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探析

2015-03-26刘锦涛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机关公安

刘锦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贵州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探析

刘锦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贵州公安不断创新思维并积极践行,在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些许成效:注重警务模式创新,警务效能明显提高;切实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大力推行服务型警务;重视并推动警力下沉,基层警力配置与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施行科技强警战略,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注重队伍建设,民警执法素质大幅提升;打防“双拳组合”出击,社会治安形势根本好转。

警务体制机制改革;阳光工程;科技强警;警务模式创新

公安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故,周恩来总理说:“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警务活动和管理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与新问题,各种“交织性”安全问题凸显,原有的警务模式已严重不适应当前警务发展的需要,警察也因此多受人诟病,民众爱恨相生。一方面,“在当今中国,似乎没有任何一个职业会像警察这样富有牺牲精神,……这样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似乎“也没有任何一个职业会像警察这样易招人批评”[1]。为扭转这种样态,增强警务效能,中共中央基于“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2]的认识,审时度势,果断施行“外症内治”,于2003年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按下了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的按钮。在此背景下,尽管贵州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贵州公安创新思维、自力更生,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创造了不少富有贵州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贵州公安早日“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历史进程,为贵州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注重警务模式创新,警务效能明显提高

创新警务模式是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省公安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自主创新、系统创新、持续创新、规模创新”相结合,着力提升警务工作“决策科学化、指挥精确化、指导精细化、运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掌控能力,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贵阳观山湖公安分局摸索形成了“警医联动”警务模式,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医务人员“零侵害”、医患纠纷“零发酵”。黔西南兴义市公安局探索形成了“处警民警一线化、反应快速化、指挥扁平化、人技一体化、视频侦查与指挥中心结合化”为载体的“五化”主动勤务模式,提高了巡逻盘查力度和增强打击犯罪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毕节市公安局的网格化巡逻防范机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还大大减少了街面犯罪案件的发生。遵义市公安机关坚持“六心工作法”,实施“五小工程”,积极处理化解信访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铜仁地区创造了“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建设与交接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的工作经验,不仅成为铜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稳压器,还是群众利益的保险阀;黔南州公安机关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都匀“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实现了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据统计,都匀市2014年1至5月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51起,较去年同期上升36%,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同比上升21%,打掉多发性侵财犯罪团伙数和团伙成员数分别上升40%和67%[3]。遵义县公安局根据县域人口多,管辖范围广,群众需求发生变化等新特点,通过推广“五小工程”、“警民联调工作七法”等创新工作模式,破解公安队伍结构多元管理难题,解决民警不作为、慢作为、软作为现象,提升工作成效,群众满意率连续3年保持在85%以上[4]。余庆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余庆经验,变管理为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印江县通过警察队伍建设,形成了交警管点,巡警管线,民警管片,刑警管案的四警联动体系,编织群众“安全网”。黔东南州剑河县探索形成了“三化管理,温馨调解”社会管理经验。贵阳形成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贵阳经验”。

此外,尤应指出的是,贵州省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戒毒模式,探索让吸毒人员戒掉毒瘾重新回归社会的世界难题,形成了贵州戒毒新模式——“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我省全面贯彻实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和《贵州省禁毒条例》的体现,是一种以“阳光企业”为载体,以“就业安置”为核心,同时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聚集于一体的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新模式。其终极旨归是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摆脱对毒品的生理和心理依赖,真正实现“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据统计,至2014年1月,贵州全省已建成“阳光企业”217家,集中安置11687人,通过多种途径安置33468人就业,实现了“阳光企业”建设县县全覆盖、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全覆盖“两个全覆盖”的目标,有效破解了吸毒人员就业难、管控难、融入社会难、复吸率高等难题。“阳光工程”因其卓越的成效,不仅被誉为是“建在家门口的戒毒康复场所”,还被称赞是一项“民生工程”与“和谐工程”。值得指出的是,在2013年12月18日,贵州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戒毒康复人员就业促进办法》,标志着我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阳光工程”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二、切实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大力推行服务型警务

长期以来,公安行政模式是“打击型”或“管理型”行政模式,这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既定趋向相悖。因此,创建服务型警务是警察机构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为打造便民公安、服务公安,贵州省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始终把“执法为民”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服务型警务,着力完善机制,破解难题,力求在接触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天候”、社区安全“主负责”中赢得民心民意,不断提高服务民众的质量和效率。

贵州省公安机关在公安办证、办事窗口单位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开通警民联系“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都匀市公安局开通了“公安微博警务平台”、“公安警务短信平台”、“快递业管理平台”;六盘水建立了“凉都旅馆业QQ群”,打造民生警务,把服务做到家,拓展了公安工作的内涵,延伸了服务民生的触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安顺市公安机关依托互联网平台,走出了一条便民利民、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子;黔东南州各派出所建立了“QQ警务室”这种新的警务运行模式。这种贴近时代步伐的警务模式,不仅能为在异乡的群众解决“办证难”、“咨询难”等实际问题,也有利于治安信息的传送,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治安秩序。

