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栽培与生产研究进展
2015-03-27魏建梅
魏 建 梅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南果梨栽培与生产研究进展
魏 建 梅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综述了南果梨的品种特性、果实品质影响因子、调控技术、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南果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南果梨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果实褐变机理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南果梨;栽培与生产;研究进展
南果梨是秋子梨系统(PyrusussuriensisMaxim)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原产辽宁鞍山,已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南果梨果实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多汁、香气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南果梨在辽宁省发展迅猛,成为该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南果梨不仅是辽宁省的名优果品,而且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特色梨品种之一,目前已经推广到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栽培。
随着南果梨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盲目施肥、滥用农药、着色不良、品质退化、产量不稳、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全面总结南果梨栽培与生产的研究成果,对于普及南果梨栽培技术,提高南果梨生产效益,加快南果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南果梨的品种特性
南果梨为自然杂交实生种,幼树枝条直立、分布较密,成年树树体高大,树冠开张。南果梨树萌芽力、成枝力强,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喜冷凉的栽培环境,抗寒性强,适宜在沙壤土上生长。在长期的人工栽培过程中,南果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科研工作者相继选育了大南果、红南果、褐南果、矮红等变异类型。
南果梨Fl的遗传倾向表现为以南果梨为母本的Fl抗寒力较强,Fl的果形以长圆形与圆球形为显性,香气遗传力弱,果重多趋于小果及中间类型。李树玲等[1]对大鸭梨与大南果梨Fl代染色体数目鉴定后发现,以大鸭梨为母本、大南果梨为父本Fl可以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以三倍体植株出现的机率多。李俊才等[2]对南果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进行研究,发现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2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0%和38.1%的浓香型品系。辛广等[3]研究了南果梨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南果梨果皮、果肉、果心等3个部位中,果皮部位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数目明显多于其它2个部位。王斌等[4]认为,南果梨在果实形状、大小、颜色,果皮厚薄、光洁度以及香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在生产中必须进行不断的选优,使南果梨的优良种性得以保持,并不断优化以适应人们对优质果品的需求。
2 果实品质影响因子
2.1 立地条件
生产上发现,不同产地南果梨在果实的外观、内在品质及果实风味上差异很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张博等[5]研究了4个产地南果梨品质与产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各产地南果梨可滴定酸含量和挥发油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产地南果梨挥发油主要成分也不同。刘洪涛[6]研究了鞍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特征与南果梨的相关性,发现南果梨与成土母岩有密切的关系,土壤中较为丰富的植物必须元素和营养元素,是南果梨良好发育的首要条件。而其中的K,Fe,Mg,Ca,Co,Mn决定了南果梨的独特品质。温守钦等[7]研究认为,南果梨生长环境中进入果实的稀土元素含量会影响果实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发挥稀土肥效和改善果实品质的有效手段。田晓艳等[8]研究了稀土(Lenth)对南果梨成熟期间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nth处理有效促进南果梨果皮花青素含量,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了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质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Lenth最佳的施用浓度为500×10-6mol/L。
刘清艳等[9]认为,南果梨较适宜在沙壤土条件下生长,沙壤土具有通透性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该类土壤上生产的南果梨皮薄、色艳、肉白、含糖量高。相比之下,砂土和粘重的土壤因其土壤瘠薄或通透性差,所生产的南果梨皮厚、色青、肉粗、含糖量低。土壤中盐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02,土壤pH值5.5~7.2对南果梨的生长最为适宜。
