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膜应用大国向膜技术强国转变
2015-03-25高从堦
文/高从堦
从膜应用大国向膜技术强国转变
文/高从堦
膜产业被国家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膜工业在国家大力支持、市场需求激增的大好形势下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膜技术发展最活跃、膜工业增长最快、膜应用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
“十二五”期间,中国膜工业产值以年均24%以上的速度增长,2014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预期设想。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大批产品和工程化技术被国外客户采用,中国膜产品纷纷进入国际市场。
“十三五”期间,中国膜工业协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年均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0%,到“十三五”末产值规模再翻番,达到2500亿~3000亿元,膜产品出口产值每年超过100亿元。要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的格局,其中龙头企业要实现“10、20、30”的目标:培育10家年产值50亿~100亿元的企业、20家年产值10亿~50亿元的企业、30家年产值5亿~10亿元的企业。
“十三五“期间,膜技术创新应有新的突破,实现由膜应用大国向膜技术强国的转变。其中反渗透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反渗透膜国产率达到40%~60%;纳滤膜、超滤膜和微滤膜(含MBR)质量实现新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80%。
在离子交换膜方面,开发出面向化工、冶金、生物工程等要求的高性能分离膜。其中氯碱工业用的离子膜产业化,膜电阻和跨膜电压等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实现30%~50%;燃料电池膜研究实现新突破,形成产业化并大力推广应用;实现工业用高性能双极膜装备产业化,并大面积推广应用;针对酸碱回收,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渗析和电渗析设备并产业化应用。
在光电膜方面,强化锂电池隔膜的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升级改造,改变目前只能生产低端锂电池膜的现状,尽快实现中高端市场需求的隔膜材料国产化;加快液流电池隔膜材料国产化的进度;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需求,开发双向薄膜,提升EVA膜性能。
在气体分离膜方面,重点是CO2等酸性气体分离膜,空气中PM2.5的分离膜,及富氮、富氧、脱湿、氢和有机蒸气回收等分离膜的产业化等。
此外,要大力开发各种适合于不同条件下的特种分离膜。开发出2~3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种分离膜材料,实现推广应用,促进老旧传统工业的技术升级及创新;用先进的膜技术促进各种工业废水、废液中宝贵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在膜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重视膜原料及配方的研究。力争研制出5~6种新型膜用基础材料,使其中2~3种实现产业化,包括PVDF国产化率超过60%;研制出高性能、抗污染、抑菌等新型功能膜材料的配方5~6种,使其中2~3种实现产业化。
要实现“十三五”中国膜工业产值翻番目标,还需要国家采取一些保障措施。一是鼓励支持技术创新。依托骨干企业,示范建设几家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支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模式,加强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形成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大公司或企业集团;支持和引导百家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三是制定完善膜行业标准。健全膜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膜产品和工程企业资质认定和特许经营权制度;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完善膜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和相关联盟的作用,开展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借鉴引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推动膜产品标准修制定。
四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利用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综合采用财政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多种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膜工业市场;探索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
通过“十三五”的努力,中国膜工业不仅要力争实现产值翻番目标,同时还要为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和未来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产业化基础。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