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
2015-03-25王殿元
王殿元
残疾人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导致了身体残疾或精神残疾,严重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占用的社会资源和政治、社会地位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他们是否得到基本保障,不仅与残疾人的利益相关,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有必要解决好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有重要的意义。
残疾人是指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态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并非暂时的功能衰退,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和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病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
残疾人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和救助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农村残疾人问题更加突出。关心关爱残疾人,为其保障生活保障与服务支持,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对于解决好残疾人社会救助的问题、促进社会和平、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较低,只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打工收入、务农收入、自主创业、亲戚朋友的救助、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在农村生活的残疾人一般靠务农的收入维持生活,务农是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收入来源。家庭支出最多的就是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较高。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则为最富裕。下表为近年来黑龙江省普通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一、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社会救助投入力度不够
目前,黑龙江省政府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救助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无法改善残疾人当前的生活状况。一方面,政府可用的资金有限,不能为残疾人社会救助提供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政府没有进行大力宣传,使得民间救助力量较为薄弱。残疾人救助是一项公益事业,很多人不是没有爱心,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残疾人目前的困境,也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们。
2.关心和扶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未形成
表1 黑龙江省普通家庭和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 单位:%
要想顺利的开展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救助工作做的还不到位,没有把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重视起来,人们只把家庭中有残疾人当作是一种不幸与灾难,还没有当成是全社会的公益项目。其次,残疾人救助工作的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没有真正的帮助到残疾人。最后,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社会公众参与率较低,没有发动全社会的公民加入到残疾人救助的工作中来。
3.系统的社会救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残疾人救助医疗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首先,缺乏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为残疾人服务,目前学习残疾人社会救助方面的人才比较少,专门的残疾人救助机构也不多,因此,专业人员的培养和救助机构的建立是很迫切。其次,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造成了有法难依的状况,在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再次,社会救助金的发放涉及多个部门,大大削弱了发放救助金的效率,最终损害的还是残疾人的利益。最后,社区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和精彩,对残疾人的重视不够。
4.残疾人社会救助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残疾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这对残疾人的就业十分不利,专门为残疾人建立的学校或者教育机构较少,师资力量也比较匮乏,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环境。
5.残疾人就业扶持体系不健全
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受文化、年龄、技能限制残疾人就业非常困难。残疾人的就业不稳定,容易再次失业。残疾人就业比较困难,且容易“再次失业”。残疾人再次失业的内部原因在于:残疾人由于身体不健全,文化水平低,掌握新技术较慢,培训成本比较高,工作效率低。外部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为降低用人成本,往往辞退年龄较大又缺乏技能的残疾人,以避免为残疾人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费用。
二、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的对策
目前,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黑龙江省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残疾人的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就业率低,就业不稳定等,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缺陷导致残疾人比普通人就业难很多,一般用人单位都不愿意雇佣残疾人,这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能够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来增加残疾人的就业率,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1.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
首先,加大政府财政性投入。要搞好残疾人社会救助,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残疾人社会救助的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基本上是国家包揽,所以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社会救助的财政投入。由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的资金不充足,因此,应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同时也要发动社会的力量,筹集更多的资金,保证残疾人社会救助资金的供应。其次,发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救助积累社会筹款。残疾人救助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工作。社会全体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到残疾人社会救助中来,帮助做好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以利用福利彩票基金来增加社会筹款,为残疾人社会救助增加更多的救助资金。慈善捐助是出于人道主义动机,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单位和个人自愿捐赠,充分利用会费帮助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鼓励和动员乐善好施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残疾人救助工作中来,帮助残疾人,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2.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教育体系
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要想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教育是重要的手段,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能够帮助残疾人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残疾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发展发展特殊教育和政府的特别扶住等手段,保障残疾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
对于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要用法律来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应完善与残疾人社会救助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并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体系,加快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制化进程是残疾人社会救助的重要举措,从立法层面建立起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用法律来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就要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立法,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制定出对残疾人有利的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残疾人社会救助的范围、对象、资金来源、待遇水平、发放办法、管理监督程序等,依法保障残疾人的权利,确保残疾人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4.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医疗体系
医疗卫生与全面康复是体现残疾人救助的一个方面,加快残疾人康复工作已成为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一个有根本意义的最终环节。绝大多数残疾人可以通过医疗康复,恢复健康,重拾自信。大力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的服务必须强调残疾人所具备的能力,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所以康复工作最好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辅之以专门的康复机构,达到消除残疾人的痛苦,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的目标。为残疾人培训康复医学知识,把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残疾预防的工作。培训残疾人志愿者,发挥助残志愿者的作用,经常到残疾人家庭进行服务。
5.转变陈旧的残疾人观念
残疾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气,对待残疾人,应该是平等对待,而不是同情。在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时,应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放在首位,不能看成是对残疾人的特殊照顾与恩赐。残疾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这是其应该享有的社会权利。残疾人有参与经济建设的愿望和能力,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提倡“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体现,以确保残疾人社会救助事业持续发展。
6.大力开展社区助残服务
建设社区服务队伍要从现实需要和可能出发,建设起一支专业的、有爱心的社区服务队伍。这支队伍要有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业人员,包括专业管理和专业服务人员,他们将负责社区助残的管理、决策和领导,以及提供医疗护理、日常看护等专业服务。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也是社区助残的部分,兼职人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志愿者根据自己的医院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服务方式多种多样,服务时间比较自由。同时,培养残疾人志愿者群体和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业人才,对外引进、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中来,提高整个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队伍的专业素质。
7.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残疾人的身体状况特殊,缺乏生存技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较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严峻,失业者很多,就业前景很不乐观。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要想有稳定的工作非常难,政府应制定一些措施来帮助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残疾人有一技之长可以找到稳定工作。建立专业化的残疾人就业培训机制,提高残疾人的生存技能,使残疾人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