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播类新闻节目对世界形象的建构
——基于对比2015年《新闻联播》和《时事直通车》的内容分析

2015-03-25钟孟秀

科技传播 2015年14期
关键词:直通车新闻联播时事

钟孟秀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联播类新闻节目对世界形象的建构
——基于对比2015年《新闻联播》和《时事直通车》的内容分析

钟孟秀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央视《新闻联播》和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有关国际新闻的报道,考察二者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中对世界形象的建构有何异同以及异同产生的原因。

新闻联播;时事直通车;内容分析法;对比

1 绪论

在1922年李普曼公开出版的著作《舆论学》中,李普曼提到了“拟态环境” (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他认为,我们大多数的人由于接触现实世界的范围有限,所以对于范围之外的世界只能依靠“新闻供给机构”来了解。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我们了解到的身外世界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世界,而是经过新闻生产机构加工、筛选和重新建构的信息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本文选择中国联播类新闻节目央视《新闻联播》和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研究二者对国际新闻的报道是否客观?对世界形象的建构是否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2 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两家媒体有关国际新闻的样本内容主要是《新闻联播》的“国际联播快讯”和《凤凰卫视》的“国际专列”中除去涉及中国外交的报道。为了确保样本选择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对《新闻联播》和《时事直通车》的内容分析,本文将采用等距抽样的抽样方法,在2015年 1月~2015年6月内,抽取一个30天的样本,即:第一天用随机数表随机抽取,然后每隔6天抽取一天有关国际新闻的报道,这样每7个抽取的样本可构成一个自然周,最后形成一个30天的样本。最终抽取的日期为:1月6日(周二),1月12日(周一)……6月23日(周二),6月29日(周一)。

3 研究结果

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在样本30天的时间里,央视《新闻联播》有8天没有播出“国际联播快讯”,除去这8天,剩余的22天一共有69条国际新闻。相应地,统计出来的凤凰卫视 “国际专列”里除去涉及中国外交内容的报道有168条。下面作者将对两家媒体的样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1 《新闻联播》与《时事直通车》的主要议题比较

作者根据新闻内容,将主要议题大致分为:中东战乱、极端组织、日本安保法、俄罗斯经济问题、伊核谈判、韩朝关系、日朝关系、韩国MERS、希腊债务等。其中,作者对于出现两次以上主要议题的报道进行统计,得到以下两个表格。

表1 《新闻联播》主要议题出现超过两次的统计

表2 《时事直通车》主要议题出现超过两次的统计

从表1、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两家媒体虽然有相同的报道议题,如“中东战乱”和“日本安保法”,但是报道的主要议题内容种类最多的是《时事直通车》。而从主要议题的排名来看,《新闻联播》最常报道、最关注的议题是“中东战乱”、“极端组织”、“日本安保法”,这说明《新闻联播》倾向于报道战乱冲突的国际事件,而这样的事件也基本都发生在中东等地,而其经常报道日本的情况,说明其十分注重邻国日本的发展变动。《时事直通车》报道的主要议题涉及面很广,不仅有关于日、韩、朝,还有关于新加坡、菲律宾、希腊、法国等国发生的事件。从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讲,《时事直通车》明显更胜一筹。

3.2 《新闻联播》与《时事直通车》的报道类型比较

作者将报道类型分为六大类,即:政治、经济、科教、军事、社会、文体,通过统计样本内容,得到图1、图2。作者发现,两家媒体排名前三的报道类型都是“政治”、“军事”和“社会”。这说明两家媒体的节目定位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以“硬新闻”为侧重点,传递的信息都是“国家大事”,涵盖了传统主流的新闻节目内容。从整体来看,各类型分布比较均匀,差距较小的是《新闻联播》,这说明了《新闻联播》传达国际信息的类型更多样化,并不只是报道政治、军事等事件,让观众能了解到国外发生的经济、社会、文体这些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

3.3 《新闻联播》与《时事直通车》的消息来源比较

作者将消息来源分为自采和转引两个类型,分别《新闻联播》和《时事直通车》的样本内容进行统计,得出下表。

表3 《新闻联播》与《时事直通车》消息来源的统计

从表3可以看到,《新闻联播》的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转引其他媒体,几乎没有自己本台记者的报道。而《时事直通车》的报道虽然也有大多数是转引其他媒体,但是自采新闻的频率达到38.1%已经是在新闻节目中做得很不错的了。作者在统计中发现,凤凰卫视在韩国、日本、朝鲜、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地都有自己的驻地记者,当某一事件刚发生时虽然《时事直通车》是转引他人的报道,但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后续报道是其驻地记者在现场的报道,从这里可以看出《时事直通车》在报道国际新闻方面的用心和努力。

3.4 《新闻联播》与《时事直通车》的情感态度比较

作者将情感态度分为正面、负面和中立。其中正面态度的报道主要是指报道表达的情感色彩较为积极,主要是有关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成就。负面报道指杀戮、战乱、灾祸、危机等内容的新闻。中立报道的新闻没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和立场倾向,主要是将新闻事实进行客观陈述。

从图3、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家媒体在报道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都是负面>中立>正面。偏好报道负面最明显的是《新闻联播》,也难怪有人调侃说“新闻联播就是为了告诉国内观众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具体地,《新闻联播》的情感态度正面、负面、中立报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3%、50.7%、29%;《时事直通车》的情感态度正面、负面、中立报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4.4%、45.2%、30.4%。通过使用传统的新闻客观性理论来分析两家媒体,两者都不合格,因为新闻的要求就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客观实际的报道,而两家媒体只是对部分的报道做到了客观,大部分的报道在题材或是措辞的选择上都加入了主观色彩。

4 结论

综上,《新闻联播》和《时事直通车》在报道国际新闻的时候不管是在议题的选择、报道的类型以及表达的情感态度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偏好和倾向,也有相同和不同之处。虽然说总体上《时事直通车》比《新闻联播》的报道更全面、更客观,但是两家媒体都没有达到新闻主义客观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国内新闻媒体所呈现出来的其对世界形象的建构并不是真实的、现实的世界,我们所了解到的只是“信息环境”(拟态环境),因为真实的客观环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教、社会、文体等方面都会发生,并不是国外的“政治”、“军事”事件比其他事件发生得多,只是选择报道的侧重不同而已。

[1]陈虹.《新闻联播》变脸打造潮流央视[J].现代电视技术,2013(3).

[2]陈力丹.从形式主义到新闻专业主义——关于媒体落实“八项规定”的观察与思考[J].新闻记者,2013(2).

[3]何敏.电视时政新闻的转型与传播力提升——以《新闻联播》、《东方新闻》为例[J].视听纵横·媒介观察,2012(6).

[4]赵淑萍,毛宇.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风向标[J].新闻与写作,2013(3).

G2

A

1674-6708(2015)143-0030-02

钟孟秀,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直通车新闻联播时事
直通车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时事政策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