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现代化学校达标提升建设中的人文管理
2015-03-27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小学校长黄忠诚
■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小学校长 黄忠诚
目前天津市教育系统正在进行的现代学校达标提升建设,把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作为实施目的。从我们学校在已经完成的市级达标检查得到的反馈评价上看,应该说较出色地完成了区教育局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达到了校领导班子原先的设想和预期的效果。现在反过头来思考,在达标建设中,我们有哪些值得总结和发扬的东西呢?我想,还是应从这次达标建设中所体现的人文管理进行归纳。
从现代化达标工作的科学认识上体现人文管理
应该承认现代学校达标建设,是在学校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在教师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再增加达标建设的许多工作,靠制度靠命令是绝对不行的。管理学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内在原因。我们领导班子把现代学校达标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把这个认识与教师希望学校有发展,自己想发展的愿望结合起来。有了这样的前提才能改变部分教师把此项工作当成是一个工作的大检查,只是被动的牵着走,主动性、积极性薄弱的局面。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首先体现在全体教职员工对“现代学校达标”意义有个科学的认识。我们认为评价一个事物要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让公众认可的标准就会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产生歧义。现代学校达标工作也是这样。“标准”这东西,制定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有一套科学的制定体系。但建立起来以后,是不能随意降低或更改的,只能达到或在它的基础上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再理解现代学校达标工作就清晰起来。我校通过党支部、教代会、团支部等几次会议使大多数教师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标准,达标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
把人文管理科学的管理落实到达标实际工作中
在达标建设中,很多实际工作如果没有科学的分析、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就会走弯路,如果没有人文管理就会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甚至很可能把某些工作推倒重来。
(一)在变更图书室的地点设置上,人文地转变教师的认识误区
我校的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当时经过民主商议认为,图书室应与阅览室相邻,而一楼阅览室面积较大且方便学生阅览,于是决定把图书室设在一楼与阅览室相邻。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也确实实现了方便学生借阅的初衷。但在开学后我们行政班子明显感到:图书室设在一楼在通风、防潮、防虫蛀方面有巨大隐患,不符合设置要求。当校长提出这一想法时,很多教师有意见。认为这种变更需要的工作量很大,不值得。况且当初的决定也是民主商议的。后来经过校长的理由陈述,教师们转变了认识,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就把图书室搬到了四楼。又经过处室调配,在图书室旁又设置出一个学生阅览室。这一决策,虽然在达标建设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是在发挥原功能的前提下,丝毫没有降低,既体现出人文,又符合科学,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
(二)人文科学地调节达标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反应
调节教师的情绪反应,首要因素源于校领导的思想观念。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教师的因素。开学初,有很多教师是新接班,熟悉学生、填写各种资料、按时完成德育和教学两条线的工作,再加之现代达标的工作,教师的工作量大,是可以想见的。在理解老师的同时,人文科学地调整教师的情绪,使达标和常规工作两不误,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难题。我们的原则是:正确看待教师的正常情绪反应。宽容和要求相结合。校长曾在达标工作的一次班主任会上说,这次达标工作给班主任确实增加了很重的负担和很大的工作量,班主任老师有压力,甚至怨言都是可以理解的,有困难咱一起克服,有怨言只管冲我发;我要向你们发脾气,你们绝不能忍让,千万别放过我。老师们会心的笑声,对我们这些领导既是一种监督,也是一种鞭策。例如,在清理教学楼基建后的卫生时,学校领导、党员带头做脏处、难处的卫生,教师不仅看在眼里,但更多的是落在行动上。他们头上身上的尘土,脸上身上的汗水,体现的是一种主人翁精神。领导的诚恳态度和踏实工作,换来的是教师对领导的笑脸多了,对领导的信任多了,工作到位程度高了。相反,对领导的怨言少了,猜忌少了,做工作敷衍的少了。这次达标检查,教师对领导的信任反馈100%,是我们班子科学地对待达标过程中教师情绪反应的很好体现。
(三)各部门立主脑,既体现人文管理,又应有主导意识
我校一位副校长负责图书室建设。一开始就按照图书馆的科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登统,开始工作量大,分类难度大且不被人理解,但这位副校长坚持按照图书馆的科学分类进行。在坚持己见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做协同教师的工作,自己掏钱给他们买水果,用真心感染他们,配合自己完成工作。当图书室一次性验收合格过关,证明这样做是科学的。这些奋战了十几天的教师都认为副校长的坚持是对的。又例如,另一位副校长提出对于标准的各个检查点,应科学理解为:是围绕“点”准备材料支撑,而不是简单考虑这个“点”有没有某个档案。这样就把围绕“点”的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活动资料都做整理,同样遭到协同工作的教师、甚至某些中层干部的反对。他反复地陈述自己的主张,并通过自己分管的部分软件资料做样板,得到了一些同志的理解。按照这个思路我校的软件资料整理得充实、丰富。校长对部门交叉的工作作出规定:即,涉及进程的交叉工作必须优先做并且作好。这就体现了主导的工作思路,我校的教学楼基建项目结束后的卫生、各科室调整、办公及教学设备安置、软件整理的交叉工作、图书归类整理、实验器械物品整理等,都是按这一思路进行,而且有条不紊。
(四) 人文的安排达标建设与学校常规工作,使之并行不悖
在达标建设最紧张的时候,正与区运会会操表演练习时间重叠。校务会经过人文科学地安排,让50人的合唱队成员的假期练习与达标建设的加班相结合,避免多占用教师时间。给三位会操表演的指导教师少安排达标建设工作,让他们专心指导会操队、田径队训练。在达标建设和先期达标预查中,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师家属的生病慰问、生活关怀不但没减弱,而是科学运用时间,见缝插针地到医院、家里慰问。教导处的常规检查、学生疫苗接种、传染病防控等各项工作没有丝毫放松。这段时间在收获现代达标建设成果的同时,我校获得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区运会会操表演得到区领导局领导的交口称赞并获得优秀奖、精神文明奖、团体总分第八名。工作有重点,但又不能让其他工作受到冲击,这与校领导的人文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通过达标建设中的人文管理,教师出现的可喜变化
通过这次现代学校达标检查,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由制度管理向人文管理转变。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关注度得到了加强和提高。教师的亲切和蔼的笑容多了,严厉批评甚至呵斥的声音少了。相反学生对老师的问候多了,违纪现象少了。前几天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因区运会会操彩排孩子离校走得晚,孩子在等车时,好几位老师还有校长驻足过问:车什么时候来,冷不冷。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感动。小的细节有时最能体现教师思想观念的变化。
家长对于学校的支持和信任很大程度上缘于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我们把一些活动放在临近放学时间进行。例如,“东丽学子道德实践工程启动仪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行动仪式”、小型体育比赛等,都邀请家长参加,向家长分发倡议书。我们校园有一条黄线,画出家长的接送区域。有些家长对黄线视而不见,烟头随处丢弃,经过管理也不见起色。经过这次达标检查,家长感到校容面貌变了,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变了,孩子的精神面貌也变了。家长随之改变的是越黄线的少了,乱扔烟头的少了,门前乱停乱放车辆的少了,与教师产生纠纷的少了。相反,与教师主动交谈的多了,主动配合教师的多了,给学校的赞赏多了。本次达标检查,家长对学校工作满意率100%的跟踪反馈也说明我们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通过现代学校达标提升工程检查,我校领导班子把人文管理的理念与现代学校达标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决心以此为契机,把人文管理、科学管理落实到我们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