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弹性方案的思考
2015-03-24张振云龙井市第四中学吉林龙井133400
张振云(龙井市第四中学,吉林 龙井 133400)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弹性方案的思考
张振云
(龙井市第四中学,吉林 龙井133400)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是时代与初中学生新特征的选择。课堂教学具有局限性,但可以通过弹性设置延伸研究性学习。通过思考研究性学习弹性方案,初步探讨三个方面:以走出课堂去,回到课堂来为横向弹性;以阶梯化探讨类型问题为纵向弹性;不断调整的弹性施教。在实施方案时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看待教师的新角色与学生的新角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弹性方案教学思考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需要研究性学习
(一)学习背景分析。
思想品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材具有时代性、内容多变、答案多元。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堂中所接触的知识内容灵活,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智力尚不能达到独立探讨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结合当下“90后”初中生呈现的许多新特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学活动的情感,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之目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自学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却了学习的主人地位。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自学活动,以本为本,唯师唯上,学生虽有了自学的形式,却失却了学习生命活力与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
(二)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教学形式。
二、研究性学习弹性方案初探
(一)走出课堂去,回到课堂来(横向弹性)。
有人说:“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资讯,我们能学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
所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情境,延伸课堂触及实际,增强横向弹性,才能提高参与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由于书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时还与社会发展脱节,一旦接触到社会,学生会感到现实社会与书本中所学并不一样,所学知识大多派不上用场。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热点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去实际调查、研究、分析,以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融入社会,全面了解社会,分析并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知识的内化,启迪思维、开阔视野。
走出课堂去,再到课堂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利用,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节“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中可设置一个环节:
悬疑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请学生演绎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同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教师做点评,说明哪一种做法才是最尊重他人的行为。(走出课堂去)
分小组探讨“如何尊重他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结合书本,教师总结时强调要尊重他人,就不做有损他人的任何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回到课堂来)
(二)阶梯化探讨类型问题(纵向弹性)。
1.层层递进,步步引导。
研究性学习要运用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明确分析问题的方向和思路,构建新知识体系。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并体验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自我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体系。
引导提问层层递进的例子:现象反映了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温故知新,深入内化。
人脑思考问题的特点是对同一个问题几次研究,会得出不同或更深入的答案,并进行再加工。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复习,充分发挥复习教学的功能,切实提高复习教学效率。复习教学的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反复的复习和强化练习,并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使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
(三)不断调整的弹性施教。
布鲁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
随着对教学的不断研究,会发现不仅个体存在差异,不同群体也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个体或同一群体在不同情况下也会存在差异,可以说差异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复杂的变化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教师首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再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中,统一要求和培养特长的结合非常重要。在培养、发展学生特长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只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有个性的全面的人。
另外,不应把学生或班级限制在某个差异领域永不变化,只要发现个体或群体出现不稳定状态,就应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在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时,应采取适时取用的原则。
三、把握研究性学习中弹性方案中的关键角色
(一)教师的新角色。
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一方面,教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哪怕是在实验过程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对学生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探求活动应该有严谨的计划,在选题、分组、调查、查找资料等方面,教师要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导。
此外,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难以深入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以启迪学生深入地探寻。
教师还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更要关注邻近学科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有的研究课题甚至将触角伸到专业知识的前沿,使教师失去了专业知识的优势,因此,教师必须继续学习、完善自我、拓展知识面。
(二)学生的新角色。
学生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学。夯实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我们肯定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不仅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等等。将重“教”转向重“学”,重学的焦点是“怎么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体。从学生的动机来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不同于外部需求下的接受式的学习,它主要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需要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等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这种学习动机源于对研究课题的强烈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如果学生缺乏这种学习动机,就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兴趣去研究,也就无从谈起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认知技能。与此同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等思维品质还需要民主的环境。只有在民主的教育环境中,才能保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探讨,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既尊敬又无顾虑,心理轻松,自在愉悦,各抒己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12.
[2]刘树仁.试论研究性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2001.5.
[3]祁君.论研究型课程[J].中国音乐教育,2003.9.
[4]傅建明.教育学新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