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的艺术特点研究
2015-03-27杨欣
【摘要】经过将近30年的研究与探索,微型小说已发展为一种新兴小说文体,由于微型小说脱胎于传统的小说,它既具有小说的艺术特点,又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特色,文章阐述了微型小说主题的以小见大、构思的精致巧妙、抒情的感人至深的艺术特点。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3.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3-0086-03
[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简介]杨欣(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ovels
YANGXin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Changsha, Hunan, China 410015)
Abstract:After nearly 30 years of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mini-novel has developed into a newnovel style. Because it starts from the traditional novel, it not only ha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bu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This paper expounds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profound theme, elaborate conception and touchingemotions.
Keywords:mini-novel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purport; conception; emotion
微型小说的概念主要是依据其字数划分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它脱胎于短篇小说,但字数比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更短,短篇小说的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以内,微型小说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所以微型小说还是小说中的一类,它即具有小说的艺术特点,又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主旨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常常取材于生活中的细小素材,如:一个瞬间、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种情绪来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但素材的细小,并不意味着主旨的细微。作为艺术作品,同样要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启迪,必须以小见大,挖掘微小生活片段里蕴含的深意,开掘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许行的小说《立正》就只是反复写了一个人的习惯动作,主人公“他”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蒋介石这个名字就会马上做个标准的立正动作,因为这个改不了的习惯动作,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打断腿了,坐在轮椅上还是条件反射地用上半身做“立正”。《立正》的选材非常单一,但在表现强权和暴政对人性的扭曲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让人们对“他”的这个滑稽的动作笑过之后,感到人性被令人发指地扭曲的悲哀。而孙方友的《满票》写的是一个小学学校改名字的几个场景,村中的小学是解放前一位恶霸乡绅办的,所以这个乡绅就以自己的名字给学校命名,解放后,这个乡绅被镇压,而这所学校的校名为了纪念一位在这所小学牺牲的英雄张广,校名改成了“张广小学”。但不久前,那个被镇压的乡绅的儿子从台湾回乡了,愿意捐出5万元重修这所已经破烂不堪,濒临倒塌的小学,但条件是要把校名改回最初的名字。尽管张广的后代不断申诉,村支书心情沉重,大伙的情感上都不能接受,但不记名投票的结果竞然是“满票”同意为得到5万的捐款将校名改回去。《满票》的篇幅不过八百来字,但反映的主题却沉重得让人们喘不过气来,为什么区区5万元就可以让人们放弃自己的英雄?尤其是张广重孙对张广的儿子说的一句“爷爷,你别难过,等我大学毕业挣了钱咱再把名字改过来”更是发人深省。《满票》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却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现实、民族的思考。
由此可见,“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是对微型小说最好、最贴切的比喻。一篇精妙绝伦的微型小说,读来虽短而不觉其短,掩卷之后还令人长思,发人深省。
2 构思精致巧妙
由于篇幅的限制,微型小说不可能像长中短篇小说那样进行铺陈性的叙述,要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必须惜字如金,提高每一个字的信息质量。因此,在情节的安排上必须精心设计。可以说,微型小说比长中短篇小说更要讲究构思,没有精巧的构思,就不是一篇成功的微型小说。构思越是精巧,微型小说越能体现它独特的情节趣味和艺术魅力,越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才华和文思。
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多重突变的情节设置
微型小说因情节的单一,不能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写成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曲折情节,微型小说要能吸引读者,就常常采取在单一的情节中设置很多突变的情节并环环相扣,当读者正感到恍然大悟以为这才是结局和真相之时,却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突转,有的小说突转还出现几次。譬如英国作家萨奇的小说《黄昏》写了一个有同情心但又警惕性很高的葛尔特茨比在海德公园受骗的场景,这位葛尔特茨比坐在公园的一条长凳上欣赏风景时,先是有个老先生在长凳的另一端坐了会又走了,马上一个年轻人坐到老先生空出的地方。年轻人做出种种表现想引起葛尔特茨比同情自己,他向葛尔特茨比诉说自己从旅馆出来买了一块肥皂就迷路了,身上又没带钱,如果没人借钱给他就要流浪街头了,希望葛尔特茨比借钱给他,葛尔特茨比识破了年轻人的骗术,要年轻人把刚买的肥皂拿出来,年轻人当然拿不出,只装模作样地在口袋里乱摸,气冲冲地说肥皂弄丢了,然后不等葛尔特茨比说完话跳起来就跑了。本来情节到这里,故事可以结束了,但读者正在为葛尔特茨比的机智而点赞,对骗子表示鄙视之时,情节却来了个180度的突转,葛尔特茨比在长凳边上发现了一块刚买的肥皂,读者和葛尔特茨比都恍然大悟,那个年轻人不是骗子,他说的是真的!葛尔特茨比迅速地追上那个年轻人,向他道歉并借给他金币,之后还愧疚地自责自己太自作聪明了。情节到这里,读者又一次以为可以结束了,读者也对那个年轻人一下子由鄙视转为同情,为葛尔特茨比能及时补救感到欣慰,情节却又来了个180度的突转。之前坐在葛尔特茨比坐的长凳的另一头的那位老先生来了,他告诉葛尔特茨比他来找掉了的一块肥皂。读者再一次地感到意外。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要在对生活单一场景的描写中追求大起大落的情节突变。所以,微型小说的情节构思有一条这样的规律:越是在单一场景中制造了一个一个的意外突变,就越是能吸引读者。可以说,微型小说能和情节波澜壮阔的中长篇短篇小说并列成为小说艺术形式中的奇葩,情节的精巧是它重要的竞争砝码。
