语但不能熟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普通汉族教师;首批规模化培养的双语教师是于1960—1964年间招收的修读维吾尔语专业的近千名内地生源的汉族教师,通过这部分教师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和实验班,同时在高等教育阶段增设预科《基础汉语》课程来普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养奠定语言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各师范院校汉语专业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和部分可以熟练使用母语和普通话的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逐渐成为了双语教师的主要来源;到20纪末,新疆本土高校和国内其他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校通过引入H S K考试制度并逐步加强汉语教学,普通高校各师范类专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开始逐步进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师队伍中来。
从1950年新疆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开始,到200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虽然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经历了停滞的10年,但从改革开放之后,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再次开展双语教学试验为双语教师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学前、中小学、本专科、研究生和成人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的双语教师培养体系。双语教师的主体也由原来汉族教师占主体地位的状况逐渐过渡到少数民族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现状。
(二)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从建国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除了个别地区开设的实验班有部分理科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验以外,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的是母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汉语课的教学,而当时的双语教师主要来源于各师范院校少数民族语言(维语、哈语、蒙语、锡伯语等)专业汉族毕业生和汉语专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专业结构比较单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改革,同时也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新疆各大师范类院校适时启动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改革计划,通过在部分理科专业中强化理科基础课程教学或组建理科实验班的形式来开展双语教学实验,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双语教师培养的专业类型,但远远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对双语教师的需求;为了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改革工程并缓解双语教师供给严重小于需求的困局,自治区教育厅从本世纪初开始着力启动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对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少数民族单语教师进行汉语强化培训,将培训合格的少数民族教师纳入到双语教学体系,将双语教师培养扩大到了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但无论从教师本人、基层学校还是培训单位来看,这样的培训效果并不明显。[4]实践结果表明,职前培养仍然是保证双语教师成长的主要形式,为此,以新疆师范大学为首的新疆本土师范类院校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将双语教学扩展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师范类专业,形成了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方式、统一毕业标准的民汉一体化培养模式,从而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三)搭建了良好的培养平台 为了在短时期内培养造就一批合格的双语教师,自治区教育厅在响应教育部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基础上启动了自治区的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通过实施国家和新疆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在2009-2014年的6年间累计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18035人,其中已定向新疆农村学校就业6438人。此举吸收了大量的优秀高中双语毕业生进入到师范生行列,为双语教师培养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为了吸引师范生毕业后能到基层就业,自治区还启动了赴基层就业师范生学费代偿项目。
在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职前培养的同时,自治区教育厅又开展了新疆少数民族在职教师职后培训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到2014年通过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两个项目就培训一年制和两年制双语教师1万人以上。
除此之外,借助教育部政策和经费支持,启动了新疆中小学特岗教师岗前培训项目、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继续教育等形式对少数民族在职教师进行质量提升。
二、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问题
(一)合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 虽然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规模在近十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但高等院校对双语教师的培养规模却并未主动去适应。从目前南北疆各基层学校的教学运行情况来看,即使自治区教育厅每年从国内各高校招募了近万人的实习支教大学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但是很多学校还存在大班额、包班制或一名教师兼任多门课程的现状。自2005年自治区决定将双语教学的起点下移到学前阶段开始,十年来吸引了大批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接受双语教学,但是学前双语教师的储备却严重滞后于双语幼儿园的建设进度。在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南疆四地州即将启动高中免费教育政策,在该政策的影响下,南疆四地州高中双语教师将会出现短缺的情况,需要进行合理补充。同时,第一批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儿童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学习升入小学,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幼小衔接工作也需要适量补充部分双语教师。但从目前的双语教师储备情况来看,仍然面临教师严重不足的困难。
(二)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不佳
为了缓解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自治区近年来一方面通过招聘来的方式来补充双语教师人数,另一方面通过对在职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培训来解决双语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从招聘情况来看,包括一批中专或高中生都被纳入到了学前双语教师的队伍,这部分新入职的双语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不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自治区开展了为期一年或两年的培训计划,但从培训效果来看,虽然有些人取得了H S K八级或MHK三级乙等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具备用普通话授课的能力。
