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定向对接施工工艺研究
2015-03-25边亚平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陕西榆林719319
边亚平(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陕西 榆林 719319)
定向的对接主要是需要螺杆的钻具去做为动力,然后配合着随钻的测斜仪的定向测斜功能去进行的,这种定性能够在上千米以下的盐岩层中去完成两口井之间的相互的对接还有联通,而且还是可以在目地的盐层去进行水平的钻进可以超出上百米的距离。这种项技术的应用减不只是减少了卤水的生产上的成本,同时还增大了采卤的产量以及开采的范围,这种工艺使生产的效益取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1 主要施工设备及仪器
1.1 钻机
选择的是TSJ-2000E型的水文钻机,这款水文的钻机的有着很大的功率,同时它的扭转的距离也非常的强,同时在转动上比较平稳,而且操作上也是很简单的。它的钻速还有给进的压力都是可以在相对比较宽的范围中去调整的。尤其是它的转盘,这个转盘能够满足定向的钻进中对钻具无旋转还有复合式的旋转的两方面的要求。
1.2 螺杆钻具
螺杆钻具可以说是一种以钻井液去做为动力液的一种的井下的动力钻具,螺杆钻可以说是一种容积式的马达。泥浆泵所泵出的钻井液从钻柱开始进入到螺杆钻具的马达,然后在马达的两头就形成了相应的压力差,去推进马达的转子的旋转,然后把扭转的距离还有转速去通过万向轴以及传动轴去送到钻头的地方。如果利用螺杆钻这样的特点能够去完成定向井还有水平井的钻探施工。
1.3 随钻测斜仪
随钻的测斜仪的功能是随钻测斜还有随钻定向。主要是由三个加速度计还有三个磁通计所组成的,前者是能够感受到重力的加速度在三个的方向上的分量,后者感受的是地磁在三个方向上的具体分量。测斜仪跟地面解调器进行配合然后通过供电的电缆把脉冲信号再传输到地面上。最后再从地面计的算机去把脉冲的信号转化成数据然后在进行工具面以及井斜还有方位和温度相关量的计算,可立刻的向操作人员提供钻孔钻进的轨迹参考的数值。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为了解陕北镇川西北和榆林市神木县锦界勘查区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O1m5)岩盐体的赋存、矿体的埋深,矿体规模及矿体形态的分布情况,以及上部地层含煤、油、气情况,同时获取水文地质资料。施工水平井与北探1井盐槽对接连通,形成一个对接连通井组。
2.2 工程施工
2.2.1 直井段的保直钻进
这个井段应该严格的控制钻塔天轮还有立轴以及孔口的各中心线的位置要处于同一条支线上,同时还要经常性地用水平仪还有经纬仪去进行校对,预防因为设备问题所造成的孔斜。钻具按照满和刚以及直的要求,在钻头上等间距去设置比钻头的直径稍小的稳定器,按照进尺还有岩石硬度等相关的因素对钻压和钻速去进行规范性的要求。
2.2.2 强造斜钻进工艺
强造斜阶段爷就是增斜的阶段,它是从垂直的井段进行施工完成之后开始的,这一阶段的施工全都是使用螺杆动力钻具去进行完成。然后钻井也就会以循环的方式去经过动力钻,并且对动力钻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带动动力钻头去进行转动然后将岩石击碎。而动力钻具以上的整个钻柱是都不进行旋转的,这样的特点对于定向造斜可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2.3 水平段保直钻进
为保障和靶井的对接,施工的钻井的钻进的方向是不可以发生变化的,而且钻井的中心线一直都要在第四盐层中,不可以偏离出目的层。钻井在进入第四盐层的时候所用到的保直的组合钻,这种组合钻以及强造斜组合钻,他们两者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所用的螺杆钻具技术的参数不同,这个阶段钻进选用的螺杆钻具弯度比较小,主要是为了是尽可能的去保持钻井的倾角不发生变化。
3 结语
3.1 可靠的施工上的设计,尤其是定向的造斜段的设计是全部工程能不能顺利的进行施工的前提条件。
3.2 直孔段施工进度是不是应该以这段的偏斜的情况去影响下部造斜段的设计和施工。
3.3 测斜还有准确判层是全部的定向对接工程的关键环节,只有进行准确的钻孔轨迹还有地层的定位才可以为下一步的定向钻进的设计还有施工提供一个可靠的科学的参照。
[1]周龙昌,吴天乾,占从容.复合钻井用新型金刚石钻头研制及现场试验[J].石油钻探技术,2014.
[2]沈忠厚,黄洪春,高德利.世界钻井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李东方.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J].化工管理,2014年08期.
[4]张金成.“井工厂”技术在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14.(1):20-25.
[5]张姝,王滨,柏久阳等.高精度焊接变位机定位系统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2(3):108-109.
[6]王建,杨银桂,姜剑宇.旋转定位座焊机焊接头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0(11):107-108.
[7]杨保海,刘庆.基于基准统一轴焊接工艺优化设计[J].焊接技术,2014(12):38-39.
[8]刘宗佳.自动化焊接流水线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