2.2 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技巧。对比技法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或者一个人物的前期与后期之间,一个事件的开端与结局之间能够以更鲜明的色彩,更强烈的表达效果,突出地展现作品的艺术变化与反差。与一般小说相比,微型小说里要在短短的篇幅里造成鲜明的艺术效果,往往更多地使用对比,而且由于叙述的紧凑,正反两方面情况几乎是同时呈现给读者,这种对比往往具有强烈的反差,具有一般小说中难有的光彩和魅力。如:新加坡著名微型小说家张挥的小说《老先生,你怎么哭了》中的老先生几十年前是华校的学生,靠着老校长的藤鞭,他才从一个顽皮的误入邪道的学生而走上人生的正道。几十年后他是华校的老教师,但他却被顽皮的学生打伤了头,半年后要带着人生的痛苦和失望退休。这两个时间跨度很长的生活片段拼接在一起后,构成了几十年前的华文教育者高大威严的形象和几十年后华文教育者连起码的尊严都失去了的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反差。小说的字数虽少,但表现了几十年前后强烈反差的根源在于华文文化传统在外在压力下的扭曲与丧失的深刻主题。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则是通过两个同一病房的重病人对待对方的方式的对比,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使善恶两个灵魂的形成猛烈撞击。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但他热爱生命,在他的心目中,窗,是他们两人共同的财富,窗外的“春天”理应两人共同享有。而不靠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病友描述,充分享受了这段美好时光,但他却不满足,还强烈地渴望占有那扇窗户,最终在病友生命垂危时,而不靠窗的病人只要做点举手之劳的事就可以挽救病友,他却故意装睡任病友死亡,这样他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取得靠窗的床位。然而,生活偏偏不肯饶恕他,他费尽心机得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种对比手法使道德品质上的崇高与卑下,精神面貌上的光彩照人与污秽不堪,形成令人震撼的强烈对比。
2.3 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尾的出人意料也是微型小说重要的特点之一,在小说的结尾,当读者按部就班地预料未来之时,小说情节猛然来了个异峰突起,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微型小说界也将这种结尾方式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可以说是将这种结尾构思的方式使用到极致的大家,后来的微型小说创作者纷纷学习欧·亨利的这种结尾技巧。如大家熟悉的《警察与赞美诗》就用的是这种结尾方式。主人公故意违规想让警察把他关进监狱以便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但他连续几次违规都未获得成功,待他最后听见教堂钟声和歌声心理产生了忏悔、准备重新做人时,警察却把他抓进了监狱。就是说正当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之时,结果却西向而行了,这就是出人意外的结局,这种结尾使小说情节扣人心弦,达到情节的最佳状态。这种结尾技巧被很多作家采用,从而写出了很多微型小说的上乘之作。如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儿?》写男主人公李鑫想去会见15年没见面的初恋女友,作品写了李鑫在公共汽车上见到的一个事件的片断,又不断切入一些李鑫对15年前的珊珊美好的记忆,待通过李鑫的回忆把珊珊的美好完全展示在读者面前时,作家突然让公交车上那个粗俗做作、令人生厌的妇女与十几年来让李鑫魂牵梦绕的清纯女孩珊珊重叠。突兀的急转直下的结局令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对人无情的重塑,体验到理想的美在世俗生活中的破灭。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
3 抒情感人至深
微型小说尽管短小,但和中长篇小说一样,同样要求以情动人,同样要求在写人记事之时,把作者的感情融汇进去,且越是有真情实感的微型小说越是能打动读者的心。如修祥明的《小站歌声》就是篇感人肺腑的佳作。小说写了一个师生送别的场面。一个得了不治之症的山村教师苗兰,因不愿意孩子们为她伤心,只告诉孩子们要回城结婚而必须离开山村了。然后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去小站搭火车准备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孩子们早就带着祝贺新婚的礼物——贴了红双喜的山核桃在小站等候多时了。这篇作品自发表之日起就因充盈在这篇作品中的那份真情而被人们赞誉。在子夜时分,在昏暗静谧的山村小站上,内心平静的苗兰老师之所以会突然被电击一样颤抖起来,因为她不想让孩子们看到她离开山村而伤心,想一个人到小站搭火车悄悄离去,没想到全班学生齐整整地早就在小站等着送别她了。是啊,你看:那孩子们要送给苗兰老师的、放在站牌下的“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的一篓子山核桃;你听:那孩子们为苗兰老师所唱的、“像让泪水滤过似的”的“好人一生平安”的歌声;还有,在列车徐徐开动后“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的身影……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苗兰老师又怎么能忍得住不“失声痛哭起来”呢?而在苗兰老师的痛哭声中,我们所体味到的,又何止是山村的孩子们对苗兰老师的那种“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分的泪水洒下”的“舍不得”?“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半年时间了”的苗兰老师,事实上也是多么的舍不得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孩子呀!是的,藏在这种相互的舍不得中的,是怎样的感人肺腑、怎样的撼人心灵的一份师生情呵!即便如许行的小说《立正》里的“他”那滑稽的动作,让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又何曾不会感到人性扭曲后的深深悲哀之情。文学创作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它必须对社会生活做出富有诗意的情感性评价,而且这种情感性的评价还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价值判断。微型小说同样要通过作者情感性的评价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无论是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讽刺,还是欧·亨利式的幽默与风趣,在讽刺与幽默的背后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炽热的感情,甚至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力量。
4 结论
微型小说的篇幅是短小的,但微型小说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以小见大的主题设置,比其它小说文体都更加讲究的艺术构思,更加讲究情节的精妙、立意的新奇、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使微型小说成为小说中新型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