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

2015-03-28刘保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触觉意象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5)04-0016-04

收稿日期:2015-01-03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5.04.04

作者简介:刘保安(1962-),男,河南西平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2013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粤- 0012- A;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团队资助基金项目。

意象是考察诗人创造力的标准,因为意象是“诗的力量的源泉”:“思想、感情、意象……以及语言肌质和节奏的这种密度,这种渗透,这种融汇,乃是诗的本质,诗的力量的源泉”。 [1](p196)弗罗斯特善用意象,学者们对此有过论述:“弗洛斯特的诗歌突出意象,与庞德的诗歌新感念十分合拍。” [2](p264)还有学者指出:弗罗斯特“从新英格兰的乡村撷取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象和具体事例,含蓄地象征着外部的大世界,用极具区域特征的人和物来指涉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 [3](p144)有的学者认为,弗罗斯特“往往以新英格兰的田园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的日常生活,引导读者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4](p365)触觉意象主要指讲话者或者听话人用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所能感知的物象。由于触觉意象是客观物象作用于人的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后对人的感官和大脑产生的刺激和影响,因此,这类意象是由感知进而上升到认知的。正因为此,这种感知和认知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在诗歌层面,这种由感知到认知的升华凝结而成的意象往往渗透着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弗罗斯特诗歌中有很多触觉意象。学者们对弗罗斯特诗歌中其他种类的意象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但是对其诗歌中的触觉意象的研究明显不足,有鉴于此,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

一、弗罗斯特诗歌中触觉意象的种类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种:

一是表示程度的触觉意象。表示程度的触觉意象如“他是冬日里微风一阵” [5](p25)(“风与窗台上的花”),“夜晚的微风”(“我们的营地——在秋日的森林中”)等。微风的吹拂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夏日的微风给人的感觉是舒适和凉爽,而冬日的微风则会使人感到更加寒冷。再如“冻硬的积雪”(“不情愿”)、“冻硬的雪地”(“白桦树”)、“冰变得越来越硬”以及“冰面又重新变得平滑”(“沿着小溪”)等。在这些诗行中,弗罗斯特使用触觉意象集中描写了冬日里的极度严寒天气。

二是表示温度的触觉意象。表示温度的触觉意象有表现潮湿的如“潮润的林中”(“风暴之歌”)、“秋天的湿润”(“一粒幸运的橡树籽”)、“路边野花太潮湿”(“风暴之歌”),有表现温度和热度的如“温暖的火”(“爱情和一道难题”)、“温煦的火炉旁边”(“风与窗台上的花”)、“烧得太旺的火炉”(“斧柄”)、“温暖的被窝”(“我要歌颂你哟——‘一’”)、“温暖的阳光”(“绝望”)、“温暖的原野”(“仲夏时节的鸟”)、“灼热荒原”(“风和雨”)、“炎炎夏日”(“泥泞时节的两个流浪工”)、“滚烫的身子”(“接受”)、“我们曾在炎热中俯身”(“红朱兰”),“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割草”),“太阳烤热的山坡使我的脸发烧”(“地利”);有展现寒冷的如“凛凛寒风”(“星星”)、“茫茫冰天雪地”(“雪”)、“冰凉的水雪”(“茅草屋顶”)、“夜黑风冷”(“埃姆斯伯里的蓝绶带”)、“一挖地人正倚锄伫立迎着寒风”(“投资”),“一阵寒气掠过湖面”(“仆人们的仆人”),“‘我得承认下这样一场雪天很冷’”(“雪”),“在天就要黑尽时这么说一声再见、/朝一片如此幼小的果林袭来的严寒/都使我想到这远在农场尽头的果林”(“再见并注意保冷”);有描写干燥的天气的例如“夏风干燥”(“林中野花”)、“干燥温暖的地上”(“我们歌唱的力量”)等。潮润、温暖、炎热、寒冷、干燥都是新英格兰天气的真实写照,然而它们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些感觉都是经由人的肢体传达到人的大脑之中的。温暖常常给人带来舒适、惬意的感觉,而潮润、炎热、干燥、寒冷等都会使人感觉难以忍受,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压抑或烦闷。可见,触觉意象给人的感受不仅仅是肢体方面的,而且也是精神层面的。

