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捕收剂ZA 在铜硫分离浮选中的应用
2015-03-26邹坚坚李汉文
邹坚坚 胡 真 李汉文
(1.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651;2.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51)
云南某铜锡硫银多金属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铜、锡、硫,铜品位为1.05%、锡含量为0.28%、硫品位为17.19%,此外还伴生银,现场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浮选、浮选尾矿摇床重选锡的浮重联合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铜硫银锡(银进入铜精矿)。在铜硫分离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石灰用量偏大、碱度高,使得铜和银回收率低(铜精矿铜回收率85%左右,银回收率小于50%)的问题,为此需研究如何在低碱度条件下实现铜银的有效回收,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
为了查明矿石中主要元素及其含量,对原矿样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raw ore %
表1 中表明: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铜、硫、锡,其品位分别为1.05%、7.19%、0.28%;此外,银品位为13.20 g/t,具有伴生回收价值。
1.2 矿石铜物相分析
对试验矿样进行铜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Table 2 Copper phase analysis %
由表2 可知,矿石中硫化铜占有率达93.60%,结合铜和自由氧化铜合计占有率仅6.40%,表明矿石为典型的硫化铜矿。
1.3 矿石主要矿物组成分析
经显微镜和矿物自动检测(MLA)技术查定,矿样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锡石、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等。主要矿物含量见表3。
表3 矿石主要矿物含量分析结果Table 3 Main minerals in raw ore %
1.4 矿石银赋存状态分析
对矿石伴生银元素进行赋存状态测定,结果表明:赋存于黄铜矿、铜蓝、黝铜矿等含铜矿物中的银占总银的46.37%,游离银矿物占23.32%,赋存于磁黄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中的银分别占总银的12.63%、9.32%和8.36%。游离银的比例较大,不利于银在铜精矿中的富集。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铜硫混合浮选
对于硫化铜与硫铁矿的分离,通常采用优先浮铜—再浮硫或铜硫混浮—铜硫分离工艺[1]。由于矿石中锡石含量达到经济回收品位,而优先浮铜—再浮硫流程产生的选硫尾矿中存在大量的钙离子,在后续摇床重选选锡时易在床面上结垢,影响锡石的回收效果,因此,现场为保证摇床重选锡石的有效回收,采用铜硫混浮—铜硫分离工艺。按图1 模拟现场流程进行铜硫混浮闭路试验,结果见表4。
图1 铜硫混浮闭路试验流程Fig.1 Flowsheet of closed circuit copper-sulphur bulk flotation
表4 铜硫混浮闭路试验结果Table 4 Test results of closed circuit of copper-sulphur bulk flotation %
表4 表明:铜硫混合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为5.12%、回收率为96.67%,银品位为57.25 g/t、回收率为86.10%,硫品位为34.65%、回收率为95.91%的铜硫混合精矿,铜、硫和伴生银在铜硫混合精矿中都得到了有效富集。
2.2 铜硫分离条件试验
因银在铜精矿中的冶炼回收率远高于在硫精矿中的冶炼回收率,所以在实现铜与硫分离时,需选择适宜的捕收剂和抑制剂,将银尽量富集到铜精矿中。首先按图2 进行了铜硫分离条件试验,试验中药剂用量均对铜硫混合精矿计,铜硫分离浮选条件试验流程见图2。
图2 铜硫分离浮选条件试验流程Fig.2 Flowsheet of copper and sulphur condition separation flotation
2.2.1 再磨细度试验
适宜的磨矿细度是实现铜矿物有效回收并获得合格铜精矿的前提。此外,磨矿过程中矿物产生新鲜表面,有利于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提高铜硫分离效果[8]。固定ZA 用量为40 g/t、石灰用量为3 kg/t(pH=9.5),进行铜硫分离再磨细度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再磨细度试验结果Fig.3 Test results at different regrinding fineness
由图3 可知:随着再磨细度的提高,铜粗精矿铜回收率逐渐上升后小幅下降,在再磨细度为-0.043 mm 占85%时,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确定铜硫分离浮选的再磨细度为-0.043 mm 占85%。
