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

2015-03-26邓玉勇宋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海洋生物海藻海洋

邓玉勇,宋萍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青岛 266061)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

邓玉勇,宋萍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青岛 266061)

在描述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遵循“陆海统筹,联动发展,高端引领,错位发展,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生态优先,和谐永续”的原则,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未来发展应定位于国内最大、水平最高的海洋生物研发转化基地、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海洋优势产业的先行示范基地,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应包括海藻精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新材料等7个产业。为保证战略的实施,应从资源保障、创新能力、发展环境和人才体系等4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

1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胶南经济开发区的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500 hm2,已开发面积300 hm2。2013年,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2.4亿元,增长16.3%,其中主导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10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5.6亿元,增长39.1%,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增长43%。

目前,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土地投资强度达到2 984万元/hm2,单位产值能耗0.45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62 m3/万元。集聚区2012年被评为青岛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依托集聚区建设的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获得山东省批复,成为第一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产业园。

集聚区主导产业是海洋生物产业。目前,集聚区内已形成以明月海藻、南山海藻、瑞星海藻、聚大洋海藻等企业为主体的海藻精深加工产业,主要从事海藻加工、海洋药物和海藻应用研究;以琅琊台集团、海健堂、益和兴、德康海产、康大集团、圣元营养等企业为主体的海洋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

集聚区内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

2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优势

2.1 区位条件优越

集聚区地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核心区,山东省沿海产业带和山东半岛制造业“T”型发展轴上。依托黄岛区156 km海岸线,近4 000 km2海域面积以及董家口港的巨大带动作用,拥有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2.2 海洋资源丰富

集聚区所在的黄岛区,近海水域30万hm2,生栖鱼虾200余种,其中资源量大,分布广的有58种。历史上产量大、经济价值高的有鲅鱼、带鱼、乌贼、章鱼、黄鲫、鹰爪虾、海蜇、牙鲆、对虾、真鲷10种。潮间带生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周边海域潮间带和潮下带生物203种,其中动物175种,植物28种。年生物总量平均87.5 g/m2。动物种类中,有双壳动物45种,单壳动物35种,甲壳动物44种,多毛动物16种,棘皮动物10种,其他动物25种。植物中有绿藻4种,褐藻10种,红藻14种。

2.3 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近50年的发展,集聚区集聚了明月海藻、聚大洋海藻、科海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为主体,以海水养殖、海洋新材料与活性物质提取和海水养殖病虫害防治为辅,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在全国树立了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特色。海藻酸钠、甘露醇等海藻精深加工产品和DHA软胶囊、胶原蛋白等深海鱼类精深加工产品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集聚区已成为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4 发展环境良好

集聚区不仅具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还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012年黄岛区(原胶南市)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首次复核验收和省级生态市核查。作为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的基础,集聚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较好,98%以上的海域COD、活性酸磷盐、石油类及无机氮测值范围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1]。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区内仅签约入驻星级酒店就达11家,商务酒店30余家。

2.5 创新势头良好

近年来,集聚区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集聚区生物领域科技成果屡获突破,获得发明专利16项和省级以上重大奖项2项,其中“海洋水产蛋白、糖类及脂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十二五”头3年,集聚区入驻企业获得各类专利近7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目前,集聚区内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4个,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

3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链条尚需完善

尽管集聚区海洋生物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培育了一批创新型海洋生物企业,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产业集群,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企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尚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辐射能力有限,骨干企业对本地经济带动效果不明显。

3.2 海洋环保任务较重

海洋环境是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集聚区附近海域整体环境较好,但是在灵山湾底部和棋子湾附近,仍旧存在被石油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污染物污染的海域,海洋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近年来,每年的春、秋季均会出现局部海域污染状况。如,2013年春、秋季灵山湾和古镇口湾附近海域海水氮、磷污染状况相对较重,出现小面积第三、四类水质海域[1]。

