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2015-03-25吕绍昆
吕绍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吕绍昆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成功45例,成功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介入治疗能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高,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该疾病的特征就是具有进展性,其是由不稳定斑块破裂而产生的,导致患者冠状动脉中形成血栓,进而造成患者有严重心肌缺血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分别以常规药物方法与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8~75岁,平均(66.8±2.6)岁;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6~76岁,平均(68.6±2.8)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替罗非班静脉推注,其剂量为10 μg/kg,在30 min时间内完成推注,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患者首次剂量应减半,然后以每分钟0.15 μg/kg剂量对其行微量静脉泵入,共对患者持续进行36 h。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介入治疗,患者在发病24 h以及入院之后的48 h之内对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手术前使其常规口服氯吡格雷,其剂量为300~600 mg,并使其口服阿司匹林,其剂量为300 mg,在发病1周之后,对于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使其口服氯吡格雷,其剂量为每天75 mg,并使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其剂量为每天300 mg,从而对其行急性抗凝血与抗血小板及抗心绞痛等治疗。在手术之后以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行皮下注射,其剂量为每天80~120 mg,其注射周期为4~8 d,并使其继续每天口服75 mg阿司匹林及300 mg肠溶阿司匹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55例,治疗成功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成功45例,治疗成功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5)。
2.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
3 讨论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言,其临床表现一般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其冠状动脉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特征比较相似[1]。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造成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进而导致血小板凝集以及形成血栓,将冠状动脉阻塞。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由于轻微血栓与炎症以及不完全冠状动脉痉挛等一些病理因素也参与其中。该疾病发生时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大多是因为冠状动脉破裂造成血细胞凝胶,进而有血栓形成,对冠状动脉阻塞而造成的。对于此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言,其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尽早行冠状动脉重建术[3]。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曾以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得到有效临床效果,可使患者寿命得到有效延长,同时能对患者左心室进行保护。但是以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其治疗有效率比较低,血栓的溶解速度比较慢,血栓在溶解之后有较明显病变处狭窄存在,因此并不是特别理想[4]。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一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但是该手术方法在临床上还未被熟练掌握,并且该手术方法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手术所造成的创伤面积比较大,手术并发症比较多,因此在临床上并不常用[5]。目前而言,对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理想的方法。该方法所具有的优点就是手术时间比较短,能够得到较好的溶栓效果,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面积比较小,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较理想方法[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1)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成功45例、成功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5);(2)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对于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而言,不稳定斑块破裂也在其冠状动脉中存在,造成该类患者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就是血小板聚集,所以,冠状动脉介入方法也是治疗该类患者的一种较理想方法[7-8]。
综上所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介入治疗能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高,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1] 匡小虎,张抒扬.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2(1):15-18.
[2] 孙洁,包宗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24(4):533-536.
[3] 吕永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J].吉林医学,2014,21(6):1213-1214.
[4] 韩雅君,卢薇,刘桂滨.介入治疗自发冠状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26(4):256-257.
[5] 孙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4):40-41.
[6] 高泉水,方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33(10):133-134.
[7] 吕渭辉,陈纪言,阮新民,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IL-6、IL-8及CRP的变化[J].广东医学,2010,15(14):1969-1970.
[8] 陈爱兰,陆东风,何文凯,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小板活性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35(35):22-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17
云南 655001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吕绍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