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28陈锦雄曾焕萍陈炳星张仕辉
陈锦雄 曾焕萍 陈炳星 张仕辉
(五华县安流镇中心卫生院内科 广东梅州 51443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率不断升高[1],高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血脂水平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2]。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五华县安流镇中心卫生院收治了260例高血脂患者,比较使用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五华县安流镇中心卫生院治疗的高血脂患者,共2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 67例,年龄为 56~88岁,平均年龄(62.5 ±6.1)岁;研究组男性67 例,女性69 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65.5±7.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脂饮食、锻炼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治疗,5 mg/次,口服,2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5 mg/次,口服,2 次/d。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治疗前及2个月后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查,抽取5 ml静脉血,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 TG、T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x±s,mmol/L)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AST轻度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研究组患者有6例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AST轻度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高血脂症指的是人体血液中甘油三酯(TG)或胆固醇(TC)高于正常,或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也称为血脂异常[3]。由于脂肪不溶于水,结合蛋白质为脂蛋白后方能在体内转运,发生高脂血后,往往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复合型高脂血症[4]。流行病学统计显示,高血脂是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高危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能够稳定并消退血管内的粥样斑块,起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5]。
他汀类药物通过与羟甲戊二酰辅酶A(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降低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6]。另外他汀类药物能够增加LDL受体的含量,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7]。有实验表明,辛伐他汀在降血脂的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改善重要脏器的血供[8]。作为新一代的人工合成强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具有更好的抗炎、降血脂作用,同时半衰期长,药效持久。于海杰等[9]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未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张宝喜等[10]通过给予观察组高血脂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给出具体的血脂水平下降值。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AST轻度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研究组患者有6例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AST轻度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效果更好,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脂患者,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血脂效果更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1] 朱春频.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144.
[2] 张振强,贾亚泉,宋军营,等.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对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183 -187.
[3] 赵磊,朱开梅,王晓,等.香蕉皮多酚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201 -204.
[4] 丁小蓉,常晓琪.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17):2932 -2933.
[5] 沈绍群.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41 -6042.
[6] 方海洋,陈琦,项建,等.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HSP22、TNF-α和eNOS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10(10):1873-1878.
[7] 吉凤,徐小林.三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8(28):50 -52.
[8] 陈秀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9):849 -851.
[9] 于海杰,高远,郭亮,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血脂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1376-1377.
[10]张宝喜,张强,李艳玲,等.阿托伐他汀钙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9):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