为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贵州省公安厅还制定出台了《窗口单位服务规范》、《文明服务标兵工作规范》和《公安机关便民利民措施40条》等工作规范,同时积极开展以切实规范民生警务活动为主题的教育整顿活动,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加强民生警务建设,着力化解项目建设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如毕节市公安局小坝派出所以“流动警务室”快速服务汽车制造企业力帆等;贵阳市南明公安分局警务前移“彭家湾”改造项目,主动化解矛盾纠纷;黔南州公安局全面实施“雨露工程”“安宁工程”“回归工程”“红丝带工程”,积极开展“四帮四促”“帮县联乡驻村”等活动,不断创新和拓宽为民服务渠道,不仅拉近了警民关系,还筑牢了执政根基;瓮安“6.28”事件发生后,瓮安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面对“历史欠账”,不退却、不回避,多措并举,坚持社会管理创新,树立“民有所求,我有所应”的理念,积极开展从“小处”想起、从“小事”做起、从“小案”抓起、从“小节”改起、从“小忙”帮起、从“小纠纷”调起、从“小隐患”整起、从“小救助”扶起等“八小警务”。“八小警务”进社区(村寨)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既解决了群众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又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此外,为“让公安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更好地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5],贵州省公安机关还针对贵州农村区域实际,大力革新农村警务模式,搭建“流动警务室”、“集市警务室”,不仅给民众提供了便利,还大大改善了警民关系,促进了地方秩序的安宁。如三穗县建有流动警务室的集市均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通过县政法委的测评,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均为95%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6]。

需要指出的是,黔东南凯里市还“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地理、人文、治安状况等差异,积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灵活、高效的警务工作模式,坚持走有地方特色的建警之路”[7],探索建立“精品警务室”;黔南州公安机关为使警务室民警有时间耕耘自己的“责任田”,给警务室民警大量减负,着力组建“专职警务室”;安顺市公安机关按照“一室一创新,一室一经验,一室一特色,一室一品牌”的思路,全力构建“多彩警务室”等。

三、重视并推动警力下沉,基层警力配置与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基层基础工作是根本,而警力下沉则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治本之策。为切实推动警力下沉,夯实基础,服务农民,我省自2006年 4月起,大力推行警力下沉。据报道,历经3年“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后,至2009年时,铜仁地区“三基”建设即取得显著成效,“为基层一线充实警力810名,比2005年前新增加59%,基层警力达到85%以上,其中派出所占到将近一半”[8]。

而且,近年来,贵州省警犬技术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2012年贵州公安民警与装备警犬存栏数比例即跃居全国第一,警犬技术在侦查破案、应急救援、维稳处突、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在2009-2011年间,全省警犬出勤次数近6万次、发挥作用5.5万余次,帮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人,帮助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万余起,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违法犯罪及案件侦查中意义重大[9]。

这里,尤需指出的是,贵州省公安机关现有在编公安民警仅占全省人口万分之八点九,远远低于全国万分之十二点三的平均水平。为壮大警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贵州省六盘水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警务助理”理念,极大地缓解了因警力不足带来的警务工作压力。

警务保障是公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当代警务体制改革得以开展的支持系统,也是发挥公安战斗力的根本条件和基础。为缓解基层经费短缺问题,提高基层战斗力,贵州省公安机关积极推进警务保障体制改革。2012年6月,贵州省财政厅与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贵州省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通知》,增加县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标准,一类、二类、三类县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标准人均增幅依次为75.4%、100%和 150%[10]。

