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浅析

2015-03-27于胜楠

黑龙江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概论课程内容理论

于胜楠

(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15002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浅析

于胜楠

(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150025)

文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剖析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探讨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以及多样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1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传统,大学生容易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束缚,不能很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质,考试时就拿着课本死记硬背,不能自主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使学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缺乏研究,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不能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毫无目的地去教学,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大学生觉得这节课可学可不学,甚至放弃对这节课的学习。

三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限于对书本的学习,不能在业余时间扩充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和学习,习惯性的以老师的教学为准,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主观认识。

四是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改革停留在书本上,伴着知识量的扩充,课时的不断减少,使整个思想教育发生了冲突,产生了矛盾。

五是在教育上教师缺乏竞争力,不能很好地激励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只限于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评估,让老师看到评估只是学校对老师进行评价的一种形式,不能与教师的聘任相联系,更不能有效地对教师的职称进行评定,这种毫无激励作用、毫无经济利益的方式,使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2 坚定教师的政治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概论”课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尤其高。它涉及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很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要随时更新补充自己的资料信息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是“概论”课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教师要多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共产党领袖人物的著作、传记、回忆录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清楚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决策过程、时代背景,同时,善于借助网络查阅信息和资料,或者看一些文献纪录片、视频和电影。这样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和现实,为讲授“概论”课积累背景资料。

二是“概论”课教师要精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要使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掌握课程章节间的区别和联系,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教师可以把教材章节按关联性整合成几大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材第六、八、十一章相关内容可以整合成“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模块,以此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根据教材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内容可以设计成“横向角度观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机遇和挑战”专题。

3 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在“概论”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找出看似枯燥的理论与火热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融会贯通,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他们知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贴近,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必须从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

一是教学必须贴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除基本理论章节外,应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例如,在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可以补充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等新的政策和思路。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面。教师正视社会现实,客观分析,理性引导,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如此,学生才能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二是教学必须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我校为例,学生大多来源本省本地区,他们对本地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比较关心。在“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学生只有了解家乡才能更加热爱家乡,以小见大,将来走出学校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同时,也使课程内容更有说服力。

三是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90后的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90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在“概论”课的教授过程中,摸准学生的思想特点,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事实印证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4 多样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概论”课教师应该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实现多样性的创新。

一是使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加强语言表达艺术创新。“概论”课教材理论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强,虽常有耳闻,但晦涩难懂。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通过自己对“概论”的理解,进行加工、提炼,融会贯通地用生动的语言把“概论”的精髓表达出来。例如,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内容时,可以结合战争类型电影中正反双方对战的具体情况来阐释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听课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二是探索专题式教学。教授“概论”课的教师虽然都有思政课相关专业的背景,但不尽相同。教研室应根据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实行专题式教学,涉及特定章节时,可以灵活地调换相关老师授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来重点讲授特定专题,这样做既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够把理论讲深讲透。要注意的是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教材的系统性,不要因为不同的人讲授而过于零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思考,要有问题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提炼为教学的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更容易接受。

三是增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概论”课理论性较强,仅凭理论课时是无法达到教学实效的。所以,本门课程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通过课堂辩论、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形式,使课程理论内容具象化。实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是有限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而不是主导教学的。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穿插使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介,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媒体的使用要切合实际,不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五是考核方式方法全面化。期末综合成绩可由期末试卷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环节加强考核,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提高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实效性。

[1]顾海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论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93-94.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Sheng-nan
(HeilongjiangBusiness 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alyzes the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beliefs,an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teachers,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nd targeted and innovative teachingmethods and mea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heorycourse;Effectiveness

G642.3

B

1674-8646(2015)10-0056-03

2015-08-14

猜你喜欢

概论课程内容理论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