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客,深陷舆论风暴的特殊群体

2015-03-27

环球时报 2015-03-27
关键词:水货港人环球时报

本报驻香港特派记者陈然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凌德

在26日的香港立法会答问大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既呼吁“过去曾经用过激言语、冲击内地游客的香港人,要以大局为重”,又明确表示“水货客(水客)活动对市民造成滋扰”。对于水客与“反水客”人士,香港各界的态度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反水客不能成为香港对内地游客的“逐客令”,但水客的确也给香港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在香港和内地屡打不绝的水客到底是群什么人?这些人又被什么样的利益驱使形成了独特的交易链条?《环球时报》记者就此调查了这个引爆陆港矛盾的特殊群体。

搞“蚂蚁搬家”的既有港人也有内地人

3月某日的中午12时许,38岁的何太送女儿上幼儿园后,匆忙吃完午餐就赶到上水一间不起眼的工业(仓库)大厦。何太坐电梯到了9楼,只见一群人正在电梯旁的仓库拆货分货。一个年约40岁的男子忙着登记货物种类和数量,多是配方奶粉、尿片、饮料等。何太跟着一群男女排队取完货后,熟练地把一包包货物装上手推车,然后下楼,向上水火车站走去。从车站顺利过关后,何太到了深圳罗湖,一个买家早在附近街头等候,何太打开行李箱让买家点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何太来说,这种生活模式已持续了4年。

香港水客何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4年前经朋友介绍,她开始到上水的工业大厦拿货,然后以“蚂蚁搬家”的方式运货北上赚钱。何太说:“我要照顾小朋友,很难找到一份全职工作,这种工作只需要每天下午3时至5时开工,平均一次可以赚200元港币,虽然所得不算多,但尚算不俗了。”

何太拿货的上水,也是香港警方打击内地水客的重点区域。在香港,执法部门打击水客的行动都有公开报道。香港入境处联同警务处23日在上水拘捕23名涉嫌非法贩运且违反逗留条件的内地游客。据港媒报道,被拘捕者12男11女,年龄在25岁至70岁之间,涉嫌带的水货有奶粉、食品、红酒、护肤品、日用品、衣物、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等。另有报道说,截至2月底,入境处已拒绝2万多名内地人士入境。

香港入境处助理处长冯伯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水客”平均每天出入境3至4次,有的甚至一天之内出入境十多次,为边境检查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口岸两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例如货品求过于供、物价上升、平民商铺遭排挤等。

据了解,水客当中,既有内地自由职业者、自由行游客,也有不少香港中下阶层市民或老年退休人士,他们加入带货行列的想法就是想赚取一定的外快。关于水客中有多少来自内地,多少来自香港,说法不一。香港《信报》3月18日报道,根据各项相关报告,估计往返香港、深圳两地的水货客有六成为香港居民。内地水货客多属深圳居民,通过“一签多行”方式来港。香港《大公报》去年曾报道,职业水客中超过八成为香港居民。过去4年,在深圳口岸被查处的有走私嫌疑的游客约3.3万人,近2万为港籍,其余为内地游客。有港媒引述水货集团老板的话说,在两地警方的打击下,港人水客已由高峰期的上万人,急降至现在的约2000人。

普通水客贴补家用,水货集团牟取暴利

按照香港消息人士的说法,为防止货物丢失,水货集团会选择深圳户籍人士而不选其他人。香港《智富杂志》今年报道称,多数走水货的内地人通常一天走3次,早上一次,下午两次,每走一次收入港币百元,扣除交通费等,每天可赚取100至300元港币,好的一个月可收入八九千元港币。《环球时报》记者曾在深圳罗湖关口与一个内地水客闲聊。年过六旬的水客杨某表示:“退休后无所事事,有朋友拉我做水客,说来回港深一趟就可以赚笔钱,时间又自由,所以就答应了。有时被香港海关抓扣,最多也就是交些罚款。有水货集团帮我们交,不用坐牢,所以内地人都不害怕。”

