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豫地区普通高校排球区域性发展比较研究

2015-03-27朱婷婷,周曙,陈玉群

关键词:普通高校排球比赛

摘要: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排球后备人才、本校排球的常态化健康发展和普通高校排球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课程设置、场地器材设施、排球赛事等角度对鄂豫地区普通高校排球区域性发展概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阻碍不同层次高校排球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排球项目自身的特点、校园的传统文化、场地的限制、竞赛的诱导性四方面内容。因此,应加强高水平排球队伍的建设,提高竞技水平;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以保证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2714( 2015) 01-0089-03

doi:10.3969/j.issn.1009-2714.2015.01.021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朱婷婷( 1987—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为了活跃校园体育氛围,学校会组织不同层次的比赛,刺激学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师生在体会比赛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让其体验比赛带来的体育精神。但随着体育教学选课制度的深入,普通高校自愿选择篮、排、足的比例为4: 3: 1。 [1]可见,普通高校喜欢排球的学生唏嘘可见。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发展历史悠久,但近几年高校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令人堪忧,后备人才补给力量不足,是新兴项目的冲击?是教育培养方式的问题?结合校本课程和地区特色,以及排球自身特点等进行分析,为普通高校排球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湖北两地的5所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电话、网络等高新科技咨询本校学生关于排球的相关基本信息。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学校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排球信息,如普通高校排球可持续发展探究、排球发展状况与地域文化的相关性、排球发展趋势等问题,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理论依据。

1.2.2调查法 通过电话、网络(论坛、QQ等)咨询本校排球协会会长、当地排球俱乐部的成员等了解学校排球发展的基本情况。

1.2.3观察法 亲自走访3所高校与本校学生深入交谈关于个人对排球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及其阻碍学生参与课外排球运动的原因。

1.2.4比较分析法 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结果,在课程设置、场地器材设施、排球赛事等方面,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校园传统习惯、硬件设施等情况比较3所高校的异同点,为本校排球的常态化发展,普通高校排球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河南、湖北两地5所高校排球的发展状况的了解到:随着新兴项目的冲击和篮、足等项目的诱惑、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排球课备受冷落,喜欢排球的学生人数也相对减少。为此,分别从课程设置、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排球赛事等方面分析。

2.1高校排球发展现状

2.1.1课程设置方面 不管是在无体育专业的理工类学校还是在有体育专业的师范类学校,排球基本以“硬排”为主,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单一,而对于扣球、上手发球等高难度技术以及“五一”、“边一二”等战术基本上不予教授。此外高校排球课的课时安排较少,一般是1周1次课,2个学时,对于排球这一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来说,这样的课时安排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技战术和追求排球运动的基本需求。不过有些学校除了“硬排”还会设置“软排”的课程。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体育专业的师范类学校有一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队在课余时间会带领普通学生学习排球技术,在场地、器材充足的情况下,会给予学生无形的参与派去运动的冲动。

2.1.2场地、器材设施方面 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满足不了学校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且场地质量较差,在5所高校里面,都有室内场地,室外多为水泥场地,只有2所学校在室外场地有塑胶和木质场地,但场地数量仅有4~6块,网带亦不能及时更换,网高也没有按照规格要求来设立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

2.1.3排球赛事方面 在5所学校里,大大小小的学生联赛都有涉及,但只有湖北师范类院校仅有教职工联赛,且排球协会是于今年初成立,规模、章程亦不完善;河南师范大学除了省运会还会参加“华光杯”,安阳师范、湖北师范学院今年参加1次省运会,而理工类学校也只是与当地俱乐部、协会打一下友谊交流赛,几乎没有参加省级比赛。是经费问题?学校排球文化问题?领导不重视体育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2.2影响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原因

2.1.1排球自身的项目特点 排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集体项目,没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根本无法体验比赛带来的乐趣。而一般高校学生至少训练2~3个月才具有基本的发球和接发球的能力,在1所师范类学校,学生要基本训练2年才能参加备受关注的学生联赛。 [1]另外,对于技术性要求更高的扣球和拦网技术,除了对训练者的身高要求外,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像这种门槛较高的项目,是导致学生知难而退的重要原因。

2.2.2校园的传统排球文化 学校排球发展氛围和校园排球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安阳师范学院的排球协会成立已有8年之久,有自己的口号、宗旨,宣传部、外联部、竞赛部等部门,除了教职工、学生联赛,还有一场技术较高的“学生排球联赛全明星赛”,有自己的章程,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条例。体育学院的学生每天下午会带领各院系的排球爱好者在排球场训练、比赛,而且历年每个学院至少有2名专门从体院请来的教练员。但在湖北师范学院的排球协会才成立1年,没有组织一场任何规模的比赛,有的仅是条条框框的会员管理条例,每天下午零零散散的会有几位同学在海南学生的带领下在场地打球。综上,没有一个专门的协会组织管理比赛,没有一个好的教练员,没有技术较好的学生的带领,没有比赛的刺激,就不会有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这是影响高校排球发展的历史原因。

2.2.3排球场地的限制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指出:每250名学生配备一个排球场地。 [2]调查显示,目前仍有30%以上的高校排球场地设施达不到教学标准。一所理工类学校的几位学生说:“我们也想'走出宿舍,走进操场,走进球场',无奈场地不好,去年才将土质场地变为水泥,球网又高,也没有排球,买一个吧,经常没人玩,就搁置了,不值得。”由此可见,场地、器材直接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娱乐需求,这是影响高校排球发展的直接原因。

2.2.4竞赛的诱导性 竞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在安阳师范学院每年会有排球全明星赛,他们一般是由学生推选或是由体育专业的学生推荐,他们比赛时整个球场都是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由于排球自身的技术性特点,加上学生大多是从零开始。在一些技术不熟练的队伍中,比赛时不时击不到球就是将球打飞,结果是球和球员满场飞,这样的话学生的练习兴趣会逐渐降低。

影响校园排球发展的因素诸多,比如,排球专项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方面。在比较几所高校排球发展的不同之处时,这里只是列举了影响比较明显的。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高校排球的管理制度异常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协会定期组织管理比赛,没有一个好的教练员,没有比赛的刺激,没有学生的带动,高校排球的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硬件的保障,排球运动的发展将步履维艰。

3.1.2在5所高校当中,明显师范类院校的场地设施好于理工类院校,参加的比赛的级别与频率也要好于理工类院校。综合普通高校现状与原因分析得知:排球运动的发展,场地器材设施是保障,教师教练是保障运动队训练水平的关键。

3.2建议

3.2.1加强高水平排球队伍的建设,提高竞技水平,和排球协会与俱乐部共同带领排球爱好者走进球场,垫起排球。通过组织校内外的排球交流赛,推动高校排球的发展。

3.2.2教师的素质和个人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高校应通过优厚的待遇引进排球人才,并定期的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有利于排球知识的更新和技术训练的多样化。

3.2.3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场地、器材的缺乏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还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因此,各大高校完善排球的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学、训练和休闲娱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总之,技战术是基础,教师的能力是引导,硬件设施是保障。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排球比赛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选美比赛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比赛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最疯狂的比赛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