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变迁与自然及矿产资源利用概述
2015-03-27宣之强
宣之强
中化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 072754
1 北京城的变迁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蓟”,有3000余年建城史。於公元1153年建金中都,到2014年已有861年建都史。
北京自古有“北京湾”之称,西北为太行山脉东北余脉,北和东北面为燕山山脉西段支脉,南是华北平原西北末端小平原。按照古代风水学说建都“前要照,后要靠”条件,北京具有“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1】壮美景观,展现一个依山傍海、形势雄伟的巨大海湾盆地地势。在 3至1.8 万年前,北京小平原曾经发生最大的“沧州海侵”【2】,著名的北京“山顶洞人”就活动在真正的大海湾之上。
在距今3000年前,渤海湾西岸发育数道贝壳堤,说明海水早已退却,至今海平面波动不大,直至公元前 100年西汉中期又发生一次天津海进,曾迫使黄河改道由黄骅一帶入渤海【3】。
北京市建立国都,符合虎踞龙盘、天然形胜,诚天府之国美誉。其地理形势位于我国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之首,是建都的风水宝地。
北京小平原属黄海平原,约8000年前,呈显暖温帶为主的气候、在平坦富饶的土地,水网密布、湖泊沼泽散落其间,森林草原交错,是麋鹿、麅子和梅花鹿生息的水泽之乡【4】。
约在6000年前,古人类已从山中走下到山前台地或沿河二级阶地上,兴建起原始的“村”聚落。如,有平谷区的北埝头和上宅村,昌平区雪山村,房山区的镇江营等遗址【5】。
从发现北京西南房山区周口店 70~50万年前“北京人”猿人遗址,到20~10万年前“新洞人”和3万年左右“山顶洞人”活动遗迹,表明古人类活动多集中在山麓带或台地、阶地上。古人依山傍水而居,已学会利用打击河卵石石块制造石器武器和工具;靠狩猎,捕捞河、海中鱼和螺蚌和林中采摘果实生活,用火烤野味熟食,因无多余物资交换、也就无生产力可谈。
值得注意是,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赤鉄矿”粉与海水产的蚌壳使用【5】,表明古人类生存活动中已认识和利用周边地区的自然及矿产资源,加上打制石器、古人类对自然及矿产的利用已迈出重要的一小步。
对“北京人”的考证,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解决了19世纪末印度尼西亚“爪哇猿人”的归属是人还是猿的争论……,北京房山“周口店遗址”成为一个有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宝库,理应建成为北京市地学科技、人文旅游重要活动景区。顺便建议,最畅销的北京城市交通旅游及生活地图,周口店遗址应有显著标注,其北京旅游一览文字介绍更应该添加上相关内容。
考古发掘证明之一,中国旧石器早期石器修理文化特征是使用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极少修理石核;另从头颅化石矢状脊、颅骨最宽处位置及铲形门齿等特征反映了“北京人”与现代蒙古人种在演化上具有连续性,是现代人起源多地区学说的重要依据。
北京,因具备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下埋藏丰富矿产资源,为后人留下了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新洞人”到“山顶洞人”、“东方广场古人类活动地点遗迹”;及新石器时代生活的“东胡林人”、转年遗址,到上宅文化、雪山文化;从传说中的炎、黄阪泉大战和黄帝、蚩尤涿鹿大战,到平谷县渔子山黄帝陵庙和舜流共工于幽陵(龚城)等古文化遗存【5】,上述文化与自然遗产值得开展保护和研究。
原始社会的古人,先后在“幽燕”大地留下遗迹,揭开了“首善之区”首都北京历史的序幕。也闪耀着世界名城“大北京”早期文明的曙光。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分封诸侯于永定河冲积扇[现今“莲花池”至广安门一片(带)],古称“蓟”,后被“燕”灭,史称“燕都蓟城”。到公元10世纪,契丹建辽国,改称“南京”。至公元1153年女真建金国,设国都“中都”,到蒙古族1271年建元大都时,古代北京城市才向北和东扩大,面积也只有50km2,建筑了夯土城墙。
公元1403年朱棣迁都北平,后称“北京”,明朝改土城墙为外包彻砖墙。清代继承明代城址和称谓,清朝北京城池面积已有 64.6km2,是现在北京市区面积1040km2的1/16。
2 北京的城市化
“北京”曾经是我国历代王朝的军事重镇或都城所在地。现代国际大都市北京,还是全国政治、经济、旅游、科教文化和交通中心;北京的正名和别称有60多个,如“幽陵”、“冀州”、“蓟”、“幽州”、“燕京”、“北平”、“京华”、“日下”、“京师”、“中都”、“大都”、“燕山府”、“汗八里”等。