2.2 整形修剪
南果梨树喜光性强,株形较大,背上枝易徒长成直立竞争枝,一般宜采用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生产上也有采用多主枝自然形、开心形、纺锤形等树形。
尹继平等[10]研究认为,南果梨幼树直立,结果后枝条易下垂,初期以腋花芽结果,后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幼树和初果期树应采用撑枝、拉枝等措施开张角度,修剪时应适当疏剪、多长放,主枝不易过多。进入盛果期后要不断回缩和更新结果枝组,疏除过密的发育枝、交叉枝、下垂枝及衰弱的结果枝。李丹[11]认为,对成年树修剪必须保证树冠通风透光,树体高大的要及时落头开心,打开光路。对主侧枝过多和内堂萌发的过密枝要及时疏除,同时要及时更新结果枝组,防止结果部分外移。
张秉宇[12]研究了重剪和轻剪对南果梨树体生长、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剪降低了树体干径、树高、冠径和花芽数量,但促进了延长枝的发育,增加了果实中的氮、磷、钙含量,提高了单果质量、果实横径、Vc和总酸含量。韩秀芹等[13]采取冬剪、夏剪相结合,并采用“刻、剥、扭、拉、摘”等技术,对多年郁密、树体较弱的南果梨树主要解决光照条件,增加树势,注意调整花芽量,修剪的花芽量占总花芽量的25%~30%。对于大小年结果的南果梨大年树进行重剪,实行“以花换花”,对小年树则轻剪,做到“逢花必保”。产量稳定在约24 000 kg/hm2,优质果率达到了86%以上。
2.3 授粉
南果梨自花结实率低,生产上要进行异花授粉,授粉品种的选择对于坐果率、果实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李学强等[14]用12个品种研究了授粉品种对南果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品种可明显影响南果梨果实大小、果点大小和密度、角蜡层和果皮厚度。
王家珍等[15]用黄冠、鸭梨和雪花梨等3个品种对南果梨的中心花、边花进行人工授粉,结果表明:雪花梨对南果梨有明显的花粉直感,对单果重、坐果率、总糖、总酸、Vc含量、花萼脱落率均有显著影响,而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雪花梨是南果梨的优良授粉品种。夏爱华等[16]用6个南果梨系品种为亲本相互杂交,发现南果梨具有较明显的自交不亲和性,品种间杂交不结实。金香水、洋红梨等品种作为父本与南果梨杂交亲和性好,结实率明显优于自然授粉,并且金香水花期与南果梨花期相遇,是南果梨系品种较好的授粉品种。沙守峰等[17]研究了16个梨品种花粉对南果梨授粉的亲和性,发现苹博香、秋白梨、早酥、花盖和华酥给南果梨授粉亲和性好,花朵坐果率达80%以上。
李秀珍等[18]研究了授粉时间对南果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认为南果梨的有效授粉时间较长,在开花后6 d内授粉坐果率可满足生产的需要。并提出可用比南果梨晚开花3~4 d的品种作为南果梨的授粉品种,开花3 d内授粉果实较大。授粉时间对果心大小、果实硬度、含糖量、含酸量影响不大,但随着授粉时间的推迟Vc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王斌等[19]研究了不同授粉条件对南果梨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授粉果园气温要在20 ℃以上,以25~28 ℃最佳,低于15 ℃授粉效果不佳。
尹继平等[10]提出,用苹果梨、早酥梨或朝鲜梨为南果梨授粉时,二者的比例以4∶1或5∶1为宜。刘清艳等[9]研究指出,辽西地区南果梨各授粉品种中,以花盖梨、京白梨、苹果梨为最佳,其次是小甜梨、朝鲜洋梨,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控制在8~10∶1为宜,最大距离控制在30 m以内。而李宏军等[20]研究表明,金香水、秋白梨、慈梨、雪花梨、花盖梨和红宵梨的花期与南果梨花期相遇或稍早,做南果梨授粉树结实率高,果实品质好,是南果梨较好的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一般为6~8∶1,最大距离不超过40 m。
2.4 套袋
套袋是提高南果梨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王小平等[21]研究表明,套袋能避免南果梨表面的碰擦伤,使果面光亮洁净,提高果实的着色面积。南果梨袋以12 cm×8 cm大小为宜,且透气性要好。套袋果实糖分下降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来弥补。李学强等[22]研究了果袋类型、不同套袋、去袋时间对南果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明显改变果实的外观,5月底6月初套袋、采收前约半个月去袋可促进果实着色,但果个变小。套袋使果点颜色变浅、直径减小,果皮厚度降低。
吴迪[23]指出,南果梨套袋在落花后15~40 d进行,除袋时间在采收前15 d为宜,除袋后要摘除果实周边10~15 cm范围内的遮光叶片,促进果实着色。李宏军[24]研究表明,套袋能明显提高果实着色指数,从而提高果实品质及商品性,套袋时间在花后60~80 d进行,一般在采收前7~10 d摘袋。孙继军等[25]则认为南果梨套袋时间一般在花后55~60 d。套袋时间过早,会出现果个变小、落果等现象;套袋时间过晚,会出现果锈、果斑、病虫害加重等现象。摘袋时间一般在采收前7~10 d,摘袋过早,果实有返绿现象,摘袋过晚,果实上色不完全。
于年文等[26]研究了南果梨在果袋内及摘袋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套袋后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花青苷的含量也有所下降,但总趋势与对照相似。摘袋后果皮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花青苷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并且3种色素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套袋提高了果皮的光亮度及色泽,果实在袋内时间应不少于40 d,采前约10 d摘袋为宜。