2.2.2 抑制剂种类试验
相对于黄铜矿来说,硫铁矿更易被抑制,且铜硫混合精矿中硫铁矿含量大于黄铜矿含量,遵循抑多浮少的浮选分离原则,铜硫分离往往采用抑硫浮铜的工艺流程。试验矿石中游离银占有率达到23.32%,强化对这部分银的回收,是保证铜精矿中银有效回收的关键。在再磨细度为-0.043 mm 占80%、ZA 用量为40 g/t 条件下,分别采用石灰、次氯酸钙、氯化钙和丹宁为抑制剂进行对比试验(抑制剂用量均为3 kg/t),结果见表5。
表5 抑制剂种类试验结果Table 5 Test results on various inhibitors %
由表5 可知:相对于次氯酸钙、氯化钙和丹宁来说,采用石灰为抑制剂时,铜粗精矿的铜和银品位高、硫回收率低,即石灰对硫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同时对铜粗精矿中铜、银的回收影响较低。因此,确定采用石灰为铜硫分离抑制剂。
2.2.3 石灰用量试验
矿石中的游离银矿物对石灰的用量比较敏感,独立银矿物在强碱性介质中容易受到抑制,通常需要在pH=7 ~9 的弱碱性条件下进行选别[8]。为强化银的回收,采用可在低碱条件下浮选的捕收剂,降低石灰用量,是提高铜精矿中银回收率的关键。此外,过大的石灰用量,还会造成浮选过程中精矿泡沫发黏、夹带严重以及管道结垢等问题[2-6]。为确定适宜的石灰用量,在再磨细度为-0.043 mm 占80%、ZA 用量为40 g/t 条件下,进行铜硫分离粗选石灰用量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石灰用量试验结果Table 6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lime
由表6 可知:随着石灰用量增加,铜粗精矿铜、银品位均不断提高,但其回收率逐渐降低;pH 从8.5 增至12.5,铜回收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说明铜矿物在较宽的pH 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可浮性;pH 超过9.5后,银回收率减低显著,说明高碱度体系下不利于银的回收。综合考虑,选择石灰用量为3 kg/t,此时矿浆pH 为9.5,与原现场10 kg/t(pH=13)石灰用量相比,大幅降低。
2.2.4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矿石中游离银占23.30%,这就要求选择的捕收剂不仅对铜矿物,而且对游离银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常用的铜硫分离捕收剂有Z-200、丁铵黑药、乙黄药等。ZA 为广东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发的以酯类为主要成分的组合捕收剂,兼有起泡性,外观呈灰褐色油状液体,不仅对黄铜矿具有高选择性捕收能力,而且对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物也具有良好捕收能力,但对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捕收能力较弱,有利于铜及伴生贵金属的浮选回收。为确定适宜的捕收剂及其用量,在再磨细度为-0.043 mm 占80%、石灰用量为3 kg/t 条件下,进行铜硫分离浮选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采用乙基黄药为捕收剂时,使用用量为40 g/t 的2#油作起泡剂,其余3 种药剂试验时均不添加起泡剂),结果见表7。
由表7 可知,捕收剂ZA 对铜和银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均优于Z-200、乙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且在获得相同指标的情况下,ZA 药剂用量小于其他3 种药剂。因此,确定ZA 为捕收剂,其用量为40 g/t。
2.3 铜硫分离闭路试验
在粗选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粗选、扫选次数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图3 所示1 粗3 精2 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进行铜硫分离浮选试验(药剂用量仍对铜硫混合精矿计),结果见表8。
由表8 可知,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品位为25.16%、银品位为212.2 g/t,铜、银回收率分别为91.75%、61.18% 的铜精矿,同时获得了硫品位为35.32%、回收率为79.08%的硫精矿,实现了铜硫分离,达到了有效回收铜、银、硫的目的。
表7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铜粗精矿指标Table 7 Copper rough concentrate indexes on various collectors and its dosage
图4 铜硫分离闭路试验流程Fig.4 Closed circuit of copper-sulphur separation flotation
3 结 论
(1)云南某铜锡硫银多金属矿,矿石中主要有价金属元素为铜、锡、硫,铜品位为1.05%、锡含量为0.28%、硫品位为7.19%,并伴生有一定量的银。矿样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英和方解石等。
