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影评人都恨迈克尔·贝?

2015-03-25白面包

世界博览 2014年14期
关键词:炫技战警拷贝

白面包

《变形金刚4》6月底如期上映,影片在北美多地却遭遇密集的口碑差评轰炸,部分美国媒体甚至给该片打了零分。与口碑表现相反,影片在中国内地、北美的票房火爆。在中国内地,迈克尔·贝的这部新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不仅影院人山人海,就连电影购票网站都出现登录人数太多而导致的瘫痪,6天票房已接近10亿人民币。

为何迈克尔·贝的电影作品总是会陷入高票房低口碑的怪圈当中?总结下来,迈克尔·贝导演被影评人嫌弃的理由大致可归纳为“六把刀”,包括爱炫技、没节操等坏毛病。那么,观众为何这么喜欢贝导演呢?大概也可归纳出他的电影“三板斧”,虽然招式不新,但总能讨得观众欢心,可谓屡试不爽。(有些中国网友给迈克尔·贝取了个带谐音的绰号“卖拷贝”,某种程度上还真能总结他的作品特点:负责贩卖拷贝和票房,电影质量嘛,排第二。)

影评人投向迈克尔·贝的“六把刀”

1、爱炫技:成也炫技,败也炫技。炫目的运动镜头,凌厉的剪辑风格,火爆的特效场面,在最新的《变形金刚4》中有完整的展现。这一切现代观众津津乐道的爆米花场面,看着的确让人爽。这些都是以前迈克尔·贝在拍广告和MV时积累下来的三板斧,现在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成为其基因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爱炫技的特点,迈克尔·贝从来没有变过。相比之下,迈克尔·贝的叙事能力倒是逐渐在变化,而且越变越差。故事敷衍,人物角色脸谱化,逻辑漏洞一堆,所有这些让“爱炫技”变得越来越讨厌。

2、没节操:为了卖广告,剧情、逻辑统统可以靠边站。德克萨斯大沙漠里用中国的银行卡取钱不是问题,在美国喝中国奶饮料不是问题,为了赚钱统统不是问题。但迈克尔·贝的电影,近些年出现了大量的低俗无聊内容,与没品植入广告相映成趣。比如大胸辣妹在火焰中奔跑,出现一次也罢了,一次又一次地用,就没有新鲜一点的?再比如,变形金刚下体挂着两个钢蛋蛋(《变形金刚2》)晃来晃去。喂,你不是在拍B级片啊,你拍的是一线大咖加盟的亿元大制作,压根不需要用这些低级的东西好不好?

3、老三样:从《绝地战警》到现在也有20年时间了,迈克尔·贝的绝招还是那几样。滥用慢镜头,滥用广角,滥用爆炸。无休止的爆炸,毒贩杀警察也爆炸,克隆人逃命也爆炸,美国军队的叛乱分子也爆炸,外星人也爆炸,大家铆足劲抓紧一切时间爆炸。然后头戴无敌光环的主角们,用优雅的慢动作从爆炸中逃生。这就说到了迈克尔·贝的第二板斧:慢镜。平心而论,用慢镜头来表现激烈的动作场景的确是很牛的创意。迈克尔·贝把这招运用到了娴熟的程度,以至于后来这都成为业界通行的玩法了,迈克尔·贝也多了不少慢镜头打斗的徒子徒孙。

4、点儿背:客观地讲,迈克尔·贝的早期生涯里,媒体界、影评界对他还是赞扬大过批评的。潮水般的恶评始于《珍珠港》,在这部表现残酷历史的战争大片里,迈克尔·贝把炫技和招摇表现到了极致。他个人非常自得的镜头就是表现一颗炸弹从日军飞机上落到美国军舰上,并引发连环爆炸,美其名曰“炸弹视角”。迈克尔·贝压根没心思去思考战争和人性,《珍珠港》就是让他个人撒开了玩的巨额爆炸游戏。从此,批评迈克尔·贝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反正他也的确没心思表达内涵,作为影评人骂一骂他总是没错的。

5、脾气差:迈克尔·贝是少数几位视媒体为无物的导演,“我的公关我作主”。他是最早运用互联网表达心声的导演之一,在脸书和推特还没火爆之前,他就会娴熟地运用个人网站来“回击”不利于自己的言论。

迈克尔·贝说话经常不留情面,但也因此博得了“直率”的名声,事实上拉拢了一批忠实粉丝。在《环太平洋》公映之前,导演德尔·托罗和迈克尔·贝互相呛声,都帮助对方起了宣传作用。

个性、率真是双刃剑,固然能帮助迈克尔·贝博得名声,但也能招致大批人的恶感。虽不至于像乌维·鲍尔那样和影评人“约架”,但他经常和影评人对呛,比如这次《变4》恶评后,“卖拷贝”又说了句逻辑有问题的反驳“最大的批评者最终也得看变形金刚。”

6、没节制:这点特别好理解,电影拍得太长了。为了那些舍弃不下的追车、爆炸、慢镜、特效,迈克尔·贝不在乎把电影拍得无比冗长。

2001年的《珍珠港》长达183分钟,2014年的《变形金刚4》长达166分钟,2003年的《绝地战警》只是一部以城市为背景的街头动作片,居然也能拍出143分钟。

