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80后”群体特征的成长背景探析

2015-03-26田晓芳

关键词:大众文化时尚群体

田晓芳

摘 要:在我国,以“80后”为主的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直接影响到我们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现在或以后的社会是他们的。对比以“8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与其他群体有着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特征,这是由于他们的生长成长的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

关键词:“80后”;背景;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12-04

对于以“8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和其他群体有着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特征,这是由于他们不同的生长成长的环境造成的,所以,这个群体较之其他群体的特征的特殊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自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

据《中国人口信息网》提供的资料《2000年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统计,80年代出生的人口即我们说的“80后”人数有219611563人,其中男性为1031222360人,女性为106884203人,也就是说“80后”是一个两亿多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特殊的一代,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一代,也是受西方文化严重影响一代;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一同成长的一代,目睹了中国从温饱发展到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代,也是第一代出生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真正实施的结果。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独生子女数占同龄人口比重29.30%,①其中上海、北京分別为58.34%和53.46%,而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上海市在1982年独生子女占出生人口的比重为81.82%,之后各年稳中有升,至1990年,上升至86.00%。②现在开始是“80后”逐渐趋于成熟承担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栋梁的一代。由于“80后”所出的种种环境和背景与前几代人不同,造就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80后”。

一、“80后”群体的社会背景

他们是第一代真正计划生育政策下出身的人群。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作为国务院常设机构,随后全国范围的计划生育体系从城市社区一直贯彻到农村、村寨。“只生一个好”的口号深入人心。那个时期,“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代替了上个世纪70年代所提倡的“晚、稀、少”的说法,及时地给那时中国急速膨胀的人口刹住了闸。所以现在我们的“80后”大多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尤其在当代的城市家庭中。由于“80后”上辈的宠爱有加,潜意识中形成了影响一身的一些特点

他们是追求生活品质、思想独立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结构转变,全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都把所有的爱专注到这一个孩子的身上,爷爷奶奶更视之为“心头肉”,疼爱有加。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婚姻法》中,对结婚的年龄降低了,再加上这个时期有许多年轻人是上山下乡的大龄青年返城之后才结婚生子,因此现在“80后”的父母是由两个年代的两批人群构成,即50年代和60年代的人。50、60年代的人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自然灾害、拥有贫乏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儿童时期,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磨难,一步步走到今天。对于这个被视为家庭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父母尽力满足其需要,给予尽可能丰富而多彩的生活。父母一代的童年物质的贫乏使得希望孩子的童年尽可能地丰富,包括物质和精神。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像自己一样吃那么多的苦,所以尽全力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80后”的孩子们从小享受着“特别”的待遇,虽然不至于有多么的富足,但基本的温饱之余,和之前相比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使得他们有了选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物质生活方面懂得了品质,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

新的时代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丰富的未来,父母希望孩子更出众,所以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更加上心,倾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教育以及未来规划都全力以赴,包括教育资源。所以“80后”有着衣食无忧而相对丰富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以及高等的教育。这同时也促使他们对生活品质的欣赏。

长辈对这颗掌上明珠的疼爱和宠爱,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决断权,比如说要什么,喜欢什么,随着年龄增长决断权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无形中很早的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主动思考要什么,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什么。万事都有自己的一种看法,有自己的主张。这种思考方式一直影响着他们,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

二、“80后”群体的经济背景

“80后”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亲身经历了中国从温饱到经济飞速发展的整个过程。这给他们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改变,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儿时形成的保守传统

“80后”的出生的这一代正好赶上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正值国家开始大变之时。陈旧的过去,崭新的未来。但是万事都有惯性,社会也不例外。在改革之初,旧的仍然存在,新的仍未到来,所以“80后”的童年时期处于仍然比较稳定守旧的社会环境中。思想的保守,人们固守陈规,社会平稳、安定。这是社会环境给他们的雏形,所以他们原始的意识中是保守的,追求安定的,也比较循规蹈矩的一代。

(二)少年时代形成的新的世界观

然而我国真正的经济开放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也就是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复苏,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进入信息时代,以及全球化的经济浪潮的来临,随之很多新鲜事物纷纷出现。少年时代的他们正是大量吸收外界知识,学习社会价值观的时候,也是对社会好奇心很强的时期,同时更是形成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正是这样一个巧合,处于少年时期的“80后”大量吸收新型事物、新的外来信息,和接受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他们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他们完完整整的跨越了这个变革,知晓了解变革前,也体会了变革后,这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迎接崭新的世界。这个全新世界让他们目不暇接,到处都是新奇感,到处都是新鲜的东西,周围环境不再是那么长期稳定的局面。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变化加快,时时都有新的变化,以至于他们加快吸收学习,顾不上回头看儿时的世界。这个一个变革的跨越,使得他们从一个旧式的少年转变成了新式少年。对新事物反应及其敏感,善于捕捉世界的微妙变化,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

