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2015-03-26杨全华

文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语法

杨全华

内容摘要:很多学生遇到词类活用就犯迷糊,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又将词类活用分了很多类,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其实,词类活用并不复杂,本文就结合文言文句子,谈谈如何巧妙地把握词类活用。

关键词:文言文 语法 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它和文言文句式一起,构成了文言文阅读中的两个难点。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很多学生遇到词类活用就犯迷糊,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又将词类活用分了很多类,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其实,词类活用并不复杂,下面,就个人管见,结合文言文句子,谈谈如何巧妙地把握词类活用。

一.结合语法,掌握词类活用。

常见的活用现象主要有4种:作状语、作动词、作名词、使动或意动用法。这四种活用都和句子结构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把握常见的句子结构。

句子成分:(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定语) 宾语

词性:(形容词)名词/代词  副词、介宾短语动词 名词/代词

通过句子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以下3个规律:

①形容词置于名词和代词前,副词或介宾短语置于动词前,起修饰作用,构成偏正短语。

②名词置于动词的前后,构成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名词置于介词后,构成介宾短语。

③动词一般出现在名词前面或后面以及状语的后面。

所以,当有些部位的词性确定下来后,前后位置的词性也基本确定了。若有些部位的词性不符合结构要求,活用就发生了。

二.结合活用现象,掌握词类活用。

1.活用为状语:

状语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表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多表示比喻:像……一样;表动作行为的对待态度:像……一样;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和方式:用……,拿……,把……,凭借……,依据……;表动作行为的时间;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过秦论》

解析:文言中,动词之前的成分按原来的词性或解释翻译不通,考虑是否活用为状语。加点字解释为名词均不通,活用为状语。

2.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解析:名词(代词)前后的成分按原来的词性或解释翻译不通,考虑是否活用为动词,“目”解释成原来的词性显然不对,应该活用为动词。

例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解析:副词后面和状语(介宾短语)前面的成分按原来的词性或解释翻译不通,考虑是否活用为动词。副词后面跟动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状语(介宾短语)的前面为什么也是动词呢?因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所谓后置,就是状语调到了动词后面,所以,在文言文中,状语的前面往往是动词或动词短语。“舍”解释为“建房子”。

例3: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又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解析:有些结构对词性有特殊的要求,如“所”“者”字结构、能愿动词后、连词“而”字前后应该加动词。第一个是“所”字结构,该结构中,“所”加动词构成名词短语,“者”字结构也一样。第二个例句中,“而”做连词表前后关系时,常见的有:表并列;表遞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语。除了修饰关系前后词性不一样外,其他几种关系下,词性应该相同。此处的“而”表承接关系,“葬”是一个动词,“墓”翻译成名词不通,活用为动词。第三个例句中,“欲”是能愿动词,后面应该跟动词。

3.活用为名词:

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解析:文言中,动词前后,形容词、表归属的代词后,数词后,介词后出现的词语按原来的词性翻译不通,考虑是否活用为名词。“学”是动词,“小”解释为形容词显然不通,应该解释为名词“小的方面”。

4.使动或意动: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解析:谓语一般由主语实施,但在古汉语中,谓语由宾语实施或表宾语的属性,考虑是否使动或意动。例句中,是“之”所代的“项伯”活,而不是主语“臣”活下来了,所以,可以考虑使动或意动用法。

在理解词类活用时,我们没有必要搞清这种活用发生在哪两个词性之间,只要结合语法和短语结构加以分析,就能知道活用发生的原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语法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好懂、好记、好用的语法来了——《讲道理的语法》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