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刺绣小围身的艺术特征与人文内涵研究

2015-03-24陈淑聪

丝绸 2015年4期
关键词:嘉兴吉祥刺绣

陈淑聪

(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设计与产品

嘉兴刺绣小围身的艺术特征与人文内涵研究

陈淑聪

(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从艺术和人文角度对嘉兴民间服饰小围身进行研究,并分别从其艺术特色、类型、造型形态、工艺结构特征、图案艺术特色及其所包含的民俗文化渊源等因素,展开了全方位的论证剖析。研究表明,刺绣小围身不仅是中国传统民间服饰重要的装饰部件,还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中国历史重要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物化形式,是传统女性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人们群众内心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和谐、完整、圆满的文化意蕴。这对当今刺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刺绣; 小围身; 艺术特征; 工艺结构; 人文内涵; 嘉兴

小围身,又称腰裙,是旧时嘉兴南湖、塘汇、东栅、七星等地农村妇女用来围身、保洁、暖身的布制小围裙(图1[1]139),其两端各有一条长约35 cm、宽8 cm的刺绣花带。小围身隶属于民间艺术,目前尚难考证其起源于何时。笔者曾翻阅过大量相关的女红典籍,并没有相关论述。其中张觉明在《嘉兴民间美术》[1]一书中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主要通过采访相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考察相关文献资料、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收集一些宝贵的资料,并分别从小围身的工艺结构特征、艺术特征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展开系统的研究,这对小围身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依据和研究价值

民间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风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的要求而创作,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的,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它是最朴素、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艺术[2]。然而由于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越变越小。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忽视,嘉兴刺绣小围身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

因此,对刺绣小围身的研究具有三重价值:其一,小围身色彩艳丽,工艺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其二,小围身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中华古哲学文化对民俗生活的历史演绎;其三,小围身是研究华夏古老民族融合同化的民族学实物依据。

图1 穿小围身的妇女Fig.1 Women wearing small apron

2 嘉兴刺绣小围身的艺术特色和工艺

结构特征

民间服饰小围身是稻作文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俗话说:“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由于地形、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民俗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嘉兴刺绣小围身呈现出了鲜明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同时,小围身也具备了民间艺术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会意和传神是小围身创作者的最终追求。她们在创作中较少运用设计理念,不拘一格,使得刺绣小围身呈现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特征,且具有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风貌特征。

2.1 嘉兴刺绣小围身的艺术特色

2.1.1 嘉兴刺绣小围身的色彩特征

刺绣小围身的总体主题是表达广大劳动群众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快乐、丰收、平安,渴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这样的生活观、文化观出发,表现在作为视觉艺术的小围身上,那就是色彩浓重、对比强烈,整体效果轻松、明快、鲜艳、热烈。刺绣者在制作小围身时运用的是以红、黄、绿等高纯度的大面积色彩为主色调,形成强烈的色彩张力和视觉刺激性。同时,又以间色作为点缀色进行合理搭配,削弱色彩“楞”的生硬的视觉效果,使色彩整体感既有大的对比,又在对比中求和谐统一。这种色彩对比不仅仅是冷暖、纯度对比,同时强调明暗轻重的明度对比关系[3]。如图2[1]143所示,所有这些合理的色彩搭配运用,使得小围身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和浓浓的民俗趣味性。

图2 色彩对比强烈Fig.2 Strong color contrast

2.1.2 嘉兴刺绣小围身的图案特征

在画面布局上,刺绣小围身的画面构图布局通常是丰富而饱满的,其内容完整,大多数构图较大,不零碎,布局匀称、紧凑,尽量接近生活,富于装饰性。紧凑是指每一组图案的密集程度,尽量突出和强调每一组主体图案。有时一组绣品留的空白很大,但图案的部分却总是紧凑、协调的。同时,创作者会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度夸张图案造型,统一协调整体形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画面的主题,用相对大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体图案,其他部分或由小的图案做衬托,或干脆留白。每一个小的图案都尽量表现得纹理清晰、完整,“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在嘉兴刺绣小围身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图案设计上,刺绣小围身则遵循传统的审美法则,经过意象、象征和变形处理,力求体现对称、均衡、强调、虚实、韵律和夸张等艺术特色,创作出充满民间艺术魅力的纹样,给人以独特的朴实之美。据考证,民间服饰小围身的纹样形式通常可分为对称型、单独型与连续型三种,如图3[1]141所示。

