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5-03-28王栓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教育

王栓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办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发展到相当规模,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厌学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形成、学业完成及发展前途;另一方面,它也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甚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和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调查与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阻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本课题组对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2 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 930份,有效率96.5%。其中,调查对象涉及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大三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专业学习安排、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就业评价及院校软硬环境等五个部分。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被调查院校的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于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之中,其具体在表现下述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模糊

在问到学生“您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时,仅39.19%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49.24%的学生尽管有奋斗目标但比较模糊,10.51%的学生目标根本就不清楚,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混日子,1.06%的学生从没有考虑过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二)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在问到“你是否愿意学习现在的专业”时,20.46%的学生表现出很愿意学习本专业,66.01%的学生表现出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一般,7.59%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学习本专业,5.94%的学生则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一般或者没有兴趣,出现厌学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比较严重

在问到“您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问题”时,3%的学生回答较多,26.6%的学生回答一般,38.68%的学生回答较少,31.72%的学生没出现过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这表明部分学生对上课态度不端正,存在随意性现象,对专业学习不够重视。

(四)对待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持消极态度

在问到“您以什么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的问题时,31.23%的学生表示能够主动、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44.22%的学生则是在教师督促下不计质量,勉强完成学习任务;19.12%的学生完全抄袭复制,消极应付;有5.43%的学生则是经常不交,或根本就不完成作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思想上非常懒惰,既不愿动手也不愿思考问题,在老师多次催促之下应付了事。

(五)上课“开小差”现象时有发生

在问到“您课堂行为一般是什么”的问题时,有52.31%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有47.69%的学生上课时存在“开小差”问题,主要是玩手机、讲小话、打瞌睡等,而其中上课时经常玩手机的学生达8.23%。

(六)部分学生对课程考试态度不认真

在问到“如何看待个人的课程考试”问题时,68.34%的学生表示对待课程考试比较重视,能够利用课上或自习时间下功夫复习相关课程;23.47%的学生则只是到期末甚至是最后两周的时间搞突击复习来应付课程考试,8.19%的学生则对课程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听之任之,甚至出现无故旷考现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态度冷漠,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10.51%的学生对其学习目标不清楚,49.24%的学生虽有学习目标但很模糊,这说明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较欠缺,学习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学现象。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控力

我国现行的高考录取顺序一般是依据高考分数分批次录取,基本上是先按照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的顺序录取,最后是高职高专院校。由此可知,高职院校录取的多数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大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自控力较差,到高职院校后,学习、生活与高中有了明显不同,学习上更强调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步步紧逼”,远离父母的管教,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使部分学生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得不到扭转,反而加剧了,以至产生厌学思想。

3.基础知识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北省高考报考人数连续下降,一些院校为了生存需要不断降低录取门槛以赢得生源份额,尤其是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样就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存在先天不足。此外,降低录取门槛也导致同专业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分数存在较大悬殊,个体素质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就出现不听讲、玩手机、说小话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学习越来越吃力,以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校方面原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师生关系、教师的知识素养、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重要影响。

1.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不善于运用赏识教育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如果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学生会觉得老师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就乐意学习这门课程。然而与中学阶段相比,一般高校任课教师往往与学生之间沟通较少,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注重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赞赏。而在高职院校,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于一些本来成绩不太好、又较敏感学生来说,他们会误以为老师看不起自己,从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有的学生甚至表现为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2.教学方法存在欠缺,课堂缺乏吸引力

在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多年形成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还不能完全摆脱“照本宣科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枯燥乏味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把握高职学生的具体学情和高职教育规律,师生互动较少,讲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反而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失落感和厌学情绪。

3.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招生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也呈下降趋势,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又要求不流失生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虽有明确的制度和规定,但如果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将会有部分学生受到处分甚至被开除。这些矛盾使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建设,加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造成学风不够浓厚,学生厌学也就不足为怪。

(三)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

当前,有些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高职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高职学生的能力不如普通高校学生的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待遇不好、社会底层的工作等,导致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出现厌学情绪。

2.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高职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滋生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这些不良思想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致使一些学生沉溺于吃喝玩乐、谈情说爱、网络游戏,将学习抛之脑后,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3.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影响

高职学生在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其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有的学生为就业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学业。而有的毕业生尽管找到了工作,但入职后发现有些学历不如自己的同事工资水平并不比自己差,使其产生了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想法。这种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的高职学生,使其产生厌学心理。

(四)家庭方面原因

1.过分溺爱影响学生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之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使其耐挫力较差,当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便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动力,由此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不当影响学生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4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50%。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来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理想,逼迫孩子去学这学那,使其失去学习自主性,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心理。有的家长没有精力顾及、关注孩子的学习,使其体会不到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

三、解决高职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引导学生树立新目标,形成良好习惯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解决高职学生厌学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正确地认清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认识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

一是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适应人生新环境。高中阶段和高职教育阶段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和行为活动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高中阶段以考大学为主要的学习目标,而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学习和生活多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积极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员、专任教师要通过班会、讲座、座谈会、课堂教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摆正位置,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感恩教育、择业教育和竞争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决心,使其逐渐树立起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例如,辅导员要选出一只作风正派、学习积极主动、工作认真的模范班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同学间的感情,培养班级成员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健康向上的学风,形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良好氛围。

(二)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模式

教风与学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优良学风是良好教风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想形成良好的学风,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还需要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能否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为此,教师要在师德方面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追求,增强责任感,培育敬业精神,优化职业作风,尊重学生,发扬“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融入感情,亲切、风趣、幽默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多鼓励、多赞赏,在课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近距离地聊聊天,从而营造和谐的“生尊师、师爱生”氛围,有利于缓解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提高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授课模式的不同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厌学情绪产生,教师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应结合高职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启发、案例、情境、讨论、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边教边做、边学边做的课堂局面,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学有所得。

(三)加强学校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就是学校在办学、教学、管理和服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满足学生合理的利益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学生缴纳学费、书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到学校来学习,作为校方就应该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优质服务。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重新修订学校的管理制度;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照岗位所需能力设置课程,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材施管和因材施考;学校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二是建立校园短信、微信等网络平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前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手机在高校学生中基本得到普及,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也为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学校通过与IT企业联合,建立校园短信、微信等平台,实现师生良好交流和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把握其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意识和不良习惯,引导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为学生就业搭建新平台。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或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或拓宽就业出路,缓解就业压力,节省求职时间,使其安心学习。

四是严格出勤和考试纪律,加强学校管理。一线管理人员要不定时地对学生出勤状况进行检查,对迟到、早退和旷课的学生严格按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处理;要严肃考试纪律,加强监考和补考管理,对考试违纪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逐步推进教考分离,创新考试新模式。

(四)革新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家长的素质、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其精神生活,过分苛刻和溺爱都不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合适的期望值,不断鼓励孩子,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此外,家长和学校要进行相互沟通,以便于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其健康成长、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宋博.解析高职生的厌学现象[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

[2]付亚力.大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1).

[3]杨军成.论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3).

[4]马翠凤.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3).

[5]张丽丽.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2011(2).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