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
2015-03-26
岁序更新。春风疾劲。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顺应新期待的改革举措相继启动,满足新需求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民生为本,富民惠民。以富裕覆盖贫穷,以文明覆盖落后。“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过去的2014年,民生成绩单格外厚重:
这一年嘎查乡村是忙碌的,从杜尔伯特草原,到腾格里沙漠腹地,17万户农牧户拆除危旧房乔迁新居;
这一年农民牧民是欢乐的,无论边陲村落,还是偏远牧场,近百万人扔掉挑水扁担饮上安全水;
这一年农村牧区的老人是幸福的,养老、看病、低保有了更足底气的保障;
这一年嘎查乡村的街巷美了绿了亮了;广播电视不但进了村还入了户;孩子们的校舍宽敞明亮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走进了农家院落。
“增进福祉,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深改元年民生工作加速度。
“幸福指数”“美丽乡村”“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共设施服务均等化”正由愿景步入现实。
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8337”发展思路的倾力“抓手”,必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解民忧,以富裕覆盖贫穷
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内蒙古要想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重拳出击”,不仅要尽快解决好农村牧区的贫困问题,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还要尽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各族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内蒙古保持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基本前提。
事实上,贫穷的鸿沟存在。全区31个国贫旗县分布在7个盟市;全区集中连片特困带上有8个旗县;全区还有26个区贫旗县;全区至今仍有贫困人口上百万。近年来我区在扶贫攻坚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群众也得到了更多实惠,但总体上民生状况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差距。
事实上,落后的现状存在。尽管内蒙古城镇化率已达57%,但仍有1464万农牧业户籍人口,其中超过1000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长期以来,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滞后,农牧民群众在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养老、出行和购物等方方面面,与城里人不可“同日而语”。
何况全区102个旗县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各有差异,发展基础、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指日可待。没有农村牧区和困难群众的小康,内蒙古就不可能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启动实施,说到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民生导向,填贫穷“鸿沟”的同时,补落后“差距”。着力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改善广大农村牧区突出的民生问题,为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利用3年时间,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以富裕覆盖贫穷,以文明覆盖落后,这是本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自治区党委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全区各族人民献出的一份实实在在的厚礼——
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实现城乡公共设施服务均等化,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
2014 ,实施第一年。立足实际,全区“一盘棋”,集中力量统筹推进:
整合资源抓民生。把各种民生政策、民生资源、民生资金有效整合起来,提高民生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变职能交叉管理的工作局面。
突出重点抓民生。从急需解决而又办得到的事情做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解决农牧民在“衣食住行”等十个方面最需要、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
细化方案抓民生。排定的每一项工作,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时序进度、阶段目标、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工作任务细化到子项目,量化到最基层,落实到每个乡村和千家万户。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下狠劲、出实招、用真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做成民生工程,向广大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顺民意,以文明覆盖落后
民生工程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辞旧岁,迎新春。四面八方打工者回到故乡,喜悦扑面而来:
回家的路顺畅了,宽展的路进了嘎查村;家敞亮了,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街巷变得规整干净了;安全饮水直接进了庭院灶间;广播电视不但进了村还入了户;足不出村,就可以看病、购物、上学、入托了……
春寒依然料峭,四子王旗东八号乡互助养老院的老人们,笑容舒展而温暖:“如今养老比城里人也不差啦!”政府统一建房,40平米一户,水、电、广播电视俱通,有洗澡间、卫生间,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便民超市也一应俱全。起居舒适、出行便利、生活无忧,居家式社会统一养老,让一生劳碌的农牧民在晚年享受到了期盼的幸福生活。
老有所养是民“忧”,是民生“焦点”。在农牧区,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空巢、独居的老人逐年增多。如今在全区很多旗县,老年人住进了互助幸福院。以“国贫县”“区贫县”居多的乌兰察布市,通过调整优化村镇布局,撤并“空心村”“老龄村”,整合农危改和民政各方面的项目、资金,每个旗县都建起多个互助幸福院,成为农村社会养老创新的一大亮点。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
4.3亿元资金集中投向连片试点项目,促进连片特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6亿元资金专项用于400个嘎查村实施的整村推进工程,解决25万人的稳定脱贫问题;启动实施“三到村三到户”工程,为每个贫困嘎查村投入45万元扶贫资金,全区2834个贫困嘎查村受益。
一吨“暖心煤”、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一万元贫困大学生助学金……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出的活力,也转化为民生工作的推动力——我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工作成效显著,压缩出的24亿元“三公经费”,也全部用在“刀刃上”——最需要关注的农村牧区,最需要关照的农民牧民。
民生导向,其实就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导向。前所未有的民生投入覆盖了自治区近万个嘎查村,为农牧民的幸福感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幸福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工程实施中,干部和群众共商发展大计,住房要重建还是维修,村里的路该修多宽多长,便民超市建在哪个位置最合适,没有了武断、强迫、包办,群众高兴,工作顺利,干群关系十分密切,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在实践中得到切实改进。
全区各地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共同行动:
——包头,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结合,村庄规划中囊括了产业发展规划、居民住宅及生产设施的布局规划;加快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解决好污水、垃圾处理和环境绿化等问题,彻底改善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整体提升农村牧区建设水平。
——乌兰察布,“十个全覆盖”工程规划与全市村镇体系规划紧密结合,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互助幸福院建设、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规划紧密衔接。
——兴安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扶贫攻坚、生态移民紧密结合,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通辽市,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村镇建设在规划中科学对接、统筹实施,注重融入历史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元素和民俗风情。
……
“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北疆亮丽风景。
惠民生,新常态下新起点
城乡区域发展相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既是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内蒙古不负重托。经济增长减速度,民生改善加速度,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去的2014,“十个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在4050个嘎查村完成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民心工程已经大见成效。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在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暨全区经济工作议上,齐心协力搞好“十个全覆盖”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重点话题:
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建设如何既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又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开发与村落建设规划如何科学对接、统筹实施,使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实施“十个全覆盖”的过程中,如何同步谋划好扶贫攻坚、现代农牧业、通村公路、乡风文明、文化旅游等建设,实现整体布局、梯次推进、全面进步……
困难与目标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
王君书记信心坚定:“实施‘十个全覆盖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的有效举措。这一工程越往后任务越重、难度越大,我们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劲头抓好落实,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既是一种执政理念,更是一种施政安排,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适应新常态、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的勇气和精神风貌——
“搞好‘十个全覆盖,进一步奠定我区今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越是进入攻坚阶段,越要有‘啃硬骨头的思想准备。”
“帮助各族农牧民群众真正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绝不能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科学规划和行动决心。”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自治区正多措并举;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自治区正奋发有为:
“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加快建设‘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六道风景线,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新状态适应新常态,新作为推动新发展,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执笔:张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