图3 刺绣小围身的纹样形式Fig.3 Pattern arrayed types of small embroidery apron

在图案内容选择上,刺绣小围身的图案内容一般采用吉祥纹样和戏曲纹样。但是,无论是哪种图案的运用,民间艺人都十分注重在图案设计上体现传统文化对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使小围身图案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和统一性。主要表现为:1)图案形式与精神意蕴的和谐统一;2)实用型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3)材质工技与意匠构营的和谐统一。这使小围身图案在规范严整中表现出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

2.2 小围身的工艺结构特征

民间艺人通过变化色线颜色和针法,使绣出小围身服饰上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在刺绣针法处理上,她们不仅仅单纯追求细、平、齐、密、匀、薄、亮的效果,还强调绣法、针法等多种工艺因素的综合穿插运用。此外,这些刺绣还有“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特点,图案造型稚拙,表现朴素、奔放的情感特征。嘉兴民间刺绣由于受苏绣的影响,风格细腻精致,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追求对比统一,尤其在绣制人物图案时,为了表现人物脸部的细嫩皮肤,多采用平针的绣法。总之,方寸之间凸显精美典雅,折射出江南水乡农家妇女朴素的审美情趣。

小围身绣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棉布或真丝织物裁剪成需要的条状。第二步,请师傅绘制好图样(其中也有制作者自己绘制),成细墨线稿(有时为了保持画面整洁,也用乳汁勾勒轮廓)。第三步,刺绣过程,先上绷、勾绷、选择合适的色线,吸收苏绣技法进行刺绣(常用的针法有平针、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完成后为绣片,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图案复杂些的需要10天左右。第四步,将绣片扣上围身(一条小围身需要一对花带)。

3 嘉兴刺绣小围身图案的吉祥寓意

从实用意义上讲,民间服饰小围身是物质产品;从装饰纹样来看,又是精神产品。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它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都会包含某种吉祥的意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传统的民间风俗和人民的审美情趣等。小围身因为穿着者年龄不同,所绣的纹样也不同,年轻女性一般会选择戏曲人物,而老年人一般都选用吉祥图案[1]。这是因为不同的图案题材蕴含着刺绣者不同的情感需求。

3.1 戏曲人物的运用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剧种众多、剧目丰富、题材广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是刺绣者所热爱的纹样题材。浙江是戏剧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其中昆剧、评弹、越剧等尤其广受嘉兴地区人民的热爱。绣制者在民间演出戏曲中得到启发,把自己所钟爱的戏曲人物故事,以及所受的传统教育和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美,经过她们的一双双巧手绣制在自己穿着的小围身上,这不仅是对戏曲人物和故事的回味,同时也反映其所隐含的独特的象征寓意。民间戏曲图案从其本身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属于单纯的事物表象,但每一种事物都作为图案符号传递着文化信息,寓意深层的文化内涵,以象征意义来表现人们的心理愿望和祈福观念。

归纳起来,从嘉兴刺绣小围身所使用的戏曲人物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关于男女情缘方面的,男女间缠绵旖旎的爱情,寓意在人生理想美满姻缘中的“真善美”,无疑是民间服饰图案的“永恒主题”。刺绣者把表现男女情缘等题材的戏剧人物绣制在日夜相随的小围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如“十八相送”图案的运用就是表达了创作者对家庭幸福和美满婚姻的渴望与向往。2)关于神话传说方面的,神灵鬼怪在戏曲中向来就多。他们尽管有各种超人的法力,精神上却从未与凡夫俗子绝缘,还和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因此,受到民间艺人的喜爱,如“金山寺”题材在小围身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对不渝爱情的追求,如图4[1]145所示。3)关于历史故事方面的,历史故事在戏剧舞台上一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有一部分追求功名、伦理道德的戏剧故事,体现了民间百姓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寓意人们追求美好前途,渴望成为英雄人物,如“凤仪亭”图案的应用就表达了人们渴望美好前程的情感需求。

