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正面部外观缺陷的临床应用

2015-03-27黄鹂缪文进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观自体美容

黄鹂 缪文进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填充、面部年轻化等治疗,面部的脂肪移植量相对较少,同时面部血运丰富,可为脂肪细胞存活提供较好的受床,有利于移植后脂肪的血管化以及成活,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Kuran[2]等研究了2种主流脂肪颗粒提纯方法(过滤清洗法与离心法),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自体脂肪颗粒取材容易、操作简单、作为软组织填充物手感自然、外形好,术后无排异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选取32例颜面部外观缺陷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进行矫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对32例颜面部外观缺陷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进行矫正,患者年龄22~61岁,平均(41.6±12.8)岁。全部是女性患者,患者的注射部位:额纹11处、鼻唇沟31处、颞部凹陷6处、睑颊沟10处、凹陷性瘢痕7处。患者的注射剂量:额纹0.5~1.3mL,平均(0.9 ± 0.3)mL;睑颊沟(单侧)0.5~1.2mL,平均(1.1±0.4)mL;颞部凹陷(单侧)0.9~2.4mL,平均(1.5±0.3)mL;鼻唇沟(单侧)0.7~1.9mL,平均(1.4±0.4)mL;凹陷性瘢痕 0.6~1.5mL,平均(0.9 土 0.4)mL。

1.2 手术方法

1.2.1 适应证选择 术前认真做好患者组织缺损的评估,详细了解患者面部外观缺陷的原因、缺损的范围以及程度(精确测量出缺损的长度、深度以及宽度);尤其需要注意由于手术以及外伤引起的组织缺损一般面积较大,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粘连程度较深。同时精确确定需要移植脂肪颗粒的数量。选择患者需要注意:患者需心理健康,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协议书等相关文件;排除眉间纹、鱼尾纹等动力性皱纹患者。

1.2.2 脂肪颗粒的抽取及制备 由于修复面部美容缺损所需脂肪量较少,因此选择抽吸腹部的脂肪。首先配制局麻药溶液(1000mL生理盐水+40mL 2%盐酸利多卡因+0.3mL 0.1%肾上腺素),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溶液均匀注入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层,直至皮肤发白发硬。局部麻醉成功后,在脐周做1个约3 mm的切口,采用20mL注射器连接钝头吸脂长针插入患者皮下脂肪内,采取均匀扇形隧道式抽吸的方式连续抽吸脂肪,注意保护真皮下血管网、避免出血。抽吸出的脂肪组织注入倒置的50mL注射器内,应用0.9%的氯化钠溶液反复洗涤、去除条索状纤维结缔组织后静置、沉淀,选取中下层饱满完整、健康的鲜黄色脂肪颗粒备用。

1.2.3 注射方法 患者取坐位,常规给患者拍摄照片,标记注射的位置及范围,常规消毒、铺巾。面部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采用lmL注射器配合牙科细长针头,紧绷患者面部皮肤,依据患者凹陷的程度及皱纹的部位,在2~4点相对隐蔽处分别进针,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至皮下,用针头进行反复穿刺,同时利用针尖运动进行剥离松解以形成隧道,然后采用6号泪道探针注射制备好的脂肪颗粒。采用边退针边缓慢均匀注射的方法,对于凹陷性瘢痕、额纹以及颧颓部凹陷在皮下层进行扇形以及交叉注射。睑颊沟及鼻唇沟采用皮下层和肌下层线形注射,最终达到皱纹或凹陷平复及皮肤由红变白的效果,注意勿注射过度,注射后轻轻按摩注射区域达到外观的平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从注射针眼溢出脂肪颗粒。部分患者在第1次注射3~6个月后,需要进行第2次注射,第2次注射的脂肪颗粒量少于第1次。注射治疗后穿刺针眼处常规进行消毒,手术区域24 h内可给予间断冷敷,无须包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3 d,可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每天局部适当按摩2~3次,1周内移植受区需要局部制动,定期随访,不适随诊,必要时可再次注射治疗。

2 结果

本组32例面部外观缺陷患者,有l 2例患者注射1次,13例患者注射2次,7例患者注射3次,面部凹陷及皱纹较前明显改善,注射部位均有轻度的疼痛、肿胀及皮肤发红等反应,持续l~3 d。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感染、血肿、脓肿、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充填部位质地柔软、外观自然、手感良好,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面部凹陷可使人的外观显得苍老。随着女性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升,临床上对面部凹陷的修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临床对面部凹陷的充填材料有很多种,胶原蛋白材料取材于异种生物,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费用较高并且而且持续时间短;Medpen材料、硅胶等植入后,材料费用较高、假体轮廓明显、外观效果较差;取患者自体筋膜组织移植创伤大、手术过程复杂,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疤痕较大,对患者供区有明显的影响。而液态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等材料可引发诸多的手术并发症如:局部手术部位的炎性反应、肉芽肿甚至组织坏死,材料向周围组织的扩散等。而选取患者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手术操作简便,移植组织来源广泛,移植的自体脂肪颗粒在血供丰富的条件下是可以保证存活,手术安全性较高,不存在排斥反应,因此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目前美容外科领域的热点[3-5]。

