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3-26魏晓波
魏晓波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中国梦主题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131-02
当前“中国梦”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热点,而且国内部分学者对“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2013年4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张朋智的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文章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李中元在2013年2月24日《中国在线》发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之魂》一文指出:对于一个胸怀梦想的民族来说,要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通过倡导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聚合社会正能量,增强国家软实力。刘进田在2013年4月22日《西安日报》撰文《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认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部分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思想保证、内在要求等观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用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国梦的实现,尤其是通过引导高校学生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中国梦”凝聚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愿和梦想,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因为某种意义上而言,实现“中国梦”就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
实现“中国梦”不仅离不开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在内的硬实力,更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作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也必将成为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精神支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2 “中国梦”主题教育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具体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把个体与集体以及国家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逐步彰显强大生命力,受到人们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外在实践的过程。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论是“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二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1 “中国梦”有助于凝聚大学生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国家层面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追梦”过程中,从而使大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的理想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中促进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2 “中国梦”有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实现“中国梦”正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每位大学生都应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都应该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力争使个体精神力量聚合成群体精神力量,形成合力效应,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积极的正能量。
2.3 “中国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不断实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中关于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就明确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正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涉及到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方面面。要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行和追求真善美,自觉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中国梦”视野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高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高校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观,携手共圆“中国梦”,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3.1 坚定“三个自信”,筑牢“中国梦”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前,只有把“三个自信”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载体创新, 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建立“三个自信”,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将坚定“三个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理论基础。
3.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梦”打牢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曾形象比喻,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大学生敢于有梦、勤于圆梦的特点,采用喜闻乐见的载体,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帮助学生解读中国梦、认同中国梦,并确立自己的远大梦想,将个人梦想逐步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3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共同价值引领实现“中国梦”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离不开“灌输”,要旗帜鲜明的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深刻分析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切实将“三个倡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例如通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阐述“什么是新形势下的爱国”;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阐述“怎么做到敬业”;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诚信”;教育学生躬身实践“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只有通过这样鲜活的事例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3.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制高点,为“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
隨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微博、微信等个人媒体的发展,“微时代”已经来临,微课、慕课等诸多创新教育形式正不断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中,用正能量和先进文化占领思想制高点,以此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防火墙”。通过建立微博、微信、人人网、贴吧等网络平台,用简单质朴、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中国梦”,以此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 蒋桂芳.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着力点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97-99.
[2] 王召收,孙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4):9-12.
[3] 董朝霞,王娅丁.价值观视域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之剖析[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1-16.
[4] 韦少雄.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J].河池学院学报,2014(6):88-91.
[5] 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60-63.
[6] 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