3.3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集聚区内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了2.6%,但是研发投入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近年来,产学研创新模式已被许多区内企业所接受,然而,由于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不健全,企业技术内化能力的缺失等原因造成海洋生物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距离理想目标存在差距,创新成果优势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3.4 高端应用型人才缺乏

青岛市是全国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聚集了全国近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但是多集中于基础研究领域,具有研发背景及运营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严重不足。此外,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市场预测的人员更少,交叉学科的应用型人才紧缺。集聚区内海洋生物产业领域的人才规模、结构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致使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5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同属青岛市的崂山区、高新区等周边区市的同类产业园区纷纷抢抓机遇,强化措施,优化环境,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集聚区面临着更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此外,集聚区还面临着土地供应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企业融资不畅、资金短缺等问题。

4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选择

4.1 战略原则

4.1.1 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的原则[2]

坚持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的原则,将海洋生物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陆海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把海洋的资源优势与陆域的综合优势结合起来,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地空间海洋生物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动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4.1.2 高端引领、错位发展的原则

坚持高端引领、错位发展的原则,对标国内外一流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海洋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着眼高端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高端海洋生物产品,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海洋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围绕产业特色,明确产业定位,实施高层次的产业链招商,实现与周边区市海洋生物产业园区的错位发展。

4.1.3 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

坚持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改变生产要素投入方式,调整生产要素组合形式来增进集聚区产业发展效益。特别是要按照高标准、专业性的要求,实施社区改造,调整产业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关联性较高、产业间互动性较强的企业集中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4.1.4 生态优先、和谐永续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和谐永续原则,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蓝色文明观念,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同防同治陆海污染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产业发展以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前提,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的要求,逐步建立“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发展定位

未来,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应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产业为核心,以“做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空间布局、整合要素资源”为突破口,实现聚集区“研发+养殖+加工”三足鼎立的功能布局,推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加快海洋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海洋生物产业的创新能力,把黄岛生物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国内最大、水平最高的的海洋生物研发转化基地,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海洋优势产业的先行示范基地[3]。到2020年集聚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00亿元,其中海洋生物产业产值增加到390亿元,在集聚区工业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0%。

4.3 发展重点

4.3.1 打造2个百亿级产业

(1)海藻精深加工产业。立足海藻加工产业,加快海藻加工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海藻化工生产工艺水平,实现海藻加工工艺由化工提取向酶解生物转化技术的突破。推进高值化、精细化海藻加工转化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发展海藻酸、海藻酸盐、岩藻多糖等藻类深加工产品。研究推广海藻加工节能节水新技术、海藻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产业的闭链循环。

(2)海洋功能食品产业。在创新传统海洋动植物、海珍品综合加工技术,研发高值海洋精深产品的基础上,建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重点开发以海洋胶原肽钙、海洋生物源降压肽、海洋生物源抗氧化肽、特殊氨基酸、海洋脂类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海洋生物糖类衍生物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减肥食品、仿生食品、膳食食品、排铅食品等健康食品和功能食品。

4.3.2 培育3个十亿级产业[4-5]

(1)海洋生物新材料产业。提升传统海洋生物材料工艺水平,将海洋生物材料和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质纤维、海洋功能性材料、药物载体材料和环保材料等。

(2)海洋生物药物产业。积极引进科研机构,产业与企业联合开发抗肿瘤、抗艾滋病、抗老年性痴呆、抗动脉硬化等海洋创新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

(3)农用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工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集成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生产新一代农用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开发海洋多糖和蛋白(肽)类饲料添加剂、动植物专用制剂制药、农用生物肥料等农用海洋生物制品。

4.3.3 形成2个亿级产业[4-5]

(1)海洋生物酶制剂产业。研究生物酶解、溶剂萃取、减压浓缩、低温干燥等技术,提取海藻中活性成分,生产海洋生物酶制剂。重点开发工业用、食品用、医药用等海洋新型酶类及酶制剂,争取实现海洋生物酶及制剂的工业化生产。

