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2015-03-28张卫婷王雪侠史晶

电子设计工程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务教学管理管理系统

张卫婷,王雪侠,史晶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承担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教学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具有管理对象的多样化、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管理信息的多元化、管理范围的全面化等特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展至关重要[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制约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关键所在[2]。

1 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现状

国外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均以一种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为主,这种管理系统以统筹整体格局为主要特色,兼具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它重视各个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通,将教学管理效果作为最高指导思想,认真管理统筹所有教学程序,操作分布、数据存放高度整合,高校网络中的计算机开展数据的运用和传输,主要操作方式为客户机/服务器,中央数据库是所有数据存放的集中营,对所有数据进行整体统筹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的数据库需要专门人员维护和管理,在这一方面夏威夷大学、波士顿大学都得很出色,IT技能人员几乎存在于学校内几乎所有单位,信息技术部进行全校所有技术工作的指导和统筹,以庞大为主要特色,是一个覆盖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运用、数据管理体系、一般基本网络运行管理和工作自动化等多种技术功能的一个部门[3]。

1.2 国内现状

我国教务系统的管理模式发展是和我国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坚持进步与发展脚步相一致的,开始是运用单机进行多种管理,发展成以C/S模式为主要特色的局域网,然后由局域发展到以B/S模式为主要特色的广域网,最后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将C/S与B/S相互整合的混合管理方式,并且在我国教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深度不断加强[4]。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统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面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为信息化教学统筹管理体系的主体乃具有独立性质的工作体系,一台PC机就完成简单的工作,基本是在90年代初中期。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网络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庞大的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是其基本应用方式。

2 问题描述

从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看,这些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增强了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适用的地方。

1)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数据库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交换困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教务信息管理对教学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务信息管理方面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即使如此,教务管理系统显现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同的管理系统有着不同标准,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概念也不一致,有的虽然是同一款软件在这方面的依然存在问题,这些都阻止资源的共享,影响管理系统的发展。

2)基础信息变动过程复杂,影响教务管理系统的快速调整

由于各院系在课程的基础信息方面掌握的不够准确,对于课程的临时调整和变动在管理系统的响应不够迅速,这是不符合要求紧密关联性的数据库要求的,这是基于管理系统设计时内在的条件和准则确立的,因此不准确的基础信息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时会出现一定的麻烦。

3)教务管理系统的后续维护和升级滞后于实际情况的变化

现今信息化的年代,很多一次性开发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方面出现困难,出现缺陷的同时使得同步服务的相关软件出现运行不稳定,自己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学校的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无法顺利进行[5]。

4)教务管理系统与实际需求脱节

由于信息专业的研究者大多不熟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特点了解不足,造成系统设计中的很多功能与实际需求相脱节,需求分析不充分以及系统开发技术不够先进,开发的系统功能简单,从而造成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人性化和灵活性。

同时,随着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国内部分职业院校正在由传统的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传统的教学管理软件已无法适应这一转变,无法满足学年制?学分制以及过渡时期等不同阶段教学管理软件衔接的需求?

5)操作流程复杂,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太高,教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

大多教务管理系统操作流程过于复杂化,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务工作人员很难操作,导致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在聘用工作人员时难度增大,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未必会熟练操作计算机,而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员未必能搞好教务工作[6]。

综合以上状况,教务管理软件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自主开发一套适合学院教学管理实际需求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成为必然。

3 总体规划

3.1 自主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的意义

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但可以减轻教务工作负担?提高办公效率,而且对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规范教学管理

随着地方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务管理工作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对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地方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建立和应用教务管理系统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是地方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提高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可靠、功能完备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稳定有效运行,为高效优质教务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和工具,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3)增强教务管理软件的适用性

国内各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不同学校的教务管理情况各有自己的特点;公司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熟悉管理流程、方法、习惯,可帮助公司进行系统的流程定义,需求分析。如果放手让公司一方去做,开发的软件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到了建设的后期,再去更改需求,那么项目的建设时间和经济成本就会直线上升,因而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需由公司和学校两方面相互配合来完成;但是,各院校在自主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3.2 设计原则

1)功能完整性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化结构需求框架,覆盖了日常教学教务应用中的各类业务需求,要求功能完整适用性强。

2)教学资源调配的便捷性

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利用率,对教室、实训室、辅导员及教师等要素实施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解决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资源不够、多校区分散办学、多层立体排课等难题,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数据标准的规范性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设计应按照职业院校院信息标准规定的学生学号、专业代码、课程编码、教师编号等编码规范,避免编码的随意性和前后不统一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教师、成绩等相关信息资料网上实时共享,即可满足使用人员和访问人的查询需要,又可用于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支持。

4)应用扩展性

分层式软件设计架构模式使系统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后台支撑的数据库逻辑设计相独立,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功能扩展性,同时便于系统自身维护和升级管理?

5)信息安全性

根据基础架构及各个应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与安全措施,提供完整的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安全保密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6)操作易用性

系统界面统一规范、结构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维护方便,保证了系统的部署、实施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3.3 设计思路

多数职业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速度较快,学校基于B/S部分的教学管理内容发展相对成熟,目前职业院校提倡二级管理,既教学管理权力下放到学院的二级部门,既以院、部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这就使得单纯的B/S模式开发的系统不能满足各院、部的个性化管理,必须要求采用C/S模式来开发这些功能以满足教学管理的需求。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C/S结构还是B/S结构都具有各自的优劣性?为了能有效避免C/S和B/S结构不足,在实际的运用中应结合两者的优点,采用C/S与B/S混合模式进行开发,针对系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模式,最后再将不同模式、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开发的子系统集成一个混合模式的系统。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使用三层或多层分布式C/S和B/S混合结构模式,当需要一些应用功能时,可以从应用服务器通过WEB服务器和C/S客户端将发布的该功能执行的应用对象进行调用,应用对象是由应用逻辑代码封状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

图1 分布式应用系统Fig.1 Distributed system applying

4 结束语

论文针对国内外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职业院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满足教务管理系统用户集中、数据大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为进入本系统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在实际教务管理中的运行,便教务工作人员快捷使用,满足学生快速访问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1] 乔美娥.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侯云霞.高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2009.

[3] 西米莎.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湖南大学,2008.

[4] 卢艳睿.职业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5] 冯中平.基于混合结构的高职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湖南:湖南大学,2010.

[6] 刘林林.基于学年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山东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教务教学管理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