天知道还有多少删节片段是迈克尔·贝反复咬牙,才给剪辑掉的。

迈克尔·贝“三板斧”普通观众受用

迈克尔·贝常常展现自己的傲气,一方面是公关技巧,为了彰显个性博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战绩斐然,说白了就是票房好观众买单。得承认,人世间的大部分观众,去影院的追求都比较单纯:要看得爽,要花钱值。迈克尔·贝恰恰在观众体验上做得非常棒,“三板斧”耍得精妙。

1、爱爆炸:爆炸多,影评人觉得烦,但观众觉得钱花得值。

“卖拷贝”的爆炸跟其他人的爆炸不一样,以前炸汽车,现在炸宇宙飞船,次次都会给人惊喜。从《勇闯夺命岛》到《变形金刚》系列,迈克尔·贝的爆炸场面次次都能让观众感到全新的震撼。

2、画面美:没错,广角大场景是用得多。

但也看着心旷神怡不是?迈克尔·贝非常喜欢“magic hour”镜头,即专注于拍摄日出和黄昏的镜头,这样会让画面非常美丽,在《珍珠港》《变形金刚》系列中都能看到。(但这种镜头也被“卖拷贝”滥用,一部电影里,主人公恨不得隔三差五就在夕阳下晃几圈。)《绝地战警2》高速公路上翻车、爆炸,视角跟着轮胎转,这些都是其他电影里很少见到的。

要知道,观众不像影评人那样一年看几十部电影,所以迈克尔·贝展示给他们的,总是新鲜刺激的。

3、题材巧:迈克尔·贝选择的电影题材,都是高度概念化的。

高度概念化是美国影视业的一个术语,指代那些非常规类型的背景设定。比如迈克尔·贝公司操盘的新美剧《最后战舰》,就是一部高度概念化的作品,故事讲述全球人类遭遇病毒几乎死光了,一艘去冰天雪地执行任务的军舰意外躲过这场灾难,成为拯救人类的最后希望。endprint

回过头来看迈克尔·贝的作品,在选材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过人之处,利用当年越狱犯去攻破监狱(《勇闯夺命岛》);躲过重重追杀,男主角才发现自己是克隆人(《逃出克隆岛》);宇宙飞船用核弹去炸飞小新星,(《绝世天劫》)。高度概念化作品光是凭借故事梗概就能吸引人。电影没上映呢,已经先声夺人了。

迈克尔·贝影坛屹立不倒的原因

1、影片投普通观众喜好

文章后面我们列出了迈克尔·贝导演电影的所有票房,总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市场喜欢、帮老板赚钱,这就成了迈克尔·贝屹立不倒的最直接原因。即便他自己哪一天不想干了,说出了“《变形金刚》只拍三部曲”这种玩笑话,贪婪的资本家也会推着他前进的,这不,违背诺言又拍了《变形金刚4》,没准《变形金刚5》还是他。

2、能用有限投资制作出大片来

迈克尔·贝除了是个能赚钱的导演,还是一名优秀的省钱专家,资本家青睐的靠谱制片人。他总是能在有限的预算内,赚更多的钱。

直接看数字吧,其处女作《绝地战警》制作成本1900万美元。同年跟《绝地战警》票房不相上下的几部电影,《勇敢的心》制作成本7200万美元,《12只猴子》制作成本2900万美元,《导火线》制作成本6000万美元。

再看数字,2007年《变形金刚1》制作成本1.5亿美元。同年北美票房差不多的电影《蜘蛛侠3》制作成本2.58亿美元,《加勒比海盗:世界尽头》制作成本3亿美元。

换了谁是投资人,都会常年把迈克尔·贝当大爷供着。

“卖拷贝”省钱省到什么程度,譬如《变形金刚3》一小部分镜头被曝光取材于他2005年执导的《逃出克隆岛》,将他2001年执导的《珍珠港》画面进行“回收利用”到《变形金刚》中。

3、“卖拷贝”接手项目很难失败

迈克尔·贝背后永远站着一个靠谱的制片人,操盘能力极强。即便是《逃离克隆岛》这样的失水准之作,全球票房也达到1.6亿美元,DVD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早期的杰瑞·布鲁克海默为迈克尔·贝保驾护航,也直接给他了锻炼发展的空间。而《变形金刚》2007年第一集斯皮尔伯格直接当制片人,也让影片水平成为系列最高的一集。

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体系完善,“卖拷贝”个人水平即使不进步,最终出来的“产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像《变形金刚》系列,由于制片人和资本的手伸进来太多,影片过度商业化的”罪“也不能完全归到”卖拷贝“一个人头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炫技战警拷贝
单杠上的花式炫技
充满“炫技味”的发烧级耳机 SHURE AONIC 5隔音耳机
《X战警:黑凤凰》 第一部正反派都是女性的超级英雄片
X战警20年,不轻易挥别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浩瀚星海 谁与争锋!——星辉RS战警系列太空1号
VIDEO
Windows系统下强化容错拷贝命令的实现
基于硬盘还原卡的数据传送技术在高校网络机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