(三)追求生活品质的一代

对外的开放,不仅带来了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品牌。接收国外新事物的同时首先接收的是品牌。所以品牌从开始就深入他们的内心。品牌代表的是一种品质,就像他们追求高的生活品质一样,品牌也是其中一部分。也许他们不知道一件东西的来源,但一定要知道它的品牌,是什么牌子?同时他们也追求产品的质量,就像追求产品的品牌一样。而后者对他们影响更大一些。他们深刻了解品牌对自己的意义,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给自己带来的内在利益,另一方面是品牌本身给自己带来外在利益。前者是自己所感受到的,一个品牌产品不仅说明这个产品的品质质地是像这个品牌一样好,而后者是告诉他人的,我用的这个品牌,我的品质是想这个品牌一样,或者我是追求这样的一个品质。但是他们对品牌的追求是相对理性的,追求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所向往的或是感兴趣,品牌在一定程度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归根到底还是追求自己所要的生活品质。

(四)坚守务实的一代

尽管他们没吃过苦,没受过饿,被长辈呵护有佳,一路走来没有大惊大险,在长辈的关怀和期望中成长起来。但是从小有学校里繁忙的功课,要取得好成绩,就不能偷懒,初考、中考、高考等等每次也都不能轻视,竞争是激烈的,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他们也被推入市场,在市场中进行着优胜劣汰的洗礼。每一步都不是坐享其成的,也没有幻想,都是个人人很务实的努力的结果。从小培养的独立个性贯穿在包括现在学习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中。

三、“80后”群体的文化背景

“80后”在还没有全面感受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中,社会的主流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再加上天生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能力很强,从而促使他们思想严重受到社会主流思想也就是大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传播要以大众媒介作为手段和载体,要按照商品规律运作,目的是使大众普通市民获得日常的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有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电视、电影等等形态。而西方文化的传播,包括西方的精英理念、西方的大众文化以及西方的价值观等等的传播一方面依附于大众文化,另一方面还有其自己其他的传播途径。

(一)受电影影响

电影作为一门有声的艺术,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普通到宽银幕再到立体电影、全景电影一步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高科技的使得电影艺术具有更广阔的想象和发展空间。电影不仅赋予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更让我们能够逼真的感受到、亲切地体会到它所传播的东西。电影对我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电影艺术的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这种新的艺术。”电影丰富的内容不仅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也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开拓了我们的思维,赋予我们更广阔的想象思维,同时电影对文化对生活理念的传播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追求。

20世纪好莱坞电影的洪波冲击着世界影坛,随之世界各地的电影业蜂拥而起。随着改革开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不仅我国电影业发展壮大,而且大量的国外电影涌入了中国市场。这些电影对今天“80后”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鸦片战争》《大决战》《周恩来》《孔繁森》等等这些影片让他们看到了革命时代的英勇、革命的英雄形象、慈祥的为人、为胜利的艰辛,以及卖国和爱国的鲜明的对比、邪恶和正义的对比,使得它们从小负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正义和邪恶的划分。《007黄金眼》《石破天惊》《职业特工队》《黑客帝国》等等这些电影让他们了解了西方世界中的英雄人物是怎么样的,对英雄的崇拜和向往是每个人都有的特点。《赌圣》《唐伯虎点秋香》让他们知晓生活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搞笑,也认识了周星驰。《铁达尼号》等等让他们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他的许多电影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

像新纪元之后的《哈利波特》《魔戒》《卧虎藏龙》《千与千寻》等等,好多为“80后”津津称赞的电影,也影响了他们的取向。他们追求影片里的英雄形象,关注影片里的生活情景、衣食起居、高档的生活以及某女的服饰搭配及品牌等等。

(二)受电视影响

电视虽然也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传播媒体,但是他还是融新闻、艺术、技术等于一体的传播媒介。电视对于他们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电视所传播的信息量异乎寻常的大,而且涉及的种类繁多涵盖了生活学习精神等等各个方面。如仅仅是一个在上个世纪末产生广泛影响的电视剧《我爱我我家》内容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休、下岗、抽奖、出国、追星、找保姆、运动等等。而且电视的受众量也是巨大的,在“80后”的群体中几乎绝大多数都能接触到电视。在他们中儿时的电视动画片《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黑猫警长》《大闹天宫》《葫芦娃》《变形金刚》《圣斗士》等等都成为儿时回忆的一部分。

各种连续剧、访谈节目、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等等想看什么节目想知道了解哪方面的信息电视应有尽有,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与大众形成了一个互动,电视主持人的亲和力、吸引力使得观众不觉得是与电视在交流,而是与活生生的人在交流,这是电视媒体与众不同的特点。它仿佛能够实现一种真正的人际传播。“不管是专心还是不专心,有意还是无意,人们时时都在看电视、讨论电视或阅读有关电视的内容。”西尔弗斯通也这样认为。所以,“80后”受到电视媒体的影响既是深远的,又是广泛的。包括生活學习工作人际等等以及品质、时尚、流行等等。