值得说明的是,弗罗斯特诗歌中表示温度的触觉意象远远多于表示程度的触觉意象,这是因为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都是以风霜雨雪和季节(尤其秋冬)为背景。因此,有的学者将弗罗斯特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黑夜、荒野、严冬和雪称之为“冷色意象”。 [6](p26)弗罗斯特诗歌中经常再现风霜雨雪的场景与其生活经历有一定关系。弗罗斯特成名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马萨诸塞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度过的,这两个州的冬天都是十分寒冷的,新罕布什尔州的降水量和降雪量都很大。

弗罗斯特以触觉意象描写天气的诗篇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觅鸟,在冬日黄昏》的第二行“空气早已在严寒中凝滞”(“觅鸟,在冬日黄昏”)是对严寒天气的实写,也以严寒的天气衬托诗中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以触觉意象展现现代人的孤寂和西方社会的荒凉景象。《一堆木柴》中的“冰冻的沼泽地”既描写了寒冷的天气,也写了诗中那个独自漫步者的孤寂。《人口调查员》中,诗人以触觉意象“炉子冰凉”再现了西方社会的“人踪绝灭”。

有时,弗罗斯特还会反复使用表示程度与温度的触觉意象,如《豆棚》中的第二、第三、第四诗节的前两行:“在刚砍了树的那片狭长的空地/就五月一日来说阳光实在太热,……//无论在何处只要有潮湿的洼地/就有青蛙发出成千上万的尖鸣,……//空地上到处都堆有白桦树条! /刚被斧子砍下,新鲜而结实。……”表示程度的触觉意象与表示温度的触觉意象的反复再现集中突出了那片空地的状况。

应该说明的是,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一些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的划分不是十分明显的。《我的蝴蝶》中的“粗鲁的西风从侧面吹来,/把什么东西猛然抛在我脸上——”既可以视为触觉意象也可以视为视觉意象,因为人们既可以感受到粗鲁的西风也可以看到强劲的西风。有的时候,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和动觉意象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认为,“我会感到梯子随压弯的树枝晃动”(“摘苹果之后”)既是触觉意象,也是视觉意象或动觉意象。因为摘苹果的人是站在梯子上,他只能感觉到梯子的晃动,而站在树旁边的人则会看到梯子的晃动。

二、弗罗斯特诗歌中触觉意象的呈现方式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主要以以下几种方式呈现出来:

(一)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相结合 弗罗斯特常常将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相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让路边冻硬的雪堆融化流淌”(“致春风”) 中,“冻硬”是触觉意象,“雪堆融化流淌”既是视觉意象又是动觉意象。弗罗斯特以此不仅将春风的威力展现了出来,而且有效地将雪融化时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生动,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运石橇上的一颗星》中的“一块石头又黑又冷”也是将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结合在一起的范例。视觉意象“黑”与触觉意象结合在一起集中再现了石头的特征。“这种大波浪干燥而褐黄”(“沙丘”)中,弗罗斯特将触觉意象(干燥)与视觉意象(褐黄)结合起来,将大海中的波浪的温度与色彩展现在读者面前。再如“在他俩被抛进大海之前,/他俩亲吻,吸着对方的气息。/他俩互相搂紧对方的脖子,/拥抱着沉入冰冷与黑暗,/用自身充当婚宴去喂鲨鱼。”(“马德拉群岛之发现”)触觉意象“冰冷”与视觉意象“黑暗”结合在一起共同说明大海的状况。弗罗斯特旨在以此突出强调冲破道德底线的这对情侣所受到的严厉惩罚。“这儿色彩浓艳芳泽馥郁空气潮湿”(“气氛”)中,诗人将视觉意象(色彩浓艳)、嗅觉意象(芳泽馥郁)和触觉意象(空气潮湿)结合在一起,集中再现了花园中被一道墙遮掩的地方花儿散发出的芳香、花儿浓艳的色彩以及潮湿的空气。弗罗斯特将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描写的物象更加具体生动,栩栩如生,从而获得了更为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二)两个触觉意象相结合 弗罗斯特还将两个触觉意象结合在一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弗罗斯特有时在同一诗行中将两个触觉意象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土壤的性质也发热发烫”(“运石橇上的一颗星”),诗人将两个表现热度的触觉意象“发热”和“发烫”结合在一起集中描写了土壤的性质,并且十分有效地将土壤的特性凸显出来。