水客杨某的话代表了一些内地水客铤而走险的心态。前几日,在香港新界屯门区街市附近的工业大厦外,记者遇到一个60多岁、从深圳过来的老人,他干水客只有两个月,算是个“新手”,平日“走两转”挣点钱贴补家用。据这名水客讲,春节前最忙碌,内地许多人需要大量货品在过节期间送礼用,但又不方便或没时间亲自来香港采购,就找他这样的“跑腿人”。他还摇头表示,从来不带配方奶粉,尽管酬金更高,但一旦被抓得不偿失。谈到交易方式,再三犹豫后,他只简单提及香港和深圳方面都有接头人,打包和拆箱都不需要自己动手,酬金是每次“走完货品后”在深圳那边领取。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不断加大打击水客的力度,已让一些水客收手或减少了交易的频率和数量。以何太为例,她以前每天做两次水客,但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周只做两天水客,一天只做一次,贴补下家用。何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做水客的这4年,最风光的时候是特区政府未推出奶粉限购令之前。那时,跑一次深圳口岸就可以赚500元港币。

有多年走私经验的香港水客李先生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为更容易过关,不少水客都是在下午5时许过海关。原因是,在这一段时间,有大批港人下班回港或放学回深圳,港深两个关口职员人手紧张,难以详细查货,较容易浑水摸鱼。李先生说,由于近年两地政府加强打击水客,水客的走私手法也不断出新。一些水货集团为避免被警方捣破货仓,货品充公,就频繁更改交货地点,要水客随时候命,出货前才打电话通知水客。他们的交货地点也更加隐蔽,如选在远离车站的“屋苑”。有的水货集团还改为招揽内地自由行游客带货。事实上,水客也担着些风险,比如收到假钞、被匪徒冒充警察抢走货物。遇到这些事,水客大多自认倒霉,不敢报案。

何太常去的上水有十多个水货集团,每个水货集团每天都有几十至200多个水客替他们带货,而水货集团可以赚15%的利润。反水客活动出现后,上水的一些水货集团感到风声紧,不再经罗湖过关,改由深圳湾、福田口岸过关,香港元朗区逐渐成为新水货大本营。

水客和水货集团的存在,有时阻碍道路交通,有时让附近超市的日用品断货,有时造成居民过关时间延长,这些给香港居民带来很多不便。3月18日,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表示,自2014年3月至今年2月,香港海关共查获4986宗违规出口配方奶粉案件,拘捕5000人,其中包括1748名香港居民、3235名内地居民及17名外籍人士,检获约6.12万公斤配方奶粉。

“欢迎来港购物但别犯法”

香港人带水货据称由来已久。一些香港媒体近日回顾说,不少港人到欧美或者日本旅行时,喜欢购买大量物品回香港,然后转给本地店铺赚钱。还有一些港人将抢手货从香港运到内地赚钱。香港《都市日报》3月20日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到日本的香港人购买力相当惊人,但并不懂“入乡随俗”,有的动辄大呼小叫、插队推撞,影响到当地人的生活。文章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首先要尊重自己,那别人才会尊重你,这点对香港人、对内地客应一视同仁。

香港《东方日报》20日发表评论文章说,“水货”忽然成了热门词,也变得越来越负面。回想当年,不是也有很多香港人拖着行李箱,穿梭于日本新宿和秋叶原的电器店,然后将大批货物“扫走”,带回香港吗?不知道他们的行李箱有没有辗过日本人的脚?日本人当时有没有对这些水货客表示反感,甚至驱赶、指骂和殴打他们呢?

1月中旬,《环球时报》记者曾跟随香港入境处和警方,到过搜查和抓捕现场。记者发现,被怀疑从事水货活动的人士中,既有香港居民也有内地客,多数为长者,其中不乏女性,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把编织袋及纸箱用绳子固定在简易推车上,被绑货物能高过1米。入境处表示,有的水客出入境的唯一目的就是运送货品,因此沿途不会逗留,一两个小时内就会往返口岸。

香港入境处助理处长冯伯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香港是个包容的城市,乐于见到内地游客来此购物,并为香港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但他强调,香港《入境条例》规定,持旅行签证抵港的内地游客不允许在香港从事任何形式的工作,内地“水客”每次报酬约为几十至上百元港币,虽然数额不多,但也是犯法行为。

另有两地律师告诉记者,内地人士若“走水货”,既违反香港《入境条例》,又触犯中国《刑法》;香港居民若“走水货”进内地,也会触犯中国《刑法》。相关人士的这番解读,无疑是给内地和香港水客的一个警告。▲

猜你喜欢

水货港人环球时报
“一周一行”后内地客减逾半
你会遭遇何种水货恋情
水货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水货冒充行货?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