国际上,“城市化”开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是人类经济、社会、区域空间发展的一种具有世界性的客观现象。进入21世纪,中国称“城镇化”的步伐、为乡村转变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本质上,城镇化是重塑区域经济社会新秩序的过程,是现代文明的根本体现。
我们在赞美和推崇建设“北京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已注意到,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城市化带来城市空间合理利用问题、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道路交通建设和出行是否便利等问题,己成为城市重要“民生”问题。其本质是自然主导下的城市问题,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建设自己居住的都市中出现的问题【6、7】。
中国过去,相当一段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技落后,城市发展缓慢;此外,古代推崇朴素的“天人合一”的道教自然观,即人口、城市、资源及环境间矛盾是缓和不显著的,或可以看成较为和谐的。
北京3000年前,在如今北京火车西客站附近的“莲花池”至广安门一带开始聚集人气、并在“蓟”城池里生产和生活。因为人口少,莲花池区一潭湖水已够大家使用。到公元1292年元朝的“元大都”修筑土围城,面积有50km2、人口50万左右。人口增加,水资源成了那时城市发展的头等问题,当时的“西湖”或称“瓮山泊”进行了清理淤泥、在卓越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领导下,引昌平神山泉水修成了北京最早的人工水库,即如今颐和园中“昆明湖”;又於公元1293年完成修筑通惠河,打通了从北京到杭州约1500km大运河航道,北京积水潭一度变成北大运河的终点,漕运便利、商贾云集,成了元和尔后明、清朝代,北京供水、航运、灌溉及防洪水利工程【8】。
元大都城的选址,放弃了金中都旧址、选建新址是经过周密思考决定的。元大都城的平面规划主要设计人是元朝忽必烈辅佐刘秉忠大臣,他遵循了《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条例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建都城规范,也灵活自由结合了自然山水和气侯水文土壤等因素。既有所因袭,又大有创新,是中国先秦时代道教文化和尔后儒家文化及外来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公元1274年大都城宫阙告成,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基础【9】。此时,元大都已深受中外人士赞誉,载入史册。
尔后,明清两朝修筑的“紫金城”宫廷建筑群和加外罗城,面积达 62km2,是明清两朝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传统都城建筑艺术又一大杰作,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个大文明的顶峰【10】。
到公元1947年,民国时期“北平”面积扩大到约 707km2,人口约 167万人[11]。然而,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初始,应该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确定北平为首都、改回称“北京”起始。但是,真正实施北京迈向国际大都市设想,时间已迈进入21世纪。
3 北京的水资源
1949年新中国建立,设北平为首都,称“北京”。
本文,我们不谈论城市化中诸多问题。重点讨论北京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城市用水,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修建官厅水库。在1958年,修建“十三陵”水库可标志着“水资源”成了北京各亇发展阶段中重要大事。如今供应北京市用水源地,还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上庄水库、龙潭水库、大宁水库、南马场和高碑店水库等约30座【11】。
到2014年,北京常住人口达2000多万、流动人口近千万,全市总面积更扩展为16 800km2。由于人口巨增等原因,使北京缺水或称水荒己不容置疑!
中央新闻已报道:2014年10月,北京将从国家世纪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筑渠穿越黄河河床、抽调湖北长江支流、汉水上游“丹江水库”几十亿立方米清水输送进北京,救急北京水荒。
从北京城市沿革变迁离不开“水”资源的经历来看,若北京用水真的达到长期告急,可以说北京再保持和扩大发展是没有可能的!