(2)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75%条件下,经1 粗2 精2 扫铜硫混合浮选流程,获得了铜品位为5.12%、回收率为96.67%,银品位为57.25g/t、回收率为86.10%,硫品位34.65%、回收率为95.91%的铜硫混合精矿。在再磨细度为- 0.043mm占85%条件下,以复配药剂ZA为铜矿物浮选捕收剂、石灰为抑制剂(pH =10.5)进行低碱条件下的铜硫分离浮选,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16%、银品位为212.2 g/t,铜、银回收率分别为91.75%、61.18%的铜精矿及硫品位35.32%、回收率79.08%的硫精矿,有效地实现了铜银硫的分离富集回收,尤其是强化了游离银的选矿富集。
表8 低碱度铜硫分离闭路试验结果Table 8 Test results of closed circuit of copper-sulphur separation with low alkalinity %
(3)在遵循现场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药剂制度,使铜回收率提高约7 个百分点,银回收率提高约12 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选矿指标,为提高矿山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1] 陈建华,冯其明.铜硫浮选分离技术进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7(4):19-23.
Chen Jianhua,Feng Qiming.Technical progress of copper and sulfur flotation separation[J].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1997(4):19-23.
[2] 汤玉和,汪 泰,胡 真.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2,6(2):101-103.
Tang Yuhe,Wang Tai,Hu Zhen. Research progress of flotation agents for Cu-S separation flotation[J]. 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12,6(2):101-103.
[3] 欧乐明,冯其明,陈建华,等. 低碱度铜硫分离新工艺工业应用[J].湖南有色金属,2001(2):9-11.
Ou Leming,Feng Qiming,Chen Jianhua,et al.Industry application of low alkalinity for Cu-S separation new technology[J].Hunan Nonferrous Metals,2001(2):9-11.
[4] 周 源,吴燕玲,刘 诚,等. 某铜矿石低碱度铜硫分离浮选工艺研究[J].金属矿山,2012(6):64-67.
Zhou Yuan,Wu Yanling,Liu Cheng,et al.Cu /S separation flotation technique of a copper ore in low-basicity pulp[J].Metal Mine,2012(6):64-67.
[5] 王明芳,徐 涛,赵留成,等. 某斑岩铜钼矿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研究[J].金属矿山,2012(11):80-83.
Wang Mingfang,Xu Tao,Zhao Liucheng,et al.Study on the flotation in low alkalinity and the effect of alkalinity for a low grade coppermolybdenum ore[J].Metal Mine,2012(11):80-83.
[6] 余新阳,周 源,钟 宏.低碱度铜硫分离抑制剂及抑制机理的研究[J].金属矿山,2008(9):65-67.
Yu Xinyang,Zhou Yuan,Zhong Hong.Depressor for Cu-S separation in low alkaline medium and its depressing mechanism[J]. Metal Mine,2008(9):65-67.
[7] 王 勇,叶雪均,艾光华,等. 某铜银多金属矿石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试验[J].金属矿山,2010(6):105-108.
Wang Yong,Ye Xuejun,Ai Guanghua,et al.Study on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at low alkaline for a Cu-Ag multi-metal ores[J].Metal Mine,2010(6):105-108.
[8] 邹坚坚. 富银铅锌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3.
Zou Jianjian. Research o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Rich Silver Lead-Zinc Ore[D].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