四、施行科技强警战略,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自2003年年底以来,贵州省公安机关大力施行科技强警战略,以刑侦、技侦、网侦、信通技术为重点,以“金盾工程”建设为龙头,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现已初步建成了“贵州公安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公安内部业务信息系统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汇集管理,形成了贵州公安信息资源综合查询系统、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系统、危爆物品动态管控系统、监管场所警务信息系统等一批具有贵州公安特色的信息化应用典型。同时,各地公安机关不断开拓创新,信息化引领警务、服务实战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首创的“重大事件预警防范系统”得到公安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被公安部列入2013年全国公安信息化工作推广的十大项目之一;遵义市公安局研发的社会资源采集系统,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广泛采集和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实时对比,有效提升了重点人员的管控效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和安顺市公安局探索建立的“四级一网考”平台,构建起“所队纵横关联、工作自动考核、成效动态管控”的考核体系,实现了对单位和民警的科学考核,创新了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的警务运行机制。“纳雍公安”的官方微博警务方式,打通了警方与民众的沟通渠道,改进了传统警务工作模式,“不仅拉近了群众和民警的距离,也成为纳雍警方传递发布及时、准确、真实的警方信息,掌握社情民意、拓宽破案线索来源,实现警民互动的新方法”[11]。通过“金盾工程”建设,贵州省公安机关大体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信息应用种类比较齐全,部分公安业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化工作流程”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贵州省公安机关还在大力强化“天网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快速管控能力。据统计,至2012年7月31日,“全省9个市州共落实建设资金16亿1554万2千元,共建成视频监控点14871个,报警点3709个,监控中心47个”[12]。六盘水市公安机关还将“天网”工程和“地网”工程整合为“天眼”工程,目前已建成使用23767个监控探头。其中,“天网”工程已建成使用监控点8163个,占建设目标任务数的81.63%;已建成使用报警点32个,占报警点建设目标任务数的3.2%。“地网”工程已建成使用监控点15604个[13]。截止到2013年11月底,贵阳市也已累计建设视频监控点19149个,报警点1530个,安装推广“平安E家”防盗报警电话59141个,安装和更换防盗门69678扇,为辖区住户更换超B级防盗锁芯17437个[14]。

除取得上述改革成效外,贵州省在警务机构重组方面亦作出了一些积极探索。早在2004年10月19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3个公安分局和28个基层派出所建制正式取消,六盘水市公安局黄土坡警察署、朝阳警察署等8个全省首批警察署正式授牌成立,它打破了传统公安管理体制中的市公安局、区(县)公安分局、派出所三级管理的传统格局,标志着该市公安警务体制改革试点拉开帷幕。不仅如此,为全力打好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攻坚战,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贵州省公安机关与时俱进地探索与组建了新的治理机构。例如:为反恐处突、打击暴力犯罪,黔西南州公安局于2014年2月成立了“金鹰突击队”;当下,生态环境安全备受各方关注,为加强全省生态安全建设,贵州省公安厅不久前设立了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总队,负责全省范围内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工作。这些积极探索,为全面深化贵州省公安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谌路,刘江红.大转折——2003~2007年公安改革回眸[J].啄木鸟,2008(1):4-19.

[2]刘琼莲.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和创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4):54-61.

[3]刘志远,周文学.让群众更安全更满意——黔南州公安机关创新警务机制纪实[N].贵州日报,2014-6-17.

[4]陈屹.解决慢作为软作为遵义县公安局机制创新催生成果[EB/OL].http://news.cnr.cn/gnxw/201112/t20111207_508889547.shtml.

[5]张伟.贵州全省690个“集市流动警务室”成便民新平台[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3/01 - 16/4494466.shtml.

[6]万开发,沈薛.三穗“流动警务室”受欢迎[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2012-11/02/c_113571025.htm.

[7]胡建刚.论农村警务模式的多元化建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02):42-47.

[8]宋伟光.铜仁地区“三基”建设见成效[N].贵州日报,2009-03-24.

[9]魏泽奎,于立力.贵州公安民警与装备警犬存栏数比例跃居全国第一[N].贵州日报,2012-02-21.

[10]公庄保.贵州立足实际破解难题,加大警务保障力度 理顺机制保障基层公安工作需求[N].人民公安报,2012-09-24.

[11]肖加勋.贵州公安第一博架起警民信息高速路[N].法制生活报,2011-02 -28.

[12]李荔.贵州全省拉“天网”报警监控保平安[EB/OL].http://www.gz.chinanews.com/content/2012/08-25/18436.shtml.

[13]施公轩.六盘水市强力推进治安防控“织网行动”[N].六盘水日报 ,2013-10-17.

[14]杨艳.“两严一降”见成效 贵阳市2013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 18.20%[EB/OL].http://www.gog.com.cn/zonghe/system/2013/12/20/013008490.shtml.

(责任编辑:付传军)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of the Police System Mechanism in Guizhou

LIU Jin-tao
(Guizhou Police Officer Vocational College,Guiyang 550005,China)

With the vigorous support of Guizho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Guizhou police keep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ctive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police system mechanism.So far the following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complished:focus on policing model innova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e;put into the practice of law enforcement for the people and carry out the service-oriented policing;promote sinking the police and strengthen grassroots police configuration and basic work;implemen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e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security modernization;pay attention to team building and great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olice enforcement;enhance the fighting and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has been better.

the reform of polic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unshine projec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e strategy;policing model innovation

D631

A

1008-2433(2015)05-0100-05

2015-06-08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4SKZD01)的阶段性成果。

刘锦涛(1976—),男,湖南隆回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治安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治安与警政研究。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机关公安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