历史可以向人们发出预警告!尽管一时或一阶段中,依靠丹江水库补充供应北京市水源工程即将实现。但是,我们仍要对北京已有水库等水利设施要科学管理和维护提高。有句俗话,“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长江和汉水出了百年不遇大旱,“南水”短缺告急,如何有水抽取北调。
北京的山地和丘陵地约占北京市2/3面积,是个巨大水源的涵养地。为此建议:
(1)丘陵、低山少盖别墅楼房,满山多种树,灌木和草,既防止暴雨水土流失或成洪水涝害又能提高地下水位,实现藏水于地下沙石岩层中的设想。何时恢复地下水位?有个简便方法检验:即观测海淀至涿州沿太行山山前泉水溢出带是否又常年冒出水来了?若地下水丰盈,京冀两地多年天大旱不下雨,大地农作物仍会有收成;让夏季雨水更多留下,是亇系统集水科学工程和管理问题。目前已有部分雨水收集工程,若国家、市城府及社会融资多投入市政水利上及相关的科研项目。节约用水大有潜力可挖,可以向以色列等严重缺水,但科学利用水的先进国家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有作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大都已达到高度先进城市化。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势头有增无减,持续而迅猛,经常关注城市化发展中问题和矛盾,人人有责。
(2)京冀两地共抓节约用水资源宣传、开展关爱环境行动是每亇公民必需关心参与和配合的行为,可以写进北京“城市人民公约”和小学语文或自然课本中。北京建都,有“左环沧海”、“南襟河济”优势,但南面黄河水混浊和“水情”不稳、水量不足等缺点,所以沒有选中利用;东临“渤海”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开发已到中试阶段,其生产水量有限,只能够就近使用。“开源节流”才能缓解北京用水需求。城市现代化中,反映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与冲突日益激烈,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人口膨胀、土地资源告急、缺水、缺电等已有不同程度表现!
上述北京“水”资源短缺,以及历史和现代政府解决供水措施得当,证明许多水利工程建设是可行的,重视北京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宣传和市场化操作,同样重要。
从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经验看,“水”可能制约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水就是京津冀“关键自然资源”或称“关键自然资本”。
4 北京自然及固体矿产资源
据地学人士论述,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社会生产所需的80%左右的原材料、95%左右的能源、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 30%以上的饮用水来自矿产资源【12、13】。其概念是: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北京市有62%的山地及38%的平原,据2009年国家要求北京调查的28个重点矿种中,北京市有煤、鉄、锰、铜、铬、铅、锌、铝土、钨、鉬、金、银、硫鉄矿、萤石矿等14个矿种,另外增加饰面大理岩、水泥用灰岩2个矿种,含核查矿山83个【14】。此外,北京还有地热、温泉和矿泉水资源。从历史看,一些矿产资源如众所周知的门头沟的煤炭和房山等地的石材、水泥用灰岩等,在北京的发展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我们已注意到,为了实现首都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保护性限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生态涵养区,建设“绿色北京”,已发布相关的管理条例和规划,要求对矿产资源必须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禁止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对城八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丰台和石景山(2010年),可开展城市基础地质调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禁止其他所有矿产的勘查开发。在城八区的区县禁止金矿、砂石和砖瓦用粘土的开采,限制和压缩煤炭、鉄矿、石灰石矿和大理石等其他固体矿产的开采,压缩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在禁采区以外的矿产资源限制开采区可开展煤矿、鉄矿及汉白玉矿等允许开采矿种的矿产勘查工作。
北京市,目前只有煤炭、鉄矿、水泥用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等存在采矿权,属允许开采或限采矿种。
又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将各区县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保护区四类功能区。规划明确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优先服从、服务于首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对煤炭、铁矿、水泥用灰岩等限制性矿产进行开采总量控制,逐步压减矿山总数。
北京市生产的煤,除部分供北京市自用取暖、发电外,多数外销或出口。鉄矿生产铁精粉,外销河北等钢厂,饰面用大理岩,用于生产石狮及各类装饰品筹,供北京及周边地区用。灰岩用到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主要供北京建设用。
2010年,北京市矿业总产值44.38亿元,占北京市GDP总产值的0.322%。综合评估,矿产资源开发业在北京市的地位应属不重要地位,其资源属“一般自然资源”。
还要指出的是,北京市及其周边津冀地区赋存着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从“小汤山”、“温泉”等地名就可知在我国古代对此已有认知。这种环保、清洁的自然能源,无疑是一种十分保贵的财富。
5 概述北京市政府对自然与矿产资源管理,规划与建议
5.1管理
依照管理条例,北京市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城市规划、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地质遗迹、文化古迹、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1)对汉白玉、地热、矿泉水以及确定的其它矿产资源实行保护限量开采。
