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几点思考
2015-03-26薛岩松
单 惠,薛岩松
(1天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300387)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3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19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77所,普通专科院校1321所,另有292所独立学院。但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就业形势的好转,相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逐年严峻。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从学校类型来看,依次是高职高专院校78.1%,“211”(包括“985”)重点高校75.5%,普通本科院校75.4%,最后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44.3%。[1]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比普通本科院校要高,而高职高专院校在全国除“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以外,所占的比重并不高,相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一些办学基础和办学水平较好的专科院校或成人高校,在经教育部批准的前提下建立的本科院校占绝大部分。
新建起来的本科院校,在办学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比较模糊,导致从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就业率低下。为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4月召开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随后,教育部明确改革方向:12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将会有600多所将转型成职业教育,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并且将要被转型的高校会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中选择。对于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要转型成的应用型大学的具体内涵,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方式,我们都应该进行探讨。
一、应用型大学的内涵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及高校应届生人才供给过剩与社会上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之间矛盾的不断升级,使得这次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形势更加严峻,要想顺利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必须进行实质性的转型,深层次的研究。
首先,对应用型大学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字面,认为应用型大学就是要狠抓实践课忽视理论课的重要性。学校强调理论轻视实践,就会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而仅重视实践忽略理论,也会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工作能力的提升。[2]所以,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既是要基于普通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又是不单单等同于这两类院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应该是,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集中优势打造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在全面学习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特色学科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加强特色学科和专业的实践操作,培养有扎实专业理论和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其次,对于应用型大学的理解,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正确的学校定位,又要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型大学。进行转型的高校的课程设置要以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专业为主,从基础课程逐步深入,同时设置与其有联系的其他专业穿插其中,防止知识链的断裂和短缺。在此基础上,不能忽视学生们在艺术修养方面能力的培养,设置音乐、体育、美术等欣赏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重视他们的人文修养,培育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最后,怎么把课程安排得合理,怎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等,这都需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要想转型成功,学校的教师必须改变上课只讲课件,甚至一套课件用几年的不良习惯。学校教师如果不主动接触社会的新变化,了解不断进步的专业成果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就业。因此,转型后学校一定要对新进教师严把质量观,对现有教师进行严格培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保持高度的学科敏感度,及时关注学术动态,并告知学生。同时,努力寻求教学研究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点,把握教授内容与企业实践的关系,切实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应用型大学内涵的内容还有很多方面,本文仅从学校定位、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应用型教育发展的道路
应用型大学是处于普通学术型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一种高校。所以,这类高校的教育发展模式和道路,也是会不同于其他两类院校。我们知道,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是专科学历,而且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再去考取相关的本科类高校,实现专升本,他们一般会选择直接就业。这就导致就业难,而找到的工作,一般也是那些级别最低的工种,在车间工作,使得他们因为学历的原因,严重影响工作能力的提升和职位的晋升。
但是,这次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要转型成为的应用型大学,就给想要继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学历的学生们带来了“春天”,打破了职业院校学历“断头路”的说法。
应用型大学建立之后,将是一类注重应用性的本科类院校,使得职业教育有了本科学历,并且,只要学生爱学、爱研究还可以在学校考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继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使自己在毕业后能成为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而不仅仅是基层工作人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未来工作环境的乐观程度、向往程度,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一样,我国的这批应用型大学也是出现在国家或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所以,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与其他两类院校存在一定差异。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围绕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大量能干、会干、干得好、干得住的高层次应用技能型人才;[3]人才培养途径上,紧紧围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校与国内外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以及学校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联系和合作,探索新的教学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完成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大学的“校名”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之路,有学者指出:教育部将“校名”资源控制得很紧,一方面教育部鼓励和引导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另一方面教育部又严格把关高校设置条件,使开始转型的高校在“校名”上失去了特色。[4]比如河南的黄淮学院,它的转型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仅仅从其校名看,丝毫看不出与其他的普通本科院校有什么不同,完全不能体现其应用型大学的特色,甚至会有以后再申请成为“黄淮大学”的嫌疑。所以,国家教育部应该对转型高校的“校名”设置放宽限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方式
目前,我国现有的1200所左右的高校中,大部分都是偏重于学术型,而且很多地方高校及职业学校也呈现出发展学术型研究的趋势,这种形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人才供应结构,使人才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导致社会人才需要与高校人才输送之间的矛盾。所以,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必然要求。那么,实现高校的顺利转型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以及采取合理的调整方式。
首先,这次转型的实施,不能完全由中央部门来把控,而应该真正做到既有集权又有放权。在教育部门与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商讨的前提下,最后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最后的政策。因为,假如只有中央的积极性号召,没有地方部门的自主性,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转型一哄而上,无果而终。政府颁布转型的战略和鼓励地方院校转型的政策,把具体的实施权交由各高校,由他们的领导人员根据当地的经济形势、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转型和如何具体进行转型,自己制定转型过程的应对策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转型高校也应该考虑到加强与国际应用技术大学的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做到国际交流的顺利实现,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调整学校管理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学习国际课程并进行适当讨论,这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其次,政府一定要在财政上大力支持转型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专业特色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学生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当地的企业积极参与到高校转型中是有多重好处的,一是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专心致志地做好“纯公共产品”(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支持。二是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三是从这些大企业中,可以聘请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工程师担任这些转型高校的专业教师。四是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在这些转型大学中设立工程研究中心,缩短学生的培养周期。
再其次,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体,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社会上普遍流行着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唯学历”的观念,使得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处于较低教育层次的职业院校,甚至不少社会人士和高校教师也对职业教育有偏见。所以,政府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打破教育的等级体系,使得各类教育平等发展,对应用型的大学而言,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5]政府应该想办法排除一切歧视职业教育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将应用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中央组成类别,并置其与其他普通大学相同的地位。同时,建立有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制,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6]实现全社会人民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促进高校转型的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应用型大学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简单易事,需要中央政府、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协商配合,各司其职,各归其位。只有这样,地方本科院校才能真正转型成功,应用型大学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吸引生源,办好学校。
[1]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光明日报,2014-01-28(13).
[2] 杨永亮,李娜.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2014(10)291.
[3] 李壮成.“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地方本科院校改革[J]. 教育探索,2014(3)11-13.
[4] 胡天佑.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问题[J]. 职教论坛,2014,(25)007.
[5] 熊丙奇. 600 所本科院校转职教并非易事[J]. 生活教育,2014,(11)016.
[6]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