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的案例研究

2015-03-27范广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化学教学挑战

范广伟

(合肥一中,安徽 合肥 230000)



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的案例研究

范广伟

(合肥一中,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化学教师在现代教学中,面临着化学实验、信息技术、化学课堂、师生关系等多重挑战,笔者主要通过实例展示分析,就面临的挑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师;化学教学;专业发展;挑战

1化学实验对化学老师的挑战

1.1由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向学生提供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如此处理。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许多实验均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2教师应细致地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等。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可以用多种方法;如复习课中加入镁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进行真实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发酵粉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等等。

1.4追求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使它们不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除去?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液吸收。

1.5运用数字实验,使定性化实验走向定量实验,更具备探究性

数字实验的引入,极大的丰富老师的探究课题,打破了常规的认识,提升学生,老师的认识水平,真实的探究呈现。如碳酸钠溶液加热,pH值的变化,大家一直是认为加热其溶液,pH一直是增大的,但运用其pH传感器测出是先增大再减少的变化过程,让大家重新认识其变化过程。再如酸碱中和滴定,在滴定的过程中看到pH值的变化,自动绘出其图像,学生体会曲线的变化。 运用这些新技术都是对化学老师的挑战。

2信息技术对化学老师的挑战

现代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获得知识的主体,是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把信息技术(动画、图片、视频等)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实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是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教材不再是一本书,而是多方面的广泛资源;学习方式中学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学生通过交流获取知识,提高素质,课堂教学变得更实际、更有效、更深入,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3化学课堂对化学老师的挑战

教学是师生、生生多边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从教师角度讲是教的方法, 从学生角度讲是学的方法。新课程要求改变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 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这就是化学课堂对化学老师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开放性教学环境

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让学生多一份心灵的对话与碰撞。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灵活、充满智慧与生命活力的。

3.2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以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为基础, 具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角色分工, 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 在交往互动中, 引起学生的智慧碰撞与心理共鸣, 实现个人的自主发展与共同提高。发现探究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尽可能多的自己去思考、判断、质疑和表达, 从而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智能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3.3注重评价,给出正确引导。

通过学生回答或板演,教师准确发现学生在知识理解、方法运用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后要给予必要的肯定和及时矫正引导学生寻找突破口的方法,总结易混易错处,归纳同类习题的共性与异类习题的联系区别,达到解题时“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4师生关系对化学老师的挑战

4.1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 戒备、 怀疑、 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 可以共同探究、 合作讨论、 彼此争辩、 畅所欲言。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 示自我, 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 平等对话使思维的开 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 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 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 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赋予师生关系广泛的民主平等性不仅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现实要求。

4.2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对传统的 “教师优势文化” 的师生关系的一种突破, 从而确认了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在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 不再专制,学生不再盲从,师生之间的双向影响、交互作用,师生都将成为共同 学习、 共同生活的主人。 教师既不再是教育活动的唯一组织者, 也不再是知识信 息的唯一拥有者。 取而代之的将是教育活动内容由师生共同确定, 共同感受, 共 同研究、分析、讨论;教育形式由师生民主协商选择,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共同的 活动任务, 达到教育的目的。

4.3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 有人性味的, 爱心、 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 只有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 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 信任的态度, 学生就喜欢这位老师, 从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产生良好的情感 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5面对挑战我们化学教师要解决的问题5.1扩大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不断补充新知识扩大知识储备; 通过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要求: 一是知识广博, 二是各类知识融会贯通。高中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 前后贯通的科学教育内容; 必备的化学应用知识与实际知识; 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及吸取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成果等。

5.2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预设与生成。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参与、实践和感受, 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 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综合、概括等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在教师的预料之中的, 有些是意料之外的, 这个时候就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了。不能急于把学生导到自己预设的思路上来, 否则就会穿新鞋走老路, 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 从而失去新课程的灵魂。我们应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探有所悟, 学有所成, 尝到探究学习的甜头, 激发学习的兴趣。

5.3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 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国情制定的, 可以说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一线教师必须要了解本地区及本校本班学生的状况,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的内容不一定全部要讲; 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的内容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补充, 但在拓展的时候要注意深度和广度的把握, 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论证,不能随意性太强。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教育是教育链条上极其重要的初始环节。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才有最根本的保证。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自我的反思和成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还要有同伴间的互助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肖丽华.“化学课堂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教学案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9,(3):22-23.

[3]张媛.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11,(5):31-32.

[4]张红俊.挖掘教材资源实施智慧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12,(10):18-19.

The Challenge of Case Research Facing Chemistry Teachers

FAN Guangwei

(HefeiNo. 1MiddleSchool,Hefei230000,China)

Abstract:In the modern teaching, chemistry teachers are faced with several challenges such as chemistry experi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mistry classroo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the challenges with the analysis of case demonstration.

Key words:chemistry teacher; chemist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llenge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6-0115-03

[作者简介]范广伟(1956-),男,江苏无锡人,合肥一中党委书记,中学高级老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09196)资助

[收稿日期]2015-04-10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化学教学挑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