(2)在开采主要矿产的同时,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当综合回收;对暂不能综合回收的矿产,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2规划
市政重点建设相关内容:
(1)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五个区县)是“绿色北京”规划建设的示范区,是首都最为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水资源涵养保障区,也是市民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的主体区域,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培育生态型产业。
(2)积极推进古北水镇、龙湾水乡、房车营地及云蒙山风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密云国际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延庆“绿色北京”示范区。打造中瑞生态谷、中芬生态谷、司马台-雾灵山、延庆百里山水画廊等一批品牌沟谷,促进沟域经济发展。
(3)完善门头沟、房山等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使北京西部与北部山区一样成为市民旅游休闲集中地。建设平谷京东文化旅游区。推动山地渡假休闲区建设。
(4)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区县合作帮扶长效机制。完成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农民搬迁。坚决退出资源开采型产业。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务水平。
(5)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应充分重视该区域地热资源的统一勘察、规划及合理开发利用,使之在能源、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5.3建议
(1)对大兴地区地下埋藏石油实验性勘探保持持续关注;继续开展工程建设压覆矿产资源核查。
(2)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制度,……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建立以遥感为主要监测手段的资源监测工作。
(3)加強矿山科技创新,……利用遥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实行对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动态监控,积极推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
(4)建立地质信息系统,……建成具有信息管理、分析查询、监督评价和辅助决策功能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服
6 关键自然资本【15】
有学者Pearce(1993)称:首先是对人类的福利至关重要,其次对人类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只要在这两种意义上都重要的生态资产就是关键自然资本。例如,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的“地球”,如臭氧层、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都是关键自然资本,因为这类自然资本(资源)的破坏将会威胁到生态系统的首要生命支持功能。因此,和广义的自然资本相比,关键自然资本是一个更为具体、更易理解和衡量的概念。
若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关键自然资本”也会有不同,水是沙漠和干旱地区的关键自然资本,……因为中国人多地少,“耕地”是中国的关键自然资本,保护18亿亩耕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
“水资源”在北京虽然不同于沙漠地区奇缺,但是北京水资源的短缺和很不容易在短期内找到水源,理论上将水资源列为京津冀地区的“关键自然资本”或称“关键自然资源”是有道理的。
1 苏 豫,编著. 北京市中国地理常识与趣闻隨问隨查[A][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2
2 陈晋鏕,武鉄山. 华北区区城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26
3 邹逸麟,编著. 中国历史地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58
4 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A].北京大学院士文库,侯仁之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15
5 武弘麟. 北京文明的曙光[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99
6 宣之强. 北京城地域沿革及发展思考[J].化工矿产地质,2002(2).113~122
7 宣之强. 北京城的变迁与遐想[J].化工矿产地质,2002(3).175~178
8 侯仁之. 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A].北京大学院士文库,侯仁之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05
9 侯仁之. 元大都城[A].北京大学院士文库,侯仁之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4~77
10 张剑光,邹国慰,周志国,主编. 中国建筑之迷[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12.20~26
11 朱祖希. 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2 陈毓川,李庭栋,彭齐鸣,编著. 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6
13 陈传友,王春元,窦以松,编著.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36
14 李怀永,马海全,郝河,等. 北京市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R].北京:北京市国土资源局,2012
15 张晓瑞. 城市强可持续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