2.5 施肥
土壤养分状况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王春枝等[27]研究表明,不同的南果梨专用肥施用量对南果梨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随南果梨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提高。南果梨专用肥以11.82 kg/株施用时,产量达到最高,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最佳,如继续增加施用量,其产量和品质则会降低。同时,王春枝等[28]研究了施肥对南果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磷肥用量的减少呈增高趋势,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丙二醛含量随氮、钾肥用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适量施肥有助于提高南果梨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和抗逆境性。
李宝林等[29]认为,南果梨的推荐施肥量,每生产100 kg果实,氮以不超过1 kg,钾以不低于1 kg,磷以0.3~0.4 kg为宜。土壤有效磷超过40 mg/kg,特别是达到100~300 mg/kg的,可在1~2年、2~3年或更长时间内不施磷肥,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1∶0.3~0.4∶1为宜。王斌等[30]提出要加强南果梨需肥量、需肥规律和果园土壤供肥能力的研究,把基础研究和生产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为争取优质高产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南果梨生产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南果梨的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白粉病、轮纹病等,主要虫害有梨木虱、黄粉蚜、梨实蜂等。果树落叶后应彻底清除杂草、树叶、病果和枯枝,刮除枝干粗皮、翘皮,集中烧毁或深埋。树体萌芽前喷一次73~88 g/L的石硫合剂,以减少害虫基数和病原菌数量,控制病虫害。
张新[31]研究发现,梨黑星病病菌借风雨传播侵入幼嫩叶片、嫩梢,寄生在叶片上的病菌生长形成分生孢子,从而进一步传播侵染果实。春天和发病初期应及早摘除发病花序、病芽及病梢等以防止病害蔓延。发现病梢、病叶时应及时喷3~4次质量分数为0.7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采收前约1个月可以喷施质量分数为0.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生产上发现,白粉病多危害老叶,也可危害新梢,可用质量分数为0.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质量浓度50 g/L的己唑醇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轮纹病主要危害枝干树皮和果实,也可侵害叶片,用质量分数为0.50的退菌特600~8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0.70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从落花后约15 d开始喷药,每隔半个月1次,连续喷药4次,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李结平等[32]对梨木虱发生规律及杀虫剂的药效调查后发现,防治梨木虱应重点放在前期。在成虫出蛰期和第1代若虫盛发期,即南果梨花芽萌发前期和盛花期后期进行防治,可有效控制当年梨木虱的发生。对于梨木虱第1代若虫可采用质量分数为0.0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者质量分数为0.01苦参碱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在有效防治若虫的基础上,兼顾杀死梨木虱虫卵。当后期梨木虱的虫口基数不大时,可采用质量分数为0.2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防治,以达到轮换使用不同杀虫剂,减少梨木虱对杀虫剂的抗性。朱晶磊等[33]对南果梨黄粉蚜的发生和防治进行研究,发现6月上中旬黄粉蚜危害初期可用质量分数为0.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杀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等天敌对黄粉蚜的发生和危害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秦景全[34]对南果梨树梨实蜂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提出授粉后3~5 d喷施质量浓度50g/L氟虎2 000倍液毒杀蛀果幼虫,用体积分数为0.20的杀灭菊醋乳油或体积分数为0.025的功夫乳油3 000倍液毒杀蛀果成虫。
2.7 采收期
王学苾等[35]对南果梨的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 耐贮性差。晚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适合鲜食,不适合长期贮藏。南果梨较为适宜采收期为9月9日前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转色指数可作为确定采收成熟度的指标。
张久洲等[36]调研后提出,南果梨应在落花后125~135 d,糖的质量分数在0.12以上、种子变褐色时采收。于年文等[37]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南果梨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认为不同采收期不影响南果梨的产量,但影响果实糖、酸的组成成分及含量。适当晚采有利于提高果实总糖、总酸、果糖、蔗糖、柠檬酸及苹果酸的含量,降低果实中奎宁酸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风味。王家珍等[38]提出,南果梨在海城地区最适采收期为9月15日~20日。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为95.2~96.7,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0.161~0.166,果实自然落果率为1.26%~1.89%。