(三)受流行音乐影响

我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说是伴随着“80后”长大的。然而流行音乐的简单、通俗容易被广大的人群所接受,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常见的形式。而且存在于我们是生活的各个角落,餐厅、饭店、商场、专卖店、大街上等等。

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曲调简单,容易被大多数人掌握,而且内容通俗,贴近人们的生活,最主要的是关注普通的情感,容易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是“80后”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精神食粮,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反映他们心理上的歌曲,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描述校园生活的《同桌的你》、描述感情问题的《我的眼里只有你》等等。

在喜欢某类歌曲的时候,他们也会关注歌手。由于歌曲的共鸣,他们会潜意识的拉近与歌手的距离,歌手唱出了他们的心扉,所以他们会有或多或少的崇拜,也就是所谓的追星,但大多数都是比较理智的崇拜,极少个别的失去理智的追星还是比较少的。

因为歌曲而比较关心歌手,所以他们也会更多的关注某个歌手,包括他们出现时的着装、打扮、风格、举止、以及背后的事情等等。因而,由歌手所传达出来的所谓的流行、时尚对他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四)受通俗文学的影响

所谓通俗文学,郑振铎给出这样一个定义:“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也就是说内容通俗,贴近生活,反映大众身边琐碎和日常的文学。最常见的以小说为主。“80后”的群体大多都看过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的武侠小说和琼瑶、三毛等人的言情小说,以及王朔和池莉的畅销作品。这些作品在他们还处于梦幻和憧憬未来的成长中起着精神食粮的作用,树立了他们英雄形象或者对爱情的美好的期望。在这个阶段形成了他们的美好而完美的价值观。

(五)受网络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Email代替了传统的信件、写文字键盘和鼠标代替了纸和笔、浏览新闻不用看报纸、看书不用手捧厚厚的满室书香气的纸版书……尤其对于“80后”这个对新事物敏感、接受速度快的群体。现实中的面对面聊天可以搬到网络上视频聊天、网购代替了传统的上街购物、网络电话代替了长途电话……除了吃饭睡觉一切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足不出户可以知天下。因此在他们中出现了一批新型的群体称之为“宅人”。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数量居续居世界首位。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而且84.3%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48%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比电视更高,而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的比例极高占90.5%。所以,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很重要一部分,对他们的影响更不言而喻。

(六)受广告影响

现在我们身边不无充斥着各式形式的广告。走在大街小巷里,满大街的招牌、平面海报、POP、视频广告等等,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都处都是,以及商场、饭店等等,可以说现在的我们完全被广告包围着。广告不仅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且也渗透到了我们的思想里面。尤其是“80后”后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有人戏称:我们的生活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

而且,广告越来越以精良的制作装点着这个城市,诱人的理念引导着人们的生活。耐克以大家所崇拜的体育明星作为代言,大幅的海报尽情体现他们的大汗淋漓,那种来自内心的力量,尽力去做,使整个城市充满了力量感。“Just do it”,堅定了许多青少年的意志,青少年中包括“80后”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犹豫等等,尤其在追逐自己的成功的过程中,这一理念使他们知道了如何进行下去,那就是Just do it。他们看到了自己崇拜的偶像,偶像的成功就是Just do it,所以,坚定了他们的信念,给了他们信心。所以穿了耐克,就是给了他们力量,可以鼓舞他们。“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原有头屑不好看,不能有头屑,那么怎么办呢?用了海飞丝,头屑去无踪。

(七)受时尚影响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大众就开始感受到了时尚的气息。随之,各种媒体、杂志、电视、广告纷纷探讨着时尚,以及生活的周围到处都能感受到时尚。购物、旅游、消费、文化等等一致与生活方式等等无不从时尚谈起。时尚代最早表着一定的社会阶层、社会名流、时装、风行、方式,代表着某一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而现在的时尚变为了 大众文化的一种,是由人为的一种短暂性的排他性而又有群体行动一种生活方式。“80后”成长在时尚的浪潮中,追求时尚,演绎时尚已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看时尚杂志,关注时尚的潮流,紧跟着时尚的步伐。像08年流行的小脚裤的流行,许多女孩都至少有一条那样的裤子。

(八)受西方快餐文化影响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快餐业进驻中国,麦当劳、肯德基等等,还随后的必胜客等等,中国大多数的青少年把它当作时尚,而纷纷享受那份美国式的餐饮,觉得那才够时尚。以及美国推行的快餐文化,现在也风靡中国。青少年在享受那份文化的同时,也在标榜这样的文化。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还不仅通过大众传媒影响着我们青少年,尤其是“80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企业的增加,也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上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青少年。例如,明显“80后”的人群说外语的人比之前的人们要多、要擅长,出国留学的人群更不在话下,以及崇拜国外的品牌等等。

参考文献:

〔1〕[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8.

〔2〕[英]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建煌,王健民.音乐对购买行为之影响:零售店实地实验[J].管理科学学报,1994(3):297-416.

〔4〕孙丽辉,卞志刚,赵冬梅.消费者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46,52.

〔5〕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

〔7〕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时尚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