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小魔方
2015-03-25江苏如东县实验幼儿园王桂云
■ 江苏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王桂云
玩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小魔方
■ 江苏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王桂云
德国当代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20世纪中期获得空前发展,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这个类似于棋盘的图名为“十六字格”,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中声势教学的图例,用来训练幼儿的4/4节奏及拍率,即一格一拍(空格为休止),幼儿可以按各种顺序练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也可以分两声部或四声部从不同方向练习,对训练幼儿节奏,培养幼儿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创造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别看这小小的十六格和十二个黑点点,在教师的眼里却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也许是“动物音乐魔方”,也许是“蔬菜小屋”或是“水果乐园”……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图上每行每列都是填三个空一格,又类似于智力游戏,因此,将“十六字格”设计成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极好的运用范例。
一、小组合作,拼贴游戏“动物魔方”
首先,我给每一桌的幼儿提供一张十六空格图(如图1)和十二个动物小贴纸(每一桌都一样),并提出要求,每一横排和每一竖排都只能有三个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相互合作并讨论,寻找规律,四组就会出现不同的排列结果。因提供的卡通动物特别可爱,再加上这又是幼儿共同完成的作品,幼儿特别有成就感,欢呼雀跃地举着自己的作品。
(图1)
不仅如此,当我将幼儿作品一一在黑板上展示时,它便成了这节音乐活动的 “音乐图谱”,这些由幼儿投入感情、亲手制作的教具,避免了传统音乐活动中完全从成人角度出发制作教具的弊端,引导教师从幼儿的经验及知识水平出发,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可谓是“取之于幼儿,用之于幼儿”,“音乐图谱”充满千变万化与无穷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一场音乐盛宴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语言引入,幼儿演奏 “音乐图谱”
奥尔夫主张将语言融入音乐教学,将说话作为音乐的起步教学,会使幼儿感到非常亲切,无需专门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准备,就可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
幼儿从学比较简单、熟悉的小动物叫声开始,再到比较复杂声音的模仿,这种学习方式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活动开始时,将幼儿的卡片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按老师提示的四拍子,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空格处即休止处不发声,让幼儿学会控制。先是本组的音乐图谱,再是其他组的。幼儿亲自参与,自行设计,即兴地表现自己的作品,这种表现来自于内心的需要,幼儿在不经意间了解“动物音乐魔方”中的奥秘,不知不觉中学会4/4拍的节奏,并读懂“音乐图谱”,为下面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三、图示引领,探索图谱多重含义
(图2)
奥尔夫的“十六字格”就像那变化莫测的月光宝盒,有着无穷的魔力,让人沉浸其中,不断幻想、创造、体验。对幼儿而言,形象简洁的箭头图示是幼儿常见且易理解的,把箭头图示按幼儿刚才练习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在图谱上面(如图2),这时一名幼儿说“为什么不能从下到上呢?”一句话提醒了我,为何不能举一反三呢?幼儿开始自由讨论,“可以从右到左”,“还可以先从前到后,再从后到前,像蛇一样爬来爬去”……在幼儿的热烈讨论后,我拿出了箭头图示,让每组幼儿一起摆放,并鼓励他们摆的与别人的不一样,就这样又创编出更多的方法(如图3)。
(图3)
当我将箭头图示一一对应地摆放在他们的音乐图谱上时(如图4),无需再去教授,幼儿已经能按箭头规律自己打节奏,此时,教师只要给他们一个四拍子的提示,幼儿便能顺利地完成不同的图示,节奏练习竟可以变得如此简单有趣。
(图4)
四、声势参与,动作演绎图示图谱
所谓声势就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幼儿园常用的声势有:拍手、跺脚、拍腿、弹舌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幼儿创编出的各种童真拙趣的身体动作与表情进行表现。
有了音乐图谱和箭头图示一一对应的展示(如图3),幼儿一目了然,按图示打节奏就显得太简单,必须有新的挑战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四组音乐图谱分别用不同的声势动作根据箭头图示方向来打节奏,如:小狗魔方用拍手动作、小猫魔方用跺脚动作、小羊魔方用拍腿等,对幼儿来说,只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听效果。不仅如此,我还和幼儿一起尝试多声部演奏,四组幼儿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分别与不同的图谱同步合奏,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这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幼儿慢慢找到了4/4拍的节奏感。
五、器乐介入,丰富音乐节奏活动
当身体动作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时,必须有新的刺激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乐器无疑是最好的。如何将乐器与图示结合起来呢?我们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箭头分别表示铃鼓和圆舞板乐器(如图5),在箭头图示的指示下进行演奏。继而让幼儿指挥演奏,箭头图示从易到难,乐器从轮流演奏到合奏,对幼儿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但幼儿喜欢。当我们能顺利地完成器乐演奏后,给他们提供四拍子的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图5)
总之,“十六格节奏训练法”形象生动,稍作改编便能成为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活动中,鼓励幼儿不断地创造,使每个环节都处于生成状态,更具主动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也遵循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提倡的“原本性音乐”的原则,即“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这一切都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节奏教学模式”,没有最终的定稿,而是永远在发展中、在行进中、在流动中。
附:教学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
动物的魔方小屋
活动目标:
1. 在演奏中体验创作与合作的快乐;
2.感知4/4节奏拍率,能看各种图示打节奏;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制作十六格节奏谱和图标。
活动准备:
十六格纸板(每桌一张);猫、狗、鸡、鸭贴画各12个;卡片纸、箭头贴画若干;铃鼓、圆舞板若干。
乐曲:《土耳其进行曲》、《单簧管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合作游戏“给动物找家”
(出示图1“魔方小屋”)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神奇的音乐魔方小屋,(教师将四面拆开)看一看(出示其中一面),小屋的房间是什么样的?(让幼儿发现横四排,每排四间;竖四排,每排也四间)
2.师:小屋里住着小动物们,每排住三个,横排竖排都是三个,请你们四人一组合作排一排房间,看哪一组最快。
3.幼儿分为四组合作操作,教师用语言提示。(播放背景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二、展示作品,幼儿模仿练习
(将幼儿卡片依次排列在黑板上)
1.师:小动物们都住进了音乐小屋,他们是不是三个一排呢,我们用小动物叫来检查检查好吗?空格的地方跺一下脚。(教师有节奏地点格子,每组幼儿有节奏地学动物叫检查卡片)
2.分别用相应的动物叫来检查另外几组图片,让幼儿仔细倾听、感受4∕4节奏,强调空格处停一拍,幼儿练习。
三、设计箭头图标,幼儿尝试练习
1.师:刚才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学小动物叫的,现在我们用箭头标记(图2)来表示。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你能用箭头图来表示吗?
2.幼儿分组合作设计箭头图标。(如图3)
3.分别摆放在相对应的卡片上面。(如图4)
4.幼儿分组用不同声势(如拍手、跺脚、拍腿)来看图标顺序打节奏。
四、出示特殊图标,运用两种器乐练习
1. 幼儿认识特殊图标,知道红、黑色分别代表铃鼓和圆舞板。(如图5)
2. 运用乐器一起看图轮流演奏。
3.认识两种标记的演奏法。(如图6)
(图6)
4.在黑板上一一展示新的红黑图示,教师指挥,幼儿用两种乐器看图轮奏和合奏。
五、播放音乐《土耳其进行曲》,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换图用器乐来演奏。
2将四种不同的红黑图标同时摆放在四个魔方小屋下方,幼儿再次听音乐看图标完整演奏。
六、延伸活动:魔方变变变
1.将幼儿制作的图片和图标合成正方体魔方,任意抛起,让幼儿看图演奏。
2.将游戏材料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随时游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