纪淑娟等[39]用盛花期标记法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南果梨常温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延长,果实单果重、种子转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原果胶含量、淀粉含量降低。常温货架期间,盛花后140 d果实呼吸强度、腐烂率以及果胶酶、淀粉酶活性均小于其它两个采收期,由此认为盛花后140 d为南果梨的适宜采收期。同时,纪淑娟等[40]研究还表明,用于长期贮藏的南果梨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盛花后125~130 d。宣景宏等[41]提出,南果梨的平均生长积温为3 500~3 600 ℃,树上成熟期一般在9月上中旬,从盛花期到成熟期为125~135 d。
3 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加工
3.1 后熟生理
南果梨不耐贮藏,自然条件下15~20 d完成后熟,之后货架期很短。南果梨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在20 ℃时经7 d出现呼吸高峰。后熟过程中总蛋白含量升高,淀粉酶活性增强,淀粉迅速水解,出现短暂蔗糖积累,还原糖和总可溶性糖持续升高。南果梨果实采后在20 ℃时经12 d可完成后熟,达到最佳食用状态。在10 ℃和0 ℃时果实经12 d不能达到完熟,果实完熟后最佳食用期仅为2~3 d。
南果梨采后温度越高,好果率越低,并且随着贮藏期延长好果率逐渐下降,薄膜包装处理可明显提高贮藏好果率。庄晓虹等[42]研究了常温条件下南果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果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在后熟期内升高(采后2~18 d),在腐败期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后熟期内升高,在腐败期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较小,与南果梨后熟及腐败相关性很小。
3.2 贮藏保鲜
于天颖等[43]研究认为,南果梨进行气调贮藏时,CO2的体积分数为0.03~0.05,O2的体积分数为0.10以上的气体环境对南果梨的贮藏较为安全。
毛兴平等[44]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冷藏后货架期间生理效应的影响,认为9月15日采收的果实可以不经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保鲜效果,9月10日采收的果实适合应用1-MCP处理。1-MCP处理组中,9月10日采收的果实各项指标均好于9月5日和9月15日采收的果实,说明1-MCP对适时采收果实的处理效果最好。苗博英等[45]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南果梨后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0.9 mL/L的乙烯利催熟未经1-MCP 处理的冷藏南果梨果实硬度最低、丙二醛含量和膜相对透性最高,加速果实的后熟进程,催熟效果最好。采用体积分数为1.5 mL/L的乙烯利催熟经1-MCP处理的冷藏果实硬度最低,丙二醛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最高,使果实最早进入了适宜食用期,催熟效果显著好于其他处理。纪淑娟等[46]研究表明,1-MCP处理抑制南果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香气的生成,致使果实香气变淡。
3.3 加工技术
南果梨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梨汁、梨醋、梨酒、梨脯等。叶春苗[47]认为,南果梨汁是当前南果梨加工的主要方向,而果汁褐变、后混浊、营养及风味损失、香味物质逸散等问题是制约南果梨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韩丹[48]研究认为,果胶酶提高南果梨出汁率的最佳工艺参数是:pH 4.1,处理温度44 ℃,处理时间90 min,果胶酶用量0.004 g/L。在这样的条件下,果汁粘度大大下降,出汁率高达90%以上。刘延吉等[49]研究表明,AS-H澄清剂对南果梨汁澄清的最佳方法是:pH 3.0~4.0,温度45 ℃,加入AS-H澄清剂使V(南国梨汁):V(AS-H澄清剂)=1∶0.008,静置2 h。回瑞华等[50]对南果梨果汁生产中的褐变类型研究发现,在南果梨汁杀菌前,都存在酶促褐变,其中榨汁时褐变发生最迅速,程度最大。非酶促褐变发生在加入果胶酶时和杀菌后的阶段。
谢婷婷等[51]对南果梨果醋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发现醋酸发酵的适宜条件为:温度30 ℃,醋酸菌接种量为体积分数0.10,初始酒精的体积分数为0.06。而韩丹[52]研究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 37 ℃,接种量为体积分数0.005,酒精的体积分数为0.07,pH 4.4,且以上4个因素的主次关系顺序为:温度,酒度,接种量,pH值。
刘延吉等[53]研究表明,南果梨酿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主发酵温度26 ℃,调整后总糖的体积分数为0.16,菌种添加量为体积分数0.000 5,发酵时间为2 d。而韩艳秋等[54]提出南果梨酿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 20 ℃,发酵起始糖度为体积分数0.25,果汁经0.5 g/L果胶酶制剂酶解处理后进行清汁发酵。谢婷婷、辛广等[55,56]用固相微萃取法分析了南果梨果酒香气的成分并研究了温度对香气成分的影响。
4 总结与展望