此外,为了缓解基层学校双语教师短缺的现状,自治区教育厅从2006年启动了师范类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每年从国内各高校招募近万人赴基层学校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这部分支教教师尚没有完成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又缺乏有力的指导,他们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有限,而且所学专业和任教学科基本不匹配,很难胜任双语教学任务。
(三)双语教师结构失调 除了数量和质量问题,双语教师结构不合理也是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民族结构和地域结构等几个方面。
1.能力结构。由于新疆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在近年来呈现出了超常规的高速发展,中小学双语教师的质量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自治区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在职的双语教师有10万多人,但具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能力的仅有8万多人,双语教学在扩展规模的同时质量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低层次的双语教师只能满足基层学校双语教学正常开课的需求,但无法保证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高层次双语教师数量仍然不足。
2.专业结构。从南北疆各县市每年对实习支教大学生的需求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北疆经济发展较好的伊犁、塔城等地区,理科双语教师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但汉语教师和学前、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双语教师仍然面临数量严重不足的局面。而南疆欠发展地区不仅上述各学科的双语教师需求量非常大,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面临合格双语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
3.民族结构。从自治区教育厅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新疆双语教师基本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主,汉族教师不仅比例严重偏少,而且还存在不能熟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语码转换和口语交流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会因为文化交流的缺失而影响教学效果。
4.地域结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缺口主要存在于南疆四地州和农村中小学,但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倾向于在省会城市或中心城镇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一项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表明,有35%的受调查者表示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城市,有27%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公开表示不会到南疆四地州或基层工作。[5]很多少数民族双语学生毕业后宁愿留在城市学校做临时代课教师也不愿意报考基层学校的招聘岗位。
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定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项目的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又将迎来一次新的机遇,经济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学中小学生愿意接受双语教育,双语教师资源的储备是满足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问题。鉴于基层学校和南疆地区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建议继续扩大定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
(二)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现状决定了师范类院校的生源质量。目前民汉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关注学科专业知识和前沿动态的同时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建议新疆师范类院校在双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结合南疆和基层学校教学实际,在强化语言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符合中小学双语教学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削减脱离地区实际的高端的、前沿的知识内容,注重中小学教材解读和知识点理解,争取做到培养一个合格一个,合格一个使用一个。
(三)优化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结构和模式
针对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决。其一,对目前由于年龄、语言基础或主观意愿等原因无法胜任双语教学任务的低层次双语教师,建议根据其实际情况,通过分流转岗的方式进行合理安置、逐步消化。其二,在保持师范生招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南疆四地州基层学校定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以解决地域结构不合理问题,由地处南疆地区的师范院校承担起为本地区培养合格双语教师的重任。其三,新疆现行按照“民考民”、“民考汉”、“双语班”和“普招生”等几个序列分别划线招生的政策,虽然保证了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但同时剥夺了许多汉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建议创新汉族师范生招生模式,通过扩大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汉族学生的招生规模,吸收更多的汉族学生加入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中。在招生环节,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情况适当调整师范类专业招生计划,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在管理环节,根据师范生的学科成绩灵活调整修读专业,保证学生兴趣和专业的对口协调。其四,实行城镇在职双语教师和高年级师范生二次顶岗置换形式的实习支教计划,让有经验的双语教师到基层学校支教一学期或一年,将高年级师范生派往城市中小学,在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实习支教。
新疆目前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在这种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学生和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中愿意在新疆就业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不增反降,再加上新疆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必将导致汉族人口比重相对减少。在此情况下,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发展及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需求是未来几十年新疆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单语教师的转化培训和质量提升,新增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与此同时,新疆现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政策必须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要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培养和培训的模式与质量上。
[1] 李儒忠,曹春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千年大事年表之一[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李儒忠,曹春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千年大事年表之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W].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4/78011.htm.
[4] 李儒忠.双语教育十论[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5] 吐尔逊娜依·赛买提.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