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5-03-27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博里农民画产业化

吕 艳

(淮阴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研究

吕 艳

(淮阴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博里农民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产业化发展关乎到城市的形象及发展战略,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博里农民画自身特点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认真思考博里农民画产业化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针对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方案。

非物质文化;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

0 引言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探讨,成为近年来国际、国内的一个热点, 同时也是争议较多的一个话题。争论的双方针锋相对, 注重经济效益的一方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的大旗, 主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 认为“文化遗产今后应向文化产业转化, 一旦形成品牌效应, 将推动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这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条有效途径。[1]”而与之相对的反对派主张原生态文化,他们担心产业化会颠覆原有的文化载体,拒绝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2]。

博里农民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是淮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所反映的丰富内容,对研究民俗民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人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博里农民画的艺术价值与定位

博里农民画是江苏省淮安市博里镇农民画家以农村生活为创作题材,在民间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外现代绘画一些表现形式和技巧而独自创造的新兴画种,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纯朴和稚拙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市场价值。

1.1 艺术和社会价值

博里农民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资源,保留了传统民间绘画色彩表现的基本特色:常用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的手法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红的鲜红、绿的碧绿、黄的金黄等鲜艳色彩,对比强烈,表达了农民们对现实生活的刻画或理想化生活的寄托。他们不仅是用手在画画,更是用心在画画,其色彩、结构、图形、构图等蕴含着纯真的童心天趣,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气息。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随着社会变迁、城市化的发展,很多乡规民约、民风民俗都消失了。博里农民画以民俗文化为创作内容,反映了博里农民的生活状况,为研究博里的民俗民风等文化提供了非常丰富形象的、宝贵的实物资料[3]。这些农民画描绘了在广大乡村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民情淳厚的婚嫁习俗、自由美好纯真的婚恋遗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他们和睦共处、勤劳勇敢、友好重义、互帮互助、创建自己家园的情景。

1.2 市场价值

博里农民画是民风、民俗、民情的缩影,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绘画的形式将当地社会生活、文化风貌记录下来,画中有许多描绘农民现实生产劳动、生活场景、儿童玩耍等场面,清晰地记录了中国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种种变迁[4]。其质朴的构图、稚拙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热烈的气氛代表了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其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城市人的“怀旧”情怀暗合,不少田野中出来的城市人可以在农民画的乡风乡情中找到根的感觉。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博里农民画以其纯朴的乡村田园风情,保留住一个农耕民族永恒的记忆,承载着很多人的精神家园。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深受外国游客和海外游子的喜爱。曾代表国家赠送给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有200多幅作品被海外人士收藏,鉴于此,博里农民画具有独特的市场空间。

2 博里农民画市场产业化研究现状

农民画因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等地的繁荣发展,使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声誉海外,但是将我国的农民画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不仅国外的论著以及资料没有,而且国内有分量的论述也十分罕见。200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产业概论》(李思屈、李涛著)中关于绘画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与论述,是当今研究绘画产业化发展不可多得的资料。2011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陈少峰教授与中国海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张立波合著的学术专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和一些高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画这一问题做过研究。

当下关于农民画的研究论文、论著数量本来就不多,具体范围缩小到博里农民画产业化这一范畴上来,就显得十分稀少了。目前,在超星图书资料库中查询不到任何关于博里农民画的资料;中国知网资料库中,通过查询发现有关博里农民画的论文资料仅有8 篇,其中只有3 篇属于论文形式,其余均是在年鉴杂志中的报道,在相关论文中张犇、张磊、韩超在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上发表的“对江苏淮安博里农民画艺术特色的分析及发展思路的思考”一文,对博里农民画的艺术特征做了简要分析研究。潘宇在大众文艺上发表的博里农民画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谈到博里农民画需建立农民画创作生产和销售基地,形成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之路。