南果梨是我国十分珍贵的果树种质资源,不论是在梨树生产上还是在育种上都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南果梨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对其栽培和生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南果梨优质栽培技术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而加工技术是今后研究的难点,同时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非常值得关注。
4.1 果实品质形成规律
南果梨作为我国特有的果树品种,果实品质优良,其销售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并向国外出口。然而,其适宜栽培地区仅限于辽宁省及周边省市,在其它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还有待观察,不同生态环境对果实品质影响的机理、果实品质形成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果实褐变机理
南果梨果实采收后质地较硬、汁液少且无香气,常温下经10~15 d后熟,果实变软、香气增加,表现出良好的食用品质。但果实完成后熟后货架期变短,果心易褐变,严重时果肉也出现褐变。经冷藏后的南果梨出库后在常温下货架期间,果皮和果心也容易出现褐变而失去商品价值。影响南果梨果实褐变的因素非常复杂,其机理有待于深入研究。
4.3 贮藏保鲜技术
由于南果梨货架期短,为延长其供应期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进行贮藏保鲜。目前,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成为南果梨贮藏保鲜的主要手段,结合1-MCP处理其贮藏期可达6个月。但冷藏后的南果梨出库后在常温货架期间,果实香气变淡,甚至不能正常后熟。因此,贮藏保鲜技术手段对南果梨品质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1] 李树玲,魏锋玉,杨有龙,等.大鸭梨与大南果梨F1代染色体数目鉴定[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8(3):10-13.
[2] 李俊才,伊凯,刘成,等.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J].果树学报,2002,19(2):87-93.
[3] 辛广,侯冬岩,张兰杰,等.南果梨果皮、果肉、果心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6):50-52.
[4] 王斌,齐宝利,葛丰,等.‘南果梨’起源、发展与选优的必要性[J].北方果树,2011(3):54-55.
[5] 张博,辛广,王学密,等.南果梨品质与地域相关性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12(2):32-35.
[6] 刘洪涛.鞍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特征与南果梨相关性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5,14(2):154-156.
[7] 温守钦,朱恩静,金成洙,等.南果梨生长体系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环境,2007,35(1):57-60.
[8] 田晓艳,刘延吉,宫在强,等.稀土对南果梨着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8):110-111.
[9] 刘清艳,张双莹,任宝君.辽西地区南果梨果实品质影响因子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09(1):26.
[10] 尹继平,袁云刚,陈四平,等.南果梨早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4(1):16,19.
[11] 李丹.海城地区南果梨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2013(10):22-23.
[12] 张秉宇.修剪对南果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效应[J].吉林农业科学,2014,39(4):68-70,83.
[13] 韩秀芹,任宝军,李国军.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南果梨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6(3):96.
[14] 李学强,李作轩,吕德国,等.授粉品种对南果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树,2003(2):16-19.
[15] 王家珍,李俊才,刘成,等.花粉直感对南果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7):106-107.
[16] 夏爱华,马成武,李宝江,等.南果梨系品种及其授粉亲合性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2(2):10-13.
[17] 沙守峰,李俊才,刘成,等.南果梨授粉亲和性试验[J].河北果树,2006(6):10,18.
[18] 李秀珍,吕德国,李作轩,等.授粉时间对南果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5(2):54-55.
[19] 王斌,葛丰,王春强.不同授粉条件对‘南果梨’坐果率的影响[J].北方果树,2011(2):12-13.
[20] 李宏军,李俊才,王家珍,等.如何提高南果梨坐果率[J].现代园艺,2010 (7):50-51.
[21] 王小平,江忠文,刘斌,等.南果梨套袋技术试验研究初报[J].北方果树,2003(3):39.
[22] 李学强,杨英军,张益民,等.套袋处理对南果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2):20-22.
[23] 吴迪.南果梨无公害管理技术[J].北京农业,2013(12):32.