有的时候,弗罗斯特还会将两个触觉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共同修饰一个名词,以此使描写的物象的性质或状态更加清晰更加分明。如“在春天干燥温暖的地上”(“我们歌唱的力量”)写的是由于春天的到来,严寒渐去渐远,但是由于雨水不足,大地显得十分干燥。诗人以寥寥数语将春日的大地描绘得淋漓尽致。再如“湿漉漉冷飕飕的风/从我身后的山上不断吹来。”(“在英格兰”)写风给人带来潮湿和冷的感觉。“因为那风是英格兰的风——/永远清爽的湿漉漉的海风”(“在英格兰”)写海风尽管湿漉漉的,但是却给人清爽之感。诗人通过写风展现了自己对英格兰的热爱之情。两个触觉意象结合在一起,突出强调了所展现的物象,单个的触觉意象是难以创造如此极佳的艺术效果的。

(三)拟人 拟人是修辞学中的一个术语。弗罗斯特善于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触觉意象展现出来。弗罗斯特对触觉意象予以拟人化的处理,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生动,以求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弗罗斯特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严寒人类的行为能力:“不眠的我们正忍住不去注意/炉火熄灭后寒冷爬得多近——”(“害怕风暴)暴风雪在夜晚不期而至,室内的一家人对此充满了恐惧之感,而屋内的炉火熄灭之后,他们不得不直面寒冷的步步逼近。被拟人化的寒冷似恶魔,令人恐惧。“严寒会捆住/钟楼上那个钟/的镀金指针,/从而停止它们/前进的脚步。”(“我要歌颂你哟——‘一’”)严寒是弗罗斯特在新英格兰的真实生活经历,诗人以此再现了大自然的威力以及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尴尬和窘境。在诗人的笔下,风具有人的特性。诗中的西风缺乏绅士风度,显得十分粗鲁无礼:“粗鲁的西风从侧面吹来”(“我的蝴蝶”),“三个人站着仔细听狂风再次发威,/风刚才夹着大雪猛撞了一阵房子,/然后又无拘无束地呼啸。”(“雪”)在《清朗而且更冷》的第二诗节中,诗人将寒风拟人化:“当我沿小径穿过那片公地,/头顶上的天空苍白而萧瑟;/在一阵子寒风的逼迫之下,/我看见有颗树剩一枝树叶,/其余树枝成了无叶的木棍”。弗罗斯特使用拟人化手法将触觉意象展现出来,增加了其诗歌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其诗歌语言极富感染力。同时,这一方式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亲切感,有助于调动读者的情绪,进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这一方式也有助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感。

(四)比喻 弗罗斯特还会以比喻的手法将触觉意象呈现出来。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明喻如“我断定这水晶般的寒冷/不过是白雪上再添严霜,/如金上敷金,难以增光。”(“觅鸟,在冬日黄昏”)诗中人在严寒的冬日里踏着茫茫白雪回家,站在小山顶上,眺望远方,认为天气已经寒冷到了极致。诗中流露出的是诗中人面对极度寒冷天气的无奈、抱怨、蔑视?不同的读者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两个女巫》之一《科阿斯的女巫》中使用的明喻如:“我丈夫觉得我惟一的缺点/就是我往往在上床之前就已入睡,/尤其是在冬天,当床铺比冰还凉,/身上的衣服比雪还冷的时候。”再如“当时雪铺的卧床/肯定羽毛般松软。”(“死者的遗物”)暗喻如“他是冬日里一阵寒风”(“风与窗台上的花”)。诗人以娇花和冬日的微风分别比喻一对恋人。由于娇花眷恋温暖,冬日的微风“关心的是白雪和坚冰,/关心的是枯草和孤鸟,/但却几乎不懂得爱情。”因此,他们最终也没有如愿地走到一起。弗罗斯特修辞中的比喻手法将触觉意象呈现出来,使其描写的物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一呈现方式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在诗歌艺术层面上,这一呈现方式使诗歌语言极具感染力,易于打动读者,烘托氛围。

