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5-03-25邹凤华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计算机实验

邹凤华,赵 剑

(长春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学科中主要专业之一,专业设立沿革早,几乎所有高等学校均有开设。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毕业后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具有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所以探索和研究培养特色鲜明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普通高校的必然选择。

1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1998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原有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机教育等四个专业已合并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之下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方向。这一调整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生培养口径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专业面的拓宽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更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深的计算机科学素养。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这一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不适合的地方。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编程能力,即具有实践经验的、动手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也必须从培养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人才转向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上来。

2 课程体系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改革成为必然。CC2004 是我们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纲领性的规范,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遵循理论,还应该注重实践。只有积极进行社会的调查实践,了解社会的需求,才能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重点培养应用与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根据课程性质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为五大系列,分别为:理论系列、系统系列、工具系列、工程系列、其他课程。针对这五大系列进行课程体系相应设置(见表1)。

表1 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图

开设学期 理论系列 系统系列 工具系列 工程系列 其他系列第二学期 高线等性数代学数 数字逻辑C实+践+语言程序设计I英T 语企 业体管育理 政大治学第三学期 概统计率论与数理 计数算据机结组构成原理JAVA 程序设计 软件工程概论 大体学育英语政治第四学期 离散数学数计微据算机库机原系网理统络及接口J软S P件 程开序发设实计践系统分析与设计 大政治学英语 体育操作系统 软件开发管理第五学期 算法分析与设计 编译原理 用户界面设计 软件项目管理嵌入式系统概论 综合课程设计方向1 选修:J2EE 架构与程序设计 方向2 选修:嵌入式操作系统第六学期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计算机图形学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第七学期 毕业设计(Ⅰ)第八学期 毕业设计(Ⅱ)

3 教学内容

计算机软件编程及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基础知识应该比较宽广,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比较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才能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内容采用“3+1”培养模式进行设计,即累计有3 年时间在校学习,1 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在校学习期间,除开设一些计算机核心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外,针对当前的就业需要,调整开设一些与企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校与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并请校外专家协助完成。针对理论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与开发实践能力的效果,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项目进行优化与整合。除保留少量的课内实验课时外,将与程序设计相关课程实验整合成“软件算法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将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课程整合成“小型数字系统设计”综合实验课程等。

具体的知识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知识要求:包括计算机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嵌入式知识。对应于这些知识相应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和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专业技能要求:编程语言及开发平台使用、数据库操作能力、软件工程能力、嵌入式开发能力等。

综合素质:思想、法律、职业道德素质、体育与心理素质、英文沟通能力和数学逻辑素质。

4 教学方法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应主要以参与性和实践性教学为主。对于专业的基础理论的学习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课堂讲授的只是一些基本理论,示范演示的案例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应用。对于与课程相关的课内实验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题演练,采用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直接帮助解决,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对于实践环节的初级教学可以采用现场参观的方法,聘请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对第一学年学生新接触的课程,一开始一定要慢,尽量照顾所有学生的状况,否则,将来在后续课程上一定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同时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课外辅导、答疑、作业量和作业批改的力度,每四十名学生至少安排一名助教。不仅助教要承担课外辅导等任务,主讲教师也要承担课外辅导、答疑等工作。这决定了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否比较顺利地进入并适应今后的学习,同时产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实验、实训、实习是实验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学生实验课程从语言学习开始,属于专业基础实验,对于基础的工具语言课程和重要的专业课程不仅有独立设置的实验环节,而且在课程结束后有相应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一次的实验设计要求,提高课内实验环节的验证性基础实验的水平,同时开设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

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课程实习属于专项技能综合实训,对于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课程采用“工程项目驱动”培养方式,即采用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项目,使用与工程设计相一致的实验设备,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接轨。

毕业设计阶段的实习采用工学结合模式进行,要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是学生就业前的实践阶段。学生通过企业专业的培训,更快更好地体会企业的文化氛围,通过企业的学习使自己具有很强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同时感受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团队合作的要求,逐步缩小个人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直到融入企业。

5 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缺点,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需要从考试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考核,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教学目的的考试制度。

考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根据课程特点还应采取答辩、上机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于应用类课程,这种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层次、多学分的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的成绩按比例构成,注重学习的过程,它可以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口试、作业、练习、小作品、小制作、小设计、操作等,改变以往的考试仅限于概念问答题、是非判别题、填空选择题、简单问答题等形式,增加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题目。对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权重系数,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评价学生质量的做法,实现知识、能力、技能的综合培养体系。不仅重视培养与学习的结果,而且重视思维与进步的过程。只有在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1] 张有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49-159.

[2] 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

[3] 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4] 王巧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66-69.

猜你喜欢

应用型计算机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做个怪怪长实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