3 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现状

博里农民画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淮安,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曾经红极一时的博里农民画的文化价值被质疑,传统艺术因缺少文化传人而濒临绝传。由于地方财政状紧张,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缺少扶持,导致了农民画创作骨干纷纷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农民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

纵观目前各地农民画市场化的实践经验和发展状况,中国农民画产业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走上了一条农民画的产、展、销与县域短线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化之路。然而,淮安博里农民画产业化的发展仍然相对薄弱。在博里,既没有以经营农民画为主的艺术品超市,也没有以农民画为主题的风情一日游活动,在博里镇除了一座博里农民画院以外,看不到农民画曾经辉煌的任何痕迹。

目前,翔宇教育集团与博里农民画院合作,解决了博里农民画院的资金问题,农民画开始走上产业化之路。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分析来看,翔宇教育集团对博里农民画开创开发作了初步尝试。但是设计出的衍生产品市场反馈并不乐观,开发设计还处于低端水平,趋于表面化,仅是对农民画生搬硬套,简单的把农民整体画转印到毛巾、领带、漆器、餐具上。这条产业化之路艺术形式老旧、没有新意,制作工艺不精良,难于凸显博里农民画的特色,迎合不了现代社会需求。

4 博里农民画产业化新思路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物,基于对国内各地农民画发展的调研发现,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合作、产业基地示范的发展格局。

4.1 壮大画师队伍,加强内涵建设

博里农民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成名较早,有自己成功的规律,要想继续发展,就要保住自己的品牌。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只有铺垫发展、大力宣传、做出品牌才能形成氛围,获得回报。对于其如何进入市场,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做大做强不是量上简单复制,而是注重品质的提高,精品农民画的创作。目前有些农民画存在制作工艺较差、粗制滥造的情况,不仅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阻力,并且使得博里农民画的艺术性逐渐缺失。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加强其作者队伍的建设,不断强化博里农民画创作人员的培训和辅导,为其创作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对其重新提炼和重组,对农民画的创作建立品牌教育,树立其品牌意识,提高农民画创作水平,培养博里农民画院高级民间艺术人才。要有敢于问鼎大师级的人物,较为全面地提高农民画作者艺术等级,逐步使博里农民画院具备全方位展现农民画发展历程和创作风格的功能,成为优秀作者开展创作、销售展示推介平台。

画师是农民画创作的基础和核心,一支稳定的农民画师队伍有助于农民画创作、推广及产业化发展。利用院内条件,不定期举办相对固定而系统的博里农民画创作研讨会,使博里及周边地区更多的人了解农民画,参与到其创作中来,以此激发作者的自觉、自发情感的创造,也使农民画的欣赏者认识到天真、浪漫画面背后创造性的力量,最大限度释放社会中每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尽可能保证农民画创作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吸纳更多的年轻人、艺术创作者参与农民画的创作中来,借年轻一代的新鲜力量活跃于农民画,让博里农民画既保持原有特色,同时具有新鲜的活力,争取出现更多博里农民画的创作艺术人才。

4.2 政府宏观调控,保障发展有序进行

建议政府遵循民艺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从宏观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认真落实支持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设农民画产业基地[5]。规范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合理有效的经营规模,促进其合理有序发展。还可以成立相关的农民画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对制作流程以及工艺的监督,特别是提高一些小作坊、个体生产经营户的生产水平。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提高认识,通过提高制作工艺的水准,表现博里农民画的细节、风格,来强化博里农民画的整体艺术性,使得博里农民画这种民间艺术门类,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审美影响力。

培育几个坚强的主体企业,对博里农民画进行产业化的推广与延展,借助区域经济中优势企业的成熟渠道、销售终端,对博里农民画进行深入开发与研究,共同开发出主打产品来渗入国内、国际市场。根据行业的特殊性,切实做好博里农民画产业发展的稳定、结构、规模、生产方式、质量、流通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基地的知名度。把其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树立地域文化形象的载体,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形成其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4.3 瞄准消费群体,拓展客户人群