自身脂肪颗粒移植手术在临床上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优势如下:(1)采用患者自体组织填充缺损,局部的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2)符合Miliard的“Robin Hood”原则;(3)手术移植材料的获取比较容易,局部组织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整体费用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本研究移植的32例患者均未出现皮肤感染、血肿、脓肿、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4)移植的脂肪颗粒存活率高,同时还可以重复注射,本组13例患者注射2次,7例患者注射3次;(5)将脂肪抽吸丢弃的正常组织再利用,符合节约的原则。

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进行面部外观缺陷的修复,手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选择选大腿上外侧的脂肪颗粒进行抽取及制备,由于此部位的脂肪颗粒含纤维组织较少,脂肪颗粒纯度较高,术后成活率高[6];应用手工注射肿胀液,同时采用手工负压抽吸取脂肪混悬液,只有少量的脂肪细胞被破坏,以保证获取的脂肪细胞绝大多数形态上的完整。研究表明[7-8],静置后获得的脂肪细胞比离心获得的脂肪细胞的存活率要高,因此我们采用自然静置法制备前脂肪细胞颗粒。(2)在注入脂肪颗粒时,采用2 mm钝头吸脂针,在手术区域内作皮下脂肪层的多隧道穿刺,保障受区的中央位置仍有组织的上下相连,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注入的颗粒脂肪与受区的接触面积,保证注入的脂肪颗粒周围良好的血供。注射的时机选择在退针时,由远及近的缓慢注入,同时避免将脂肪颗粒注入表情肌肉,肌肉收缩不利于脂肪颗粒存活。Thomas等认为[9]一条隧道的长度和在其中注射的脂肪量与注射后脂肪的成活率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常规在在2~3cm的隧道内注射0.3~lmL的脂肪,以保证注入脂肪颗粒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同时术中目测注射脂肪颗粒部位的皮肤高出周围皮面2~5mm,达到适宜的注射量。注射后局部适度的按摩,使脂肪颗粒均匀分布,避免硬结的发生,以利于新的血供的形成。(3)作扇形的穿刺及多隧道多层次注射可以有效增加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以减少脂肪颗粒的坏死及吸收[10]。术中应用用钝性吸脂针在皮下穿刺预置间隙,可以有效降低注射时压力,减少对脂肪颗粒细胞机械性损伤。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由于血管损伤导致的出血造成的脂肪颗粒纤维化的发生率[11]。(4)面部受区肿胀而形成压力过高会损伤脂肪细胞,术后口服地奥司明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利于水肿吸收、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早期尽量减少移植区域表情肌的活动,尽量避免移植脂肪中新生血管的损伤。

综上所述,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手术创伤小、无排斥反应、手术安全性高、费用低廉,有良好的持久性,已逐步成为面部轮廓重塑及面部年轻化的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唐梦遥,张余光.面部自体脂肪移植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1(4):562-564.

[2] Kuran I,Tumerdem B.A new simple method used to prepare fat for injection[J].Aesthet Plast Surg,2011,29(1):18-22.

[3] 袁继龙,单磊,姚佳栋.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9):520-564.

[4] 李科成,鲁峰.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关键技术环节的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2):115-117.

[5] 李青峰.自体脂肪移植临床原则与问题[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9):512-514.

[6] 潘卫峰.双平面多隧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额颞部凹陷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484-485.

[7] Rose JG,Lucarelli MJ,Lemke BN,et a1.Histologic comparisonof autologous fat processing methods[J].Ophthal Plast Recons~Surg,2006,22(3):195-200.

[8] 金奇龙,李光洙,金尚训.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老年性上睑凹陷36例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2):l84-185.

[9] Thomas L,Robes III,Luiz S,et a1.Augumentation of thebuRocks by micro fat grafting[J].Aesth Surg,2001,21:3l1-319.

[10] Fulton JE,Parastouk N,Fat grafting[J].Dermatol Clin,2001,19:524-530.

[11] 谭军,李高峰,钟茜.根据肿胀液估计填充量在面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4:497.

猜你喜欢

外观自体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美容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方外观遗迹旧照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