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5-03-27邢婷

黑龙江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基础

邢婷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 50025)

1 现状分析

1.1 国内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现状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探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8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了按层次进行教育的方案。全国有1000多所高等学校,上百个专业,学校的类型、条件和基础差别很大,不可能按同一模式、同一要求、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无论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决不应该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模式和做法。国内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研究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尚未形成非常有代表性的教学体系[1]。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现状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一般高校不同,他们入学成绩差距大,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也不同。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几年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的各方面能力[2]。这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出发点。

课程设置要围绕该目标不断进行改革,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入手,分析相应岗位的应知和应会,再围绕知识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3]。结合三表本科专业设置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情况,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打破原来的系统知识体系,提出了分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规划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思路,主要突出计算机技术在不同专业上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的建设规划与实施重点

2.1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系结构建设规划

2.1.1 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

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及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行业特色,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进行了改革。授课方式上,摒弃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实验室上机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采用全程在实验室上课,案例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主要采用“一边讲一边练、一堂讲一堂练”的教学模式,注重第二课堂教学,并结合其他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 计算机技术基础层次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不同专业根据专业需求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语言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推行案例教学,加强师资培训,依托计算机及网络专业、学院校园网管理中心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保证了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建设强调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突出技能和理论的应用形态,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把握“够用为度”的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确保技能训练的连续、延伸、拓展、加深。

2.1.3 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

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课程的设置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根据对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许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熟练使用也将成为学生就业时的一项技能需求。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可能开设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例如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技能培训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拓宽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计算机图像处理、动画设计操作能力、计算机文稿排版能力等,为学生的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基础。

2.2 课程教学实施重点

2.2.1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原有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励因材施教,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教学手段[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理论教学以够用为主,强化应用,加大实验实训环节,达到理论和实践比例4∶6,或通过动手实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融入现代教育思想,使教学更趋向科学性,具有鲜明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特点和特色。

2.2.2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教师、学生间的互动教学模式

对有代表性的实训操作项目,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可以牢固掌握。教学手段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5]。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和操作等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使用网络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2.2.3 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包括开设时间、学时数、实训学时、实习安排等。不同专业、不同年度的教学计划都要实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要做到与时俱进,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时性、有效性、针对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要讲授和自学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大量采用的有现场教学、演示教学、多媒体CAI教学等。

2.2.4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激励政策推进“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实践“双师型”教学效果的比较,使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贴近于实际项目的应用。以满足财经类院校各专业教学特点和专兼职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经管类专业技能和综合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校内外培训为主、校外引进先进人才为辅的途径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是目前应该主要应对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的结构建设规划和课程教学重点的实施,实践效果比较明显,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升很快,但仍需探索并逐步完善。

[1] 曾煌兴,温晓军.国内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91-96.

[2] 汤颖,余文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时代,2006,(6):56-58.

[3] 刘建东,田野.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8):36-37.

[4] 张明东,戴丹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01-102.

[5] 吴方,谭忠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9):68-71.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