农民画目前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参加境外艺术节,在境外展览,在旅游目的地销售。除此之外,还存在两个值得开拓的细分市场:一是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人群,二是具有地域文化亲缘性的人群。对于第一类人群,缘于他们积累的知识架构与文化背景,成为欣赏农民画作品时的参照系,更懂得欣赏、珍视画面中的淳朴与自然,夸张与浪漫,民俗与乡情。第二类人群对于产生农民画的乡土,有鲜活、生动的记忆,农民画的小小画面是他们情绪共鸣的催化剂。虽然,人们常常认为乡村正在迅速地跟随着城市的步伐而改变审美、改变生活,但他们需要在保留着乡土记忆的物件上得到慰藉与安抚,尤其是在这个压力倍增的社会。

4.4 研发产品,培育文化产业链

博里农民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创造,是对生活的充实和完善,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博里农民画是为了突出其原汁原味的农民生活,它色彩鲜艳、明亮、热闹,现代生活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推进博里农民画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是继续弘扬博里农民画艺术的一个表层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社会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将之运用于现在和未来,有助于更好地丰富现代设计的表现能力,使其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能让其停留在展厅的墙面上和玻璃柜里,更不能停留在画册的封套里,让博里农民画走入大众生活,让它美化现代人生活环境和心灵,通过她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的团结、社会的不断前进,鼓舞人们永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让博里农民画实用而有乐趣。可以将博里农民画的相关符号元素通过提炼、取舍创新再设计,结合现代构成学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将这种立足在博里农民画符号元素基础上创新形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创造出新的形式语言,和时代相结合,使博里农民画更具现代感,达到博里农民画与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理念的真正交融,最终实现当代社会中对博里农民画的动态传承与保护。

4.5 博里农民画与文化教育结合

现代社会属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博里农民画的现状每况愈下,日渐失去生存条件,要有效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民艺,还可以利用教育的力量,让当地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博里农民画进行搭桥。使博里农民画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得到传承与拓展,在教育模式安排上,可以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模式,培养具有民艺传承与保护、发展与研究能力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开设一些民艺的理论课和欣赏课,设置博里农民画专题讲座,开设博里农民画的实践课程。

将博里农民画教育纳入到现代设计教育中,这将是较大的工程,既要进行理论研究,也需对博里农民画进行创新设计实践的探索。

5 结语

博里农民画是博里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它是文野互渗、田野交流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和民俗文化互动的结果;它是按照农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需要能动地接受其他外来文化和审美样式,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博里农民画必然会以更具灵活性、包容性、创新性的新面貌迎接未来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6]。总体而言,属于国家所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为社会主义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再造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机遇。对于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应以农民画为母体,把农民画与现代社会、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合理有效的产业化发展,不仅是对博里农民画合理有效的继承与延续,也是对博里农民画适应新时代的新创造,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为淮安地域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一条更加便捷的途径。

[1] 梁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析[J].江苏商论,2009(6):129-131.

[2] 王为华.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4] 方李莉.中国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艺术人类学视角[M]//吴天泰.族群与社会.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354.

[5] 翟东伟.从设计角度看民艺传统的现代之用[J].四川戏剧,2014(2):44-46.

[6] 马莹.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与保护——以衡水冀派内画产业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责任编辑:侍建旻)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Boli Folk Painting

LV Yan

(Faculty of Artistic Design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Boli folk painting is one kin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makes a great difference to city's image and ci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gai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other peasant paintings, considering the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f Boli peasants' painting and the maket's deman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Boli peasant paintings and suggest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oli folk painting;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2015-06-20

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13YB3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3SQC-175)

吕艳(1978-),女,江苏涟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图案与图形、设计与教育研究。

F211

A

1009-7961(2015)04-0038-04

猜你喜欢

博里农民画产业化
博里农民画——老淮安的文化艺术名片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系统产业化之路
WHO LIVES ON THE GIRL WEIBO住在微博里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