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罗斯传奇跨界大玩家

2015-03-28费雪

领导文萃 2015年15期
关键词:索罗斯巴菲特

□费雪

索罗斯传奇跨界大玩家

□费雪

在新闻寡淡的达沃斯论坛,85岁的索罗斯宣布终极退休的消息,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头条。索罗斯长达60年的投资生涯中,其实多次有淡出信号,最近一次是2011年。这一次他宣布结束其长达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我之前曾经数次退休,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了!慈善和管理资产两者不可兼得,未来我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从80年代最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到90年代初打败英格兰银行的对冲基金高手;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投机家到卢布风暴的幕后推手;从各大知名财经报刊的财经评论员到捐款亿万身家的跨国慈善家;从开放社会理念同情者到东欧人道主义行动的实际支持者;卡尔·波普的亲炙弟子还是失败的哲学家……

这些都是他,乔治·索罗斯。

说起跨界,乔治·索罗斯才是一等一的玩家,在商业、政治、慈善等领域,他都从局外人发展到重要玩家。

我只是善于赚钱

索罗斯曾经说自己不热爱金钱,只是善于赚钱。这话并没错,索罗斯出身匈牙利移民,他并没有一般富人的奢侈爱好,直到80年代他身价亿万,还是住在廉价公寓。对于已经迈入首富级别的天才而言,金钱确实只是成功的标签而已。

慈善尤其是私人慈善在美国有良好传统,洛克菲勒之流举世闻名,富豪往往把散财之道看得和赚钱之道一样重要,各类基金会运作也非常成熟专业。早在90年代末,盖茨捐出大笔善款引发世人议论之时,索罗斯就明确表示管理慈善比捐出金钱更难。

从某种意义上,索罗斯更类似美国的慈善家卡内基。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的“钢铁大王”,他生前捐赠款额巨大,而且生前就完成这一任务,他的信念之一就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到死还是很有钱,那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进入新世纪之后,索罗斯对自己的定位更多是无国界的政治家,这一说法来自前马其顿总理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

索罗斯以一个公民而非公职人员的身份,不仅与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之类政客公开叫板冲突,也与曼德拉、哈维尔甚至金大中等各国领导人通信见面,还与著名经济学家、异议人士、人权组织等不同圈子保持密切联系。

在90年代中期之前,索罗斯的捐赠主要指向国外,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索罗斯的目光也开始放回美国,而此前美国的捐赠在他的慈善事业中不值一提。他在1996年曾经邀请8位美国教授来谈论在美国如何推动公益事业,最终介入死亡研究、毒品合法化等项目。

基于索罗斯的政治立场,他在美国国内主要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他曾经于2004年在美国募集大量资金试图阻止布什再次当选总统。近期他的计划是为Ready for Hillary基金筹款,以此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

索罗斯vs巴菲特

在投资领域,索罗斯总是被拿来与巴菲特对比,一个是世纪股神,一个是金融大鳄,颇有“南帝北丐”的感觉。两人都出生于大萧条后的1930年,而且都在8月,不过索罗斯早一点,是狮子座,巴菲特则是天秤座。

两人小时候都不乏商业兴趣,索罗斯就出于谋生需要做过各种外汇交易,曾经在14岁帮一位亲友兑换外汇,从而明白经纪人与场外交易的区别,而巴菲特也对股票表示了强烈兴趣,11岁就在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工作,也买卖股票。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讲求长期复利的“滚雪球”,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则是利用短期错误的“反身性”理论。以大众流行观点来看,前者被认为投资,更为正统,而后者则被认投机,更为取巧——这其实也反映大众对于对冲基金或者做空者的偏见,总是认为他们带来不稳定,而巴菲特之类长线投资者带来稳定。事实上,市场经济尤其资本市场如果没有波动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投资,很多时候无非是成功的投机而已。

两人成绩如何,可能金融危机是很好的观察窗口。根据2008的业绩来看,这是多数人的灾难年,同时也是巴菲特丰收的一年。这年他在财富上超过比尔·盖茨,成为《福布斯》世界首富。根据相关资料,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底总资产2674亿美元,净资产1093亿美元。

对比之下,索罗斯则挣扎保住财富榜位置,《福布斯》排名第101。媒体特别比较了二人区别,索罗斯管理的量子捐赠基金据报道资产管理规模为200亿美元,根据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向美国证监会呈报的资料,2008年底股票投资规模46.16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巴菲特管理的股票投资规模是索罗斯的11倍左右,同时巴菲特财富为620亿美元,索罗斯为90亿美元。2008年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37%,伯克希尔2008年亏损9.6%,量子基金2008年的投资收益率为8%,而对冲基金平均亏损率超过了18%。

如此看来,从个人财富与资产规模看,好像巴菲特占优,但是这也更多源于投资风格以及公司性质的不同。根据相关报道,单就2008年来看,巴菲特比较集中持股,518亿美元只投资了41只股票,索罗斯则不是,46亿美元就投资了83只股票。

不仅仅是另一个富人

对于外界流传的传奇,索罗斯表示自己影响力被严重夸大了。比如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指责是他一手酿成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如此回应,“事实上,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几个月,我尚未进行亚洲货币的交易,因此不可能导致了这场危机。”而他所做的努力,也让他思考自己的定位,“不论这些事情是对是错,我都开始思考,我能够对历史事件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政策。”

索罗斯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在于,他不仅有想法,而且可以有行动,而且能够更大规模地开展行动,“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比他们更好地实现这个梦想。”

索罗斯认为自己的特殊地位源自三种资历:“其一,我构建了自己的理念框架,这让我对历史,尤其是我所谓的‘远离均衡状态,形成了特定的理解;其二,我确立了一套坚定的道德与信仰;其三,我挣了很多钱。许多人拥有其中一两种资历,但很少有人能同时拥有这三种资历。另外,我建立的非营利性基金网络为我了解各地区情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对很多问题都拥有发言权。”

除了生活与投资,索罗斯其实在政治、哲学领域也是以局外人的身份闯入。在上世纪90年代,他最开始谈论政治问题时,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哲学得到理解。1992年刚进入这个领域时,他其实是一个新手。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他甚至被一个司长级别的人在台下嘲笑,而他被引荐给外交关系协会时,也有人提出反对。直到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索罗斯才在国内舞台证明了自己不仅仅是“另一个富人”而已。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索罗斯巴菲特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索罗斯妄图“做空”香港定将玩火自焚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巴菲特的测试
索罗斯1亿欧元做空德意志银行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索罗斯梅开三度,珠宝豪宅能否换来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