[24] 李宏军,李俊才,王家珍,等.南果梨套袋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7):209.
[25] 孙继军,董敬超.阜新南果梨套袋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6):129-130.
[26] 于年文,李俊才,王家珍,等.套袋对南果梨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9):103-107.
[27] 王春枝,刘凤芹,李东晶,等.南果梨专用肥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7):36-38.
[28] 王春枝,陶姝宇,齐宝利,等.施肥对南果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1,42(6):1 400-1 403.
[29] 李宝林,邓长平.‘南果梨’施肥的三要素配比[J].北方果树,2012(4):46-47.
[30] 王斌,王春强,齐宝利,等.关于‘南果梨’果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思考[J].北方果树,2011(4):45-46.
[31] 张新.南果梨黑星病的防治[J].新农业,2014(5):13.
[32] 李结平,赵章武,周旭凌.辽宁海城梨木虱发生规律及杀虫剂的药效调查[J].北方园艺,2013(8):140-143.
[33] 朱晶磊,蔡莹.辽宁省海城地区南果梨黄粉蚜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京农业,2013(5):130.
[34] 秦景全.辽宁省海城地区南果梨树梨实蜂的发生与防治[J].北京农业,2013(12):89.
[35] 王学苾,李江阔,张鹏,等.南果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08,8(4):31-33.
[36] 张久洲,范庆库,张旺.关于‘南果梨’质量下降的调查报告[J].北方果树,2014(4):47-49.
[37] 于年文,李俊才,王家珍,等.不同采收期对南果梨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23):47-48.
[38] 王家珍,李俊才,刘成,等.南果梨和苹果梨适宜采收期果实生理生化指标初探[J].北方园艺,2007(5):35-36.
[39] 纪淑娟,李江阔,张鹏,等.不同采收期对南果梨常温货架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9,30(2):260-263.
[40] 纪淑娟,范婷,程顺昌,等.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货架期褐变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2(14):334-338.
[41] 宣景宏,孙万河,张红,等.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J].北方果树,2003(1):4-6.
[42] 庄晓虹,刘声远,马岩松,等.常温条件下南果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08(2):34-37.
[43] 于天颖,蔡忠杰,郭升民,等.‘南果梨’采后衰老机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10(5):1-3.
[44] 毛兴平,李江阔,张鹏,等.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冷藏后货架期间生理效应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0,10(4):8-12.
[45] 苗博英,张鹏,翟宏伟,等.贮后催熟处理对南果梨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3,13(1):21-24.
[46] 纪淑娟,卜庆状,李江阔,等.1-MCP处理对‘南果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香气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2,29(4):656-660.
[47] 叶春苗.我国‘南果梨’汁加工产业发展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32-34.
[48] 韩丹.果胶酶提高南果梨出汁率工艺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5):91-93.
[49] 刘延吉,宋思源,田晓艳,等.南果梨果汁澄清抗氧化方法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4):24-26.
[50] 回瑞华,侯冬岩,刘晓媛.南果梨果汁生产中的褐变类型[J].北方园艺,2012(15):169-171.
[51] 谢婷婷,辛广,张博,等.南果梨果醋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0(3):163-165.
[52] 韩丹.南果梨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93-95.
[53] 刘延吉,吴铭蕾.南果梨酒发酵工艺研究[J].酿酒科技,2007(11):79-83.
[54] 韩艳秋,高雅,于淼,等.南果梨酿酒工艺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1):37-39.
[55] 谢婷婷,辛广,张博,等.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南果梨酒香气成分[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135-137.
[56] 辛广,谢婷婷,张博,等.温度对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南果梨酒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16):197-199.
(责任编辑:朱宝昌)
Advances in Studies on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g of ‘Nanguoli’ Pear
WEI Jian-mei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066004,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n genetic feature, impact factor of fruit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postharvest physiology, storage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Naguoli’ Pear.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duction were pointed out, the studies of quality formative law, the browning mechanism and storage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Nanguoli pear;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g;advances
10.3969/J.ISSN.1672-7983.2015.01.003
贺字典( 1972-) ,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蔬菜病害生物防治。
作者简介: 宋以玲(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营养逆境生理。
2015-01-12;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5-03-15
S661.2
A
1672-7983(2015)01-0012-06
作者简介: 魏建梅(1973-),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果树生理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