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讨论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7王志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同学

王志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始终是中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机构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多年来,由于受到赫尔巴特学说和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模式,即老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也发挥了相当的积极作用,然而经验表明,这种模式更适于培养顺从依赖的学生,而不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与此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就成为教育界与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世纪80年代,“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PBL)”从欧美传入中国。讨论式教学因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良好效果,而日益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笔者就结合自己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谈谈体会。

一、讨论式教学简介

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相互启发、弄懂问题,掌握教学知识点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就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等。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然而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陈述;而对于难度较小的一般性问题就可以随意由邻桌或同桌进行讨论。当然,也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让同学根据自愿组成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4~5人,以后上课就按照小组的形式就坐,这就是我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的分组方式。

二、讨论式教学的步骤

讨论式教学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建立理论框架,为学生形成个人见解和讨论提供依据。第二阶段:讨论,教师布置讨论题,提出讨论要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三阶段:全班交流,小组推举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充,展开全班讨论和辩论。第四阶段,教师总结提高。经过四阶段完成该堂课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讨论式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老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配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甚至当天的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讨论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讨论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必须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反应,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来引导讨论课的顺利推进。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组织行为学》课堂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介绍一些有用的经验技巧和感悟。

(一)讨论前的充分准备

成功的讨论教学离不开事前充分周密的准备。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讨论前必须合理地拟定讨论题目。讨论题目是否得当对于能否实现良好的讨论效果至关重要。好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激活思维,点燃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还应向学生介绍和提供与论题相关的知识背景,并预想各种可能的回答,尤其是针对可能发生较大争议或逻辑错误的讨论点,要预先想好解决方案;第三,在讨论开始前,教师还必须制定相应的讨论规则,以防止讨论发生漫无边际的情况,保障讨论教学的良好秩序和效果。

(二)讨论中的灵活控制

为了使讨论教学顺利推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对讨论过程的灵活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灵活控制讨论的时间节奏。尽管教师在讨论开始前会有一定的讨论进度安排,但学生是讨论的主体,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时,不能因为既定的课程安排而压制讨论,以防止损伤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如果确实因为时间和准备不够,不能在课堂中深入讨论,也可先行肯定这个问题的讨论价值,并安排鼓励大家课后深入研究;其次,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课堂讨论不应是几个和部分同学的事,老师应尽可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特别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帮助其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均至关重要。老师应重点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可以主动询问他们的观点,并在其回答时予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或减轻他们发言时的紧张情绪;第三,还要注意纠正讨论偏离主题。在讨论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因过分投入而偏离了原来的主题的情况。对此,教师应首先确认新的问题是否值得讨论,如果不值得讨论,应通过适时提问等方式,灵活策略地将讨论引回原来的问题上;最后,防止讨论中的情绪失控。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的情绪保持警觉,一旦有学生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因观点不同出现人身攻击的情况,老师应立即重申讨论规则,转移争论焦点,帮助学生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学术争鸣态度。

(三)讨论后的深入讲评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评,帮助同学们回顾讨论的进程和内容,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回顾要点,并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很自然地引出最后的结论,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讨论教学模式之后的教学内容。在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内容时,对于同学们讲得对的地方,可以直接引用他们的原话,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信息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对于像《组织行为学》这样的社科类课程,很多题目的讨论结论往往是开放性的,作为老师不应一味扮演仲裁者的角色,裁定谁对谁错,更重要是是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

四、结语

近年来,通过我本人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发现,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兴趣和领会深度,而且学生也会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白自我观点的形成会受到多元个体和特殊情景的影响,表达自我的同时必须恰当地处理好与他人和确定情景的关系。为此,从更深层次上将,讨论式教学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在把握这些关系的同时,学会从自己的立场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特而有价值的观点。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出学校,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角色,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将具有重要的价值。我想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最终就在于此。

[1]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陈兰萍,贾淑云.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渭南范学院学报,2001,(1).

[3]约瑟夫·罗曼.掌握教学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周建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同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