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政府在中原文化传播中的职能转变*

2015-03-28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原政府文化

李 晶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信息时代,软实力不仅依赖于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更依赖于一国拥有的传播渠道。当前,正值我省着力打造“中原文明”“文明河南”,深化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力促文化强省战略的关键时期。加强整理、审视、反思和创新中原文化的传播模式,已成为弘扬中原文明、传承中原文化、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和将河南建设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的迫切需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及其他相关因素促成了诸多方面的相互交融,例如集电视、报刊、微博、微信于一体的智能手机媒体,就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赋予中原文明新的传播语境。而新媒体时代实际上是新的执政环境挑战,为此政府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原文化传播助力。

1 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引领和再造功能

在中华文明进化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文化始终引领着华夏文明走向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为传承创新中原文化,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将河南建设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各级政府应不懈努力,结合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特点,占领主流文化意识形态阵地,确保中原文化的传播主方向。

1.1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中原文化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价值观是文化的承重墙,它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追求,是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目前,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新媒体已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舆论交锋的最前沿,社会思想最前端。如何把握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脉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占领舆论思想主阵地,是政府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职责。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政府需要在政策措施方面不断完善中原文化的传播机制,努力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确保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领地位。因此,各级政府应从塑造中原人文精神、打造文明河南方面入手,在中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塑造中原人文精神,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1]。在全省范围内积极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宣传科学理念,倡导科学精神,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积极传播正能量,进而提高我省人民整体道德素质水平。

1.2 加强舆论舆情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津措施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因网络媒体强大的传播力,特别是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发展,成为民众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在这一自由开放的平台里,不仅要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量,同时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网络作为一个公共自由舆论空间,应承担起对言论进行形式审查的重要职责。目前一些网民通过聊天软件、社交网络、网络论坛等网络媒体传播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信息,攻击政府,破坏社会稳定。为此,各级政府应建立网络舆论安全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要完善针对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措施,形成全面系统的网络媒体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新兴媒体的有效监管,加大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同时,应着力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民众的责任意识。治理网络虚假信息及网络谣言,需要政府、媒体及民众的共同配合与共同推动。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新兴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网民素质教育,提高网民社会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学会甄别网络信息,理性看待网络舆论。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媒体,提升中原文化的传播力度,让民众深刻感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文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网络活动,将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转化成现代表达形式,在全省范围内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1.3 强化政府主导,与高校建立中原文化合作研究机制

河南省高校在中原文化传承发展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河南省高校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中原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河洛文化、固始根亲文化、大河文化、仰韶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国学院,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高端国学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果都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原文化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但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河南省高校在中原文化研究上面临资金、技术、相关政策等新的问题,涉及中原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也需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深入了解高校在新媒体时代推进中原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鼓励在豫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深入挖掘中原文化资源,并为中原文化转换为品牌优势提供资金技术保证。通过不断完善科研奖励机制,与高校建立中原文化研究的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强化产学研导向,鼓励各高校积极创建中原特色文化研究中心,并进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攻关研究,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中原文化的传播样态,再造中原文化新的价值内涵,在加强中原文化理论研究的同时,为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提供智力支持,确保中原文化的长效传播。

2 构建新媒体时代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

面对新媒体时代新的执政环境,要求政府转变观念真正参与到文化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来,才能汇民心、聚民智,实现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对象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借助博客、微博等媒体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因此,有学者将微博等新媒体描述为草根阶层的话语洪流。而我们的主流文化就应该很好地把握这一舆论导向的新平台,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因此,新兴媒体对于主流文化传播工作将是大有可为的。

2.1 建立常态化的政府传播网站和制度化的政民交流平台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站建设层出不穷,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传播的舆论也是参差不齐。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32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及时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学习和更新网络发展技术,通过各类门户网站占领文化领域的制高点,切实掌握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目前我省具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主要有河南省政府网、大河网、商都网、河南文化网、中原网等等。他们在传播主流文化和引导民众了解和认同中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2年以来《河南日报》借助网络媒体推出的“一文九论十八谈”栏目,深入宣传和介绍了河南整体发展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一栏目使民众通过政府窗口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也为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但就目前状况而言,某些地区政府网站的建设未能顺应时代需求的变化,也未能较好地发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的功能。因此,为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和传承的目的,各地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常态化的政府传播网站,通过制度约束机制保证政民交流平台的畅通,及时有效地向民众传达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趋势,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主流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2.2 通过政务微博等方式保证实效的政民互动机制

建设服务型机关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文明河南的必然要求。借助新兴媒体建立政务微博,使政府第一时间参与民众沟通,让政府真正了解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所想所需,这也是服务型机关建设的应有之意。政务微博,是与政府网站协同运行的有效传播平台,但就目前来看,不少地区政务微博的建立也只是流于形式,虽然这种政民互动机制很好,但真正收听者却寥寥无几,难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因此,政府的文化建设主方向应是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把优秀的文化作品传播出去。“文化传播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要发挥文化的渗透力,使文化具备更广泛的大众基础和更强的影响力,使之具有持续性。”[3]为此,政府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应对上述问题,深入挖掘中原文化资源,关键是运用个性化、时尚化、平等化的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不是将文化自身做成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微语言将厚重的中原文化传达给民众,让广大受众者在良莠杂陈的网络信息中识别中原文化特质,实现中原文化的自我认同和文化自觉,从而积极主动地传播和传承优良的中原文化。例如各级宣传部门可通过政务微博定期确定一个文化宣传主题活动,通过网民及手机用户全民参与的方式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也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将中原传统文化习俗推广开来。这不但需要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时也需要新媒体技术的长效更新与发展,在潜移默化的推广过程中达到传承文化、提升河南整体文化素质的目的。

3 强化政府在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当前正值我省打造“中原文明”“文明河南”,深化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力促文化强省战略的良好契机,为实现中原文化的高效传播,政府需从技术和人才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着力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鼓励中原文化精品走出去,加强新闻媒体的交流,丰富世界人民对中原文化的了解,展现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原形象,更好地促进中原文化高地建设。

3.1 强化新媒体技术的革新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4]中原文化的传播同样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着力提升媒介融合技术在传播中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媒介融合是在多元化的信息传输通道下的新型作业模式,它打通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等与新兴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通道,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多种平台传播给受众者。特别是以CDN、IDC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形成了新的应用基础设施,改变着互联网的流量分布和设施布局,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和技术前沿布局在进一步加快。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缺乏强有力的网络科技创新人才。与之相反,网络受众人数呈现上升趋势,需求量逐年攀升,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出现,成为受众接受中原文化的主要媒介平台。据统计,“河南全部网民中,有79.8%为手机网民,总人数达4735万,其中每天使用手机上网两小时以上的达35.8%,而玩微信的人占使用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50.5%”[5]133。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亟待需要政府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例如各级政府科技创新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借助中原传统文化及广播影视传媒的发展,建构起庞大的信息传播体系,辅以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让广大手机用户随时随地领略中原文化的独特人文气息,进而在全省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

3.2 重视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文化精品的生产也离不开相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状况来看,河南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尤其缺少的是文化名家、大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这也是河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开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河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做好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鼓励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挖掘工作,尽快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着重完善人才选拔、聘用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文化人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更大发挥文化人才的社会价值。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共产党执政规律在河南的探索实践与启示[J].中州学刊,2013,(1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3]杨杰.论中原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弘扬传播[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余斌,潘文年.数字出版文化传播力的构建路径[J].中国出版,2012,(5).

[5]卫绍生.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中原政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谁远谁近?
御中原 画饼充饥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