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结构升级区域评价
2015-03-26蒲佐毅
□文/魏 燕 蒲佐毅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五家渠)
前言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截至2011年末,新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10.05 亿元,比上年增加1,172.58 亿元,增幅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03 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225.90 亿元,同比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145.12 亿元,同比增长15.2%。三次产业比例为17.2∶48.8∶34.0,基本形成了以工业产业为主导,以服务业发展为强大动力,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二、三、一”发展格局,特别是第一产业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二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业化速度逐步加快,服务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整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新疆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及变动趋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疆积极响应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大力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了三次产业占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35.8∶47.0∶17.2 转变为2011年的17.2∶48.8∶34.0,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类型,且表现为典型的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疆产业结构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调整过程,按照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特点进行划分,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图1)从图1 中可以看出,新疆三次产业在三个阶段的产业变动趋势中,1978~1990年间,新疆产业结构呈现出的是传统农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二、三”结构格局,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他产业发展缓慢;而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到2001~2003年间,新疆产业结构呈现出了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为理想的“三、二、一”格局,尽管此时已经实现了理想化的产业结构,但由于在此种情形下,新疆GDP 总量仍比较小,且接近60%的劳动力仍在农业产业就业,因此并不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关于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伴随着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的相关理论,更与新疆向城镇化道路推进相矛盾,因此这种状态无法长久。2004年以来,新疆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了以工业为主导,以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典型的“二、三、一”产业格局,经济发展开始了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目标迈进的结构调整之路,成效显著。
二、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评价——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简写为SSM)是专门用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由于其在分析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特点,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图1 新疆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
表1 新疆各地区2000~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份额值
表2 新疆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表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运算方法如下:
首先,把区域i(i=1,2,3……15)的j(j=1,2,3)个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分成基期产值bij,0和报告期产值bij,1;以B0,B1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区域所在大区产业部门的基期产值记为Bj,0,报告期产值Bj,1,则区域i 的第j个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报告期,即[0,1]时期内的变化率为:
区域i 所在大区的第j 个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报告期,即[0,1]时期内的变化率为:
然后,用下式进行各产业规模的标准化:
最终得到的经济增长量G 可分为三个分量的总和:
Gij=Nij+Pij+Dij
其中:
Nij=b′ij·RjPij=(bij,0-b′ij)·RjDij=bij,0·(rij-Rj)
其中:Nij表示地区增长份额分量,它是指j 部门的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区域i 的第j 个产业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Pij表示结构偏离分量,也称产业结构效应,它是指区域i 所在大区的第j 个产业部门的变化率引起的区域i 的第j 个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Dij表示区域竞争力偏离份额,它是指区域i 的第j 个产业部门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所引起的偏差。
最后,区域i 的经济总量则用以下方程表示:
为区域产业结构效果指数。
为区域产业竞争效果指数。
最后,通过上述P,D 值,并结合W,U 值进行偏离份额的结论分析:若P 较大,且W>1,则表明该区域产业结构较好,增长较快的产业所占比重大;若P 较大,而W<1,则说明区域产业结构尚需调整,产业中衰退产业比重较大;若D 较大,且U>1,则表明该区域产业竞争力较强,具有较多发展迅速增长的产业部门;若D 较大,而U<1,则说明区域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将新疆大区划分为15 个小区域,选择2000~2011年的相关数据,分别对各区域的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结论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新疆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见表2。(表2)
三、偏离份额分析评价结果
可以看出,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市、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较好,增长较快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哈密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州直属县(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产业结构尚需调整,衰退产业比重较大;从区域竞争力来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直属县(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石河子市具有较多发展迅速增长的产业部门,区域产业竞争力较强,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吐鲁番地区产业发展缓慢,区域产业竞争力较弱。因此,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当前新疆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朴贤玉.中国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刘希宋,范德成.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6.
[3]刘柃妤.金融支持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4]孟晓军,刘志辉.新疆产业结构转移的定量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