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稻拔节孕穗期的管理与高产

2015-03-24范正华

新农村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水稻

范正华

摘   要:本文简述水稻拔节孕穗期的生育特点、长势长相以及田间管理措施是整个生育阶段中的重要环节,提出保证苗、株、穗、粒在田间得到良好协调发展的促控技术,以期实现稻田群体向稳产、高产方向发展、实现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拔节孕穗期;稳产高产;管理措施

水稻的田间管理按生育阶段分为:返青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结实期三个生育时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育特点,而拔节孕穗期的发展则是决定高产与否的关键时期。因此,掌握水稻在这个时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长势长相、管理措施,以及拔节孕穗期灌水在生理上的作用等技术,是促使稻田群体向高产方向发展、从而夺取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1.生育特点

拔节孕穗期是指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的这段时期,一般有30~40天左右。在此时期长叶、增根、拔节长杆、幼穗分化发育同时进行,一方面进行以幼穗分化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另一方面进行以拔节长杆为主的营养生长,是形成壮杆大穗的时期。这个阶段经历了分蘖的两极分化和幼穗分化发育的全过程,是巩固穗数、决定粒数,并随着颖壳的伸长、长大而为粒重奠定了基础,它的长势长相关系到壮杆大穗、抗倒抗病、稻株抽穗后的光合生产能力。由于植株生长量迅速增大,两个生长中心交叉进行,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要求严格。营养特点是碳、氮代谢两旺,既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又要有适当的氮素水平保证新器官正常发育和光合作用的旺盛进行。

2.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巩固有效分蘖,争取壮杆大穗,减少颖花退化,同时增强稻株抗倒抗病能力,为后期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础。

3.长势长相

这一时期的田间观测要素是叶色、叶面积系数、封行期、长相。

3.1叶色:根据水稻叶色正常变化规律,要求在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出现“一黄”的标志性叶片颜色的基础上返绿,至孕穗期叶色出现“二黑”但较分蘖盛期的“一黑”色淡,呈青绿色,到抽穗前几天,叶色又略退淡时,正是迅速长穗和茎杆急剧伸长的时期,叶片由淡绿色转为浓绿色的“二黑”出现,标志着根系活力强、叶片光合能力旺盛,有利于穗的发育、减少颖花退化;若不显“二黑”,则表明氮素水平过低、退化的颖花增多、谷壳容积变小,而且抽穗后稻株早衰,造成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空秕增多;若“二黑”呈乌绿色,则表明氮素过多、碳水化合物不足,影响生殖细胞正常发育,植株贪青徒长,不仅使抽穗前叶鞘和茎内储藏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而且影响抽穗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顺利向子粒转运,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结实率和粒重;在抽穗前几天,叶色略退淡,又出现碳的积累,即“二黄”出现,标志着体内氮素适当,不会贪青、有利灌浆结实。

3.2叶面积系数

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面积系数逐渐增大,至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孕穗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以6~8为宜,叶面积系数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过小则群体发展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肥力。虽因品种、株型、栽培措施、管理水平、叶片受光态势不同而略有差别,但是稻田叶面积系数是衡量群体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

3.3封行期

以人站在田埂上,看距离田埂1.5~2m的水稻行间,看不到田面或水面时为封行的标准时期。如果封行过早,标志着群体过大,植株下部受光条件差,枯黄叶数增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茎基部节间伸长,容易发生倒伏和病害;但群体过小迟迟不封行,则阳光、地力未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高产。高产稻以剑叶露尖时为宜,此时基部节间已定型,并基本充实,叶长也基本定型,若此时封行有利于形成大穗和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率。封行时期的早晚是衡量稻田群体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

3.4长相

以有利于接受光照、促进稻穗发育为目标。要求稻株生长健壮、基部显著增粗,叶片挺直清秀,最上三片叶在此期间生长;要求叶长适度,若过分短小,则穗小粒多;最后三片叶过长,影响受光态势,光合效率降低,空秕粒增多不利于高产。一般认为抽穗后剑叶的叶尖不宜低于穗尖,倒数第二叶比剑叶长,倒数第三叶比倒数第二叶略长,若以倒数第三叶的长为100,则倒数第二叶长为其90~95%,剑叶长为其60~70%,是较有利于接受光照的长相。

4.管理措施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叶面水分蒸腾量大,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40%,也是水稻第一个水分临届期,必须保证水分供应:

4.1浅水勤灌

要掌握“陈水不干、新水不上”的规律,水深以3.5㎝深为限,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形成水、气交替,使水、气的矛盾得到质的统一,充分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要。但在减数分蘖期前后,水稻对水和温度十分敏感,应保持一定水层,正常气候条件下保持深3.5㎝以内的浅水,土温高于40℃或低于15℃时,可以在短期内适当加深水层至7~10㎝,以减轻受害。抽穗前对冷浸田或低洼田及长势较好的肥田,要酌情排水晒田或轻晒,促使叶色退淡,抽穗整齐,增强通风透光性。

4.1.1拔节孕穗期灌水在生理上的作用

4.1.1.1保护幼穗:这时幼穗是最幼嫩的器官,含水量较多,在干旱缺水时,其它部分会向幼嫩部分吸水,从而阻碍幼穗发育;在幼穗发育前期缺水,影响颖花分化,造成穗小粒少;后期缺水则使减数分裂和花粉形成受阻,增加空秕粒数,导致减产。

4.1.1.2保证物质通畅运向穗部:幼穗发育期间,既要保证叶片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又需要根系能旺盛吸收,把光合产物从叶到叶鞘、茎、穗部顺利输送,而干旱缺水会使叶片气孔开张度变小,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受阻,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即使复水也需一个星期后才能达到原有水平,致使有机物质向穗部流转减少。

4.1.1.3干旱缺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溶解度降低,特别是氮容易变成硝态氮,不利于水稻吸收利用,如果在幼穗发育期缺水,会使颖花败育、增加空秕粒数,导致减产减收。

4.2巧施穗肥

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生殖器官建成的时期,植株生长量大,需要大量的营养原料供应,对氮的吸收达到第二个高峰。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50%左右。因此,根据稻株褪色情况、水田肥力、气候条件、品种抗病特性等决定是否加施穗肥、施多少、什么时间施最好,酌情施用穗肥,对巩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粒重都有重要作用,据有关实验数据证明,穗肥施得合理能增产10~20%左右。

5.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会有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纹枯病、稻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以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潜叶蝇等病、虫发生危害,应及时加强田间检查和防治,确保稳产、高产。

6.小结:掌握水稻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在拔节孕穗期实施科学有效的促控管理措施,是实现稻田群体向稳产、高产发展、实现高产的关键技术。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农科站  654223)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