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城商行的应对策略——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
2015-03-27魏涪雷
■魏涪雷
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的决定因素是市场的供求,包括利率决定、利率结构、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等的市场化。在世界各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最初阶段,存款利率普遍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幅度较大;在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后,市场竞争回归理性,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提高,利率水平总体呈下滑趋势或趋于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中提出的金融领域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目前,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着利润来源较为单一、利差收入占比高等现实问题,因此利率市场化必将给城商行的利润增长带来巨大压力。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主要给城商行带来了3个方面的挑战:
(一)城商行的盈利能力
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存款争夺将愈演愈烈,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更多的批发性融资工具获取资金,这将会增加资金的成本;而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推行,大型企业和优质企业将会更多转向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进行直接融资,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减少,直接导致银行的贷款资金价格下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对城商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必然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为了应对利差的缩小,城商行将大力发展小微业务,而小微客户的违约概率相对更高,从而使得城商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将明显上升。同时,利率的频繁波动又增加了城商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难度。
(三)城商行的定价能力
在推行利率市场化后,各城商行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净息差目标、同业存贷款水平、行业发展以及客户的风险等状况,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费用分摊、风险补偿、违约概率以及利率优惠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存贷款利率。而目前城商行定价管理的量化基础还不够完善、定价管理技术还相对较落后,因此城商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将遇到较大挑战。
面对利率市场化提出的挑战,银行普遍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个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另一个是客户层级下沉,提高贷款收益率。然而根据城商行的经营现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着较大难度,因为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需要庞大的网络渠道、客户群体、丰富的产品和完善的业务资格,但这些恰恰是城商行目前所不具备的条件,而且在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因此并非是最佳的应对策略。
因此,城商行目前最现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瞄准某些客户或业务领域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目标领域将业务做精做细,做深做透,提升定价能力;特别是加大拓展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和资金欠缺、金融服务不完善的农村地区业务,通过在局部相对高利率的领域开展业务来削弱利差缩小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业务也符合监管层对城商行的定位:立足当地经济,走村镇金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路线。
应对中小企业违约风险的重要方法——发展供应链金融
针对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中面临的违约风险等问题, “供应链金融”提出了新的思路。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企业商品交易项下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存货融资而衍生出来的组合融资,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捆绑,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可以将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链接为一个整体,围绕某 “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制造到销售的整个流程,通过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不同职能分工与合作,全方位地为供应链上的 “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供应链金融也被称为 “1+N”模式,即以1个核心企业带动N个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 “+”则代表两者之间的利益、风险进行的连接。其创新亮点在于抓住了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针对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规范、资信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和回款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利用大型核心企业对中小供应商的深入了解,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需另行提供抵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国内学术界也较早就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任文超认为银行今后的信贷发展模式应当由不动产贷款为主转变为不动产贷款和动产质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讨论了建立物资银行的可能性;复旦大学的陈祥峰、石代伦等学者对融通仓和物流金融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杨绍辉介绍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内容,讨论了企业在现金流管理上银行供应链模式的切入点,并简单说明了发展供应链融资服务的意义和努力方向。在国内银行业中,深圳发展银行于2006年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也紧随其后推出了符合本行实际的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华夏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服务商,主打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到的服务领域较大,产生的国内影响力也较大。相对于国有大型和中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与本地客户的关系更加密切、业务操作也相对较灵活,因此城商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更具优势。
针对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和借款人在不同贸易环节中融资需求风险点的差异,通常可将供应链融资分为三类:应收账款融资、融通仓融资和保兑仓融资。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为了筹集运营资金,以买方与卖方签订的真实贸易合同而产生的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并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产品的销售环节,一般情况下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和中游的债权企业融资。
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及时得到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不良信贷结构,提高贷款收益率。
2.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风险控制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欺诈行为、借款人的业务失败和应收账款自身质量的恶化或金额的下降。
一是融资客户的资信水平。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品的考察对象包括融资企业和客户企业。由于客户企业是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因此客户企业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直接影响到此类业务能否顺利展开,是银行贷款需要考察的重点。通常客户企业应当选择规模大、信用好、效益高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二是欺诈风险。防范此类风险除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并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外,银行还应当借助一定的监管手段,比如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操作,使业务操作流程化、透明化、规范化,并保证业务活动具有可追溯性,减少人为导致的随意性。
三是转移账款风险。融资企业在与客户企业的合作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提供客户企业的付款承诺材料,银行无法确保质押的应收账款汇入作为还款保证,存在融资企业将质押的应收账款汇至企业的其他账户后自行使用的风险。在实践中,银行可以要求融资企业出具 《应收账款质押账户收款承诺书》,同时在 《应收账款质押合同》中明确银行有权查阅融资企业应收账款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账目,以确认其提供的应收账款清单的真实性。
四是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为应对此类风险,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应明确付款人,同时规定如遇特殊原因导致应收账款坏账发生,融资企业应及时采用其他付款方式或者变更客户企业来进行还贷。使用其他客户企业的应收账款还贷的,必须事先征得银行的书面同意。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
1.融通仓融资模式分析
融通仓融资是指受信人以其存货为质押,并以该存货及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融”指金融, “通”指物资的流通, “仓”指物流的仓储。融通仓是融、通、仓三者的集成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所以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的创新,其核心是在各种流的整合与互补互动关系中寻找机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服务内容,降低风险,并优化资源利用。
2.融通仓融资模式主要风险控制
一是应密切关注质押物的价格变动情况。
二是应派专人及时核查借款人的出入库情况,并了解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状况。
三是该业务的关键点在于选择监管公司,要求监管公司能够保持中立,细致有效地对货物进行监管,以防范监管公司与借款人串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三)保兑仓融资模式
1.保兑仓融资模式分析
保兑仓业务,是在供应商 (以下称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 (以下称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适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
2.保兑仓融资模式主要风险控制
一是客户资信风险。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有坏货风险;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
二是质押商品选择风险。并非所有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因为商品在不同时段的价格和质量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三是商品监管风险。在监管质押商品方面,由于物流公司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都会导致其中一方决策的失误,造成质押商品的监管风险。
四是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如果物流公司的监管能力不高,信息化程度低,会增加内部人员作案和操作失误的几率,造成管理和操作风险。
结束语
面对利率市场化带给城商行的各种挑战,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一条很好的解决思路。大客户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银行主要的结算用户,其将银行货款支付到供应链上游中小供应商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中,而下游中小经销商又将银行货款支付给这个大客户,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都可以作为融资质押,这保证了资金一直在银行体系内封闭运行,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活期、稳定的优质存款,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在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闭环运作,传统优质客户与新兴战略客户实现了需求对接,供应链中企业对银行的黏合度增大,银行的定价能力得以提升。并且供应链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资金封闭运行,物流相对固化,交易的透视化更好,因此对供应链金融能够实现良好的贷后风险管理和把控。因而,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能够打破利率市场化在初始阶段给城商行带来的经营困局,提高城商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资料
1.崔文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新途径——供应链金融[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5(8):21.
2.任文超.物资“银行”及其实践[J].科学决策,1998(2):18-20.
3.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科技导报,2005,(9):30-33.
4.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