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策略

2015-03-25黄敏怡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有效策略

黄敏怡

摘 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改善计算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计算热情,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关键词:算法算理;计算习惯;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31-0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培养孩子良好计算习惯对于学好数学更为重要。因为,学生认识数后,接触最多的就是数的运算,不管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是空间观念的养成,最终都要落实到计算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呢?我在本课题研究中实施了如下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教学

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算法和算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算理中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例如,教学分数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算理,把同样大的两张方纸平均分成8份,把各自的阴影部分剪下来拼一拼,看它刚好是方纸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分数计算的方法是同分母的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而算理就是1个加上5个等于6个。这样教学,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真正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简算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25×(40+8)=25×40+8=1008=108”这种算法,这样的错误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已有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理解简算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让学生理解算理的:25×(40+8)表示一共有48个25,可以看成40个25与8个25相加是多少,结果是1200。简算过程25×(40+8)=25×40+25×8=1000+200=1200。这样教学,学生很快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掌握了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方法。

二、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三、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算、检验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及时订正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查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4、培养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5、注重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7、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要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刻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改善计算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计算热情,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有效策略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农村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