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祥云哑巴节 原始遗风跳哑神

2015-03-25王自林

云南画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耕田护卫耕牛

王自林

“哑巴节”是七宣村历代相传的一个彝族民俗节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2009年8月,七宣村“哑巴节”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春节的“哑巴节”,舞台演出分为根、源两个篇章,充分展示彝族粗旷豪放的性格和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哑巴舞”的队伍由一个大哑巴、若干老哑巴、中哑巴、小哑巴,护卫、扮神牛、耕田人、讲吉利话的人组成。为首的老哑巴被称为“毕摩”,仪式一开始,6位“毕摩”,在护卫总管的护卫下,依次点香叩首。“毕摩”大声喊“请哑巴出山喽”。4个壮实的中哑巴用扎好的彩轿抬着出庙的大哑巴游街,其余哑巴队打歌跟在后面。最为活跃的是主持“毕摩”的跟帮,也称为“马彷”,他以倒退的方式,边跳边引导行进的队伍。哑巴队从村头到村尾,通过祭拜龙树、祭鼓,经过“三请三唱三起号”,将大哑巴请到广场,随后开始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哑巴舞表演。主要舞蹈有:杵臼舞、神鼓舞、耕牛舞、老人舞、小哑巴舞,还有耍刀、跳笙、打跳……耕牛舞最具特色。扮神牛的两位汉子身披灰色毛毯,手举木刻牛头,耕田老农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扶一犁,手拿鞭杆,高卷裤脚,边“耕田”边以问答形式唱起了“节气歌”:“什么时节雨水多? 正月立春雨水多。什么时节是春分? 二月惊蛰到春分。什么时节是清明? 三月清明是谷雨。什么时节是立夏? 四月立夏是小满……”

整个活动再现了“哑巴节”来源的历史故事,也把平时农耕劳作的场面用歌舞的形式展现给人们。他们用最原始的礼俗,演绎出彝族最原始的文化。

“哑巴节”作为本土彝族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得以历经千年而传流不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人们企盼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自然界种种灾难的惧怕、敬畏而采取的一种表达愿望的方式,这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耕田护卫耕牛
耕牛和农民
Kangaroo”Security for All”最智能安全大师
退休咏怀
九九歌
油田四化改革新形势下的护卫工作探索
征友启事
包公巧断牛舌案
知道
九九歌
等冯欠欠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