(五)对比 弗罗斯特还善于以对比的方式将触觉意象呈现出来。如“‘但让你觉得更怪的是那条河的水,/它永远是夏天清凉,冬天暖和。’”(“山”)以及“‘其实我并不认为水温有什么变化。/你我都非常清楚,要说它暖/是同冷比,要说它冷是同热比。’”(“山”)触觉意象“清凉”和“暖和”、“暖”和“冷”、“冷”和“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以此将河水的独特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再如“你们使这四四方方的一小团空气/静谧,明亮而温暖,尽管四周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寒冷和冰雪”(“雪”)。“温暖”和“寒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诗中还有视觉意象“明亮”和“黑暗”的对比。《目的是歌唱》中,“寒冷”与“温暖”也形成了极其明显的对照:“人把一小口风深深吸进嘴中/并久久不张口,直到寒冷的/北风早已变成温暖的南风,/然后才有板有眼地将其吹出。”《我们歌唱的力量》中,“干燥温暖”的大地与湿冷的大地形成了明晰的比照:“下雪了,在春天干燥温暖的地上/雪花找不到可以落脚成形的地方。/为把大地变湿变冷雪花前赴后继,/可它们仍然难以占有永久性阵地。”由于春天的到来,大地渐渐变暖,但是天空中偶尔还会有雪花飘落,但雪花刚一触地就被温暖的土地融化。又如“我已感觉到脚下草地的寒气,头上却是红日当空/”(“寻找紫边兰“)。“寒气”与“红日当空”构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此展现了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就要到了”。“太阳暖烘烘的但风却很凉”(“泥泞时节的两个流浪工”)以温暖的太阳和凉风的对照勾勒出四月里多变的天气。弗罗斯特以对比的方式将触觉意象呈现出来,有效地突出了所描写的物象,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用对比的方式将触觉意象呈现出来,还使诗作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赋予诗作无限的生命力,也有助于真实地再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此外,弗罗斯特的一些诗歌的题目也会呈现出触觉意象,如《清朗并更冷些》、《清朗而且更冷》、《火与冰》、《再见并注意保冷》、《冬天的风》等。从这些诗歌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直接发现一些触觉意象。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弗罗斯特诗歌中有很多触觉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是其生活经历的再现,弗罗斯特将自己对新英格兰的风霜雨雪、季节的变迁的感悟以诗的形式向读者予以诠释。这种肢体的感受经由诗人的思辨往往充满真知灼见。《希望之风险》中,触觉意象“暖和”和严寒构成了极强的对比:“因为再暖和的地方/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趁着这样的时机/来一夜寒露严霜。”表面看来,诗人描写的是天气的变化,实则以季节的变迁阐释了居安思危的道理。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大多源自大自然、乡村生活和日常经历。

文学是对现实的折射,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创作也是如此。研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诗人的生活历程。由于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情思付诸于意象之中,因此,透过其诗中的意中之象,我们还可以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心路历程,窥见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的思想情感以及其对自然、事物、社会、人生的认知和诗思。

弗罗斯特使用触觉意象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可感可触,弗罗斯特以意象触觉为载体,为读者描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物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赋予其诗歌语言极强的表现力,使其诗歌语言达到了高度凝练的佳境,这种凝练经由读者的阐释迸发出一种弹性美。有的学者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平易,寓意深刻,雅俗共赏,魅力四射”。 [7](p365)弗罗斯特诗歌质朴的语言外表中往往具有深邃的含义。《蓝浆果》中的拇指大和“天蓝”是视觉意象,“沉甸甸”是触觉意象:“一粒粒蓝浆果有你的拇指头那么大,/真正的天蓝,沉甸甸的”(“蓝浆果”)。两个视觉意象和一个触觉意象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蓝浆果的状态和特征描绘了出来。农场诗人弗罗斯特对农场和乡村怀有特殊的感情。硕大的蓝浆果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也是他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创作也像蓝浆果一样丰满而又硕大。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触觉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意象、形神
食的触觉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
以介为主 零星散译*——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译介:1949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