(2)海洋化妆品产业。研究海洋活性肽、海藻糖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辐射、护肤润肤、保湿等方面特性,开发与生产海洋化妆品。重点开发抗衰老、美容、护肤等特殊功能化妆品。

同时,依托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商务服务、科技信息服务、设计创意、检测检验、生物医药CRO(合同研究组织)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海洋生物制造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为海洋生物产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生化实验服务以及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开拓、法律查询、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

5 黄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战略措施

5.1 加强要素保障

5.1.1 土地资源保障

在新项目用地指标上,优先保障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利用环保、财税政策,搬迁和淘汰效益差、能耗高、污染重以及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积极实施旧村和城中村拆迁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查找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原因,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存量土地。

5.1.2 投资资金保障

积极探索海洋生物产业投融资平台、渠道和开发建设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与相关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积极申报和利用国家海洋生物产业专项资金,鼓励设立、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海洋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5.1.3 环境容量保障

继续推进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鼓励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加强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的动态监控,采取措施淘汰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

5.2 提升创新能力

5.2.1 整合科研力量

充分协调与整合企业、科研单位的科研资源,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研发试验室、产业基地,共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5.2.2 成立创新联盟

以集聚区为基地,成立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共性研发平台,适时地引进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海洋仪器,提升技术共性平台的硬件设施。通过联盟实现多形式的合作创新,借助平台,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加快海洋生物科技的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

5.2.3 推动合作对接

举办集聚区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合作对接会,为集聚区产业孵化、产业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技术论坛、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产品展示会等有关海洋生物产业的推介活动,不断推进集聚区海洋生物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5.3 改善发展环境

5.3.1 创新招商模式

加强招商谋划,创新招商模式,综合运用产业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手段,做好招商工作。建立专业化的招商团队,强化主要领导对招商选资的核心作用,选择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向金融机构推介,最大限度地吸纳区外金融资金。

5.3.2 实施定向招商

锁定项目准入方向,实施以海洋生物产业为中心的蓝色产业定向招商。采取定产业、定对象、定载体的“三定”模式,沿海洋生物上下游产业链条,进行产业链定向招商,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或收购的方式,做大做强海洋生物产业。

5.3.3 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信息服务、公共技术创新服务、行业协会发展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管家式服务,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支持科技创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实施小企业成长“阳光100工程”培育创业服务。

5.4 完善人才体系

5.4.1 加大引进力度

围绕集聚区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模式,实施“海洋产业引智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采取“项目合作”“智力入股”“人才租赁”等方式引智引才,以“人才+项目+团队”的形式,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成果的领军人才团队。

5.4.2 实行专项扶持

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做好人才需求预测,落实青岛市、黄岛区已有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急缺人才,遵循“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针对引进人才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5.4.3 健全职业培训

依托大学科研区内的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职业培训基地,通过再就业培训中心、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在岗轮训等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打造高、中、低端立体化的职业培训体系。

[1]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201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EO/OL].[2014-05-15]. http://ocean.qingdao.gov.cn/ n12479801/n28192913/n28337806.files/n28337807.doc, 2014-5-15.

[2] 徐加明. 构筑陆海产业统筹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和对策研究[J]. 理论学刊, 2012(3): 15.

[3] YUAN Q M, QIN C C, FENG D.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marine industry in coastal provinces in China based on niche theory[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869: 35-38.

[4] 姜国建,文艳.世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06 (4): 45-49.

[5] 顾其胜,位晓娟.我国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材料进展, 2011,30(4):11-15.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产业链模块化趋势下服务型制造网络的演进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13CGLJ10);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岛市创新要素配置与成果评价机制研究”(QDSKL1401053).

F74

A

1005-9857(2015)04-0098-05

猜你喜欢

海洋生物海藻海洋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海藻球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海洋生物
海藻与岩石之间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麻烦的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