3.2 吉祥纹样的运用

从古至今,中国劳动人民就视“吉祥”二字为镶灾祈福、诸事顺利的象征,他们时刻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渴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长命百岁、子孙满堂、美满[4]。因此,“吉祥图案”成了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俗心理和审美情趣,表达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

图4 戏曲人物纹样的运用Fig.4 Application of opera characters pattern

嘉兴刺绣小围身中常用的吉祥纹样通常有:暗八仙、鲤鱼跳龙门、“卍”形纹样等,所有这些图案都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具有良好的吉祥寓意,如图5[1]138所示。小围身中常用的“暗八仙”图案是八位仙人各自所持的法器[5],寓意“仙到好运来”,表达了刺绣者祈求吉祥安宁的情感需求;而“鲤鱼跳龙门”这个故事题材反映了旧时平民百姓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达到高升的目的[6],后被喻为人的事业和希望,寓意只要通过努力奋斗,不懈拼搏,必定会有成功的希望;“卍”形图案也常被运用在小围身中,“卍”是符号,不是文字,它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喜旋,又称吉祥海云[7]。这些吉祥纹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总之,民间吉祥图案除了能够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之外,还能兼顾人们精神需求,在吉祥图案中看到的是外在的形象,而内心感受到的是人们对趋吉辟邪、祈求福慧、良好祝愿、和谐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具有明显的民俗功利目的。人们将自己的美好心愿寄托在各种吉祥图案之上,使之具有超越现实的意蕴和浪漫色彩,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谐文化精神。

图5 吉祥纹样的运用Fig.5 Application of auspicious pattern

4 结 语

发掘、继承、保护、传播、研究民间服饰小围身是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传承。透过这小小的一条花带围身,人们看到了传统价值观念、民俗意识、伦理道德交织在一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因此,大家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感知,必须对隐含于小围身中的民俗风俗和历史文化观念形态的象征意义、人文精神予以认识和把握,以更宽广的视野,探索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1]张觉明.嘉兴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38-145. ZHANG Jueming. Jiaxing Folk Art[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4:138-145.

[2]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2. WANG Ping. China Folk Art[M].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Press,2007:1-2.

[3]纪向宏.论中国民间女红文化的审美内涵[J].美术,2009(4):97-99. JI Xianghong.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folk needlework culture[J]. Arts,2009(4):97-99.

[4]娜仁花.吉祥文化的语言学特征[J].语文学刊,2007(12):127-128. NA Renhua.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uspicious culture[J]. Chinese Journal,2007(12):127-128.

[5]孙英丽.浅析陕西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内蕴[J].安徽文学,2009(11):304. SUN Yingli. Connotation analysis the culture of Shaanxi folk embroidery patterns[J]. Literature of Anhui,2009(11):304.

[6]李宏复.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94-97. LI Hongfu. Interpretation symbolic of the folk embroidery patterns[J].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2008,29(2):94-97.

[7]周星.作为民俗艺术遗产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J].艺术探索,2005(1):68-75. ZHOU Xing. Discussing about the folk art heritage of China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J]. Artistic Exploration,2005(1):68-75.

Research on Artistic Features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s of Small Embroidery Apron in Jiaxing

CHEN Shucong

(Nanhu College,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0,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small apron of folk costume in Jiaxing, from artistic and humanistic perspectives and conducts all-around demonstration analysis in such aspects as its artistic features, type, shap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features, artistic features of pattern and its folk cultural origi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mall embroidery apr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decorative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ostume,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and constitue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Chinese history as well as a materialized form of national spirit and a symbol of traditional female culture, which reflects the good wish of people and their pursuit for harmonious, complete and satisfactory cultural implication. This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rrent embroidery art.

embroidery; small apron; artistic features;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Jiaxing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04.010

2014-08-05;

2014-11-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江南民间刺绣艺术特色及传承研究项目(14YJC760005)

陈淑聪(1978-),女,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TS935.1;J523.6

B

1001-7003(2015)04-0048-05 引用页码: 041201

猜你喜欢

嘉兴吉祥刺绣
《初心》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卷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