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3-24申家美安图县第三中学吉林安图133600
申家美(安图县第三中学,吉林 安图 1336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申家美
(安图县第三中学,吉林 安图1336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丰富其语言、词汇等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阅读训练的目标,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与体验,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思考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是一个重要前提和必要因素。阅读的过程,是对文章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的过程,它无不伴随着情感的活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怒、哀、乐、憎、惧等,它具有形成情趣和动机的强大力量。教师生动精练的语言,富有激情且和蔼的教态,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引导,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思考,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阅读”诠释
阅读,本意是指读书或看报并领会其内容。也就是说阅读的目的是领会内容,而不是“过目了之”。在课堂教学中所说的阅读就是指读懂一个字、一个词或一段文章、一篇作品,而不能单纯地看成是考卷上经常出现的片段阅读。其实,如果细心研究就可以发现试卷上的阅读也体现了前面所谈的内容。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教师不能片面地教学生把给定的文章或语段分个层次,写出各段大意或解释其中几个加点的词语就行了,而应当全面理解阅读所包含的内容。我认为,阅读就是对所读的对象要实施读生字、读短语、读语段、读情感,读咏味等。读生字,就是要在初读或通读之前找出生字,认读生字,为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读短语,就是要对所读内容中的个别词语的含义弄清,还要会找近义词;读语段,就是对所读内容中的某一小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它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等;读情感,就是要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以及作品所寄托的思想品质;读咏味,就是要体会作者的心境和写作艺术特色,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阅读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后,我们就能选择适当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训练。
如,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这片瓜清淡无味。我还是把它吃了。”连成一句话,它的训练目的就在于仿照文章中的格式,将一个承前省略的一对关联词补充出来,构成一个“虽然……但是……”的完整结构。再如选择:“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这宝贵的东西是:(父子的情谊)。它的训练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阅读”。通过对该文阅读训练的分析,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关联词语造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质量目标;选择题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近义词,深刻领会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是用语言表达,而是用动作实现,这一训练实现了老师施教的情感目标。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几点要求
1.讲求速度,诱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讲求速度,就是说,读书要快,要有效率。快到什么程度呢?《课程标准》中说:读书要快,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即一个小时内要能阅读将近20000字的文字材料,这就是速读。默读一般读物时每分钟也不少于300字。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高语速,还要注重诱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诱发情感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语感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阅读产生的情感波动的力量,从而产生良好的阅读动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导语这块“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1]。如在教学《观潮》文时,为了使学生认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我用富有吸引力的导语,使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想欣赏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阅读文本,学习课文,欣赏课文,从而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2.激发创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于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准确理解词义”。教师只有针对这两个要求设计阅读训练程序,才能实现阅读训练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文章时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字里行间的内涵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因此,阅读教学中,每次朗读我都安排有关重点段落让学生练读,要求他们读书要富有表情,从读中体验情感,由景入情,由景到感。在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当读到指导员倒在血泊中这一部分时,我诱导学生,请同学们想一想此时此刻,指导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想想,学生深入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到英雄的高尚情怀。不少学生在朗读指导员临终的希望一段话时,感情真挚,让人听了催人泪下,显示了学生在感知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意志、品质起了积极变化,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丰富情感。
文章是情感的产物,是作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为了显示作者在文章中感情活动的印记,观文者就必须从披文人手,品词析句,那么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就显而易见了。古诗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文体,特别是对唐诗、宋词的朗读,他们特别感兴趣,每学一首古诗,我都引导学生在熟读、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在学习古诗《山行》一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扩展,丰富情感,先自己读古诗,然后指名学生朗读,通过表情朗读和想象描绘,让学生自己体会古诗的意境,再通过诗情画意描述,美丽的晚秋中,诗人远望,停车观赏被霜染红的枫叶,使学生体味到诗人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达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
4.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表达情感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表达情感因素,在陶冶学生情感方面,特别注意结合描绘祖国的山河,把爱国心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动形象的讲解,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2]。在学习《五彩池》一文时,我先带着激情朗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欣赏五彩池神奇的景色,然后让学生自读、体会产生情感,最后配上动听的乐曲,再次让学生品读全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祖国山水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采取分类阅读,实现训练目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随着年级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五年级开始实施分类阅读。语文教学中要唱好阅读这出戏,就要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实施分类阅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那么怎样进行分类阅读呢?这就是这个议题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分类阅读,首先是按照文章体裁分类,指导学生阅读,其次是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读叙事性作品时,一是要基本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事件的概况,能用简单的语言,把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出来,这就是阅读的口述训练,又叫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从阅读中得到情感共鸣。
读说明文时,一是要抓住要点,了解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二是要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他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如教学《赵州桥》一文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的说明方法。
读诗歌时,一是要把握诗意,想象诗歌中的意境,对个别学生还可以指导以诗为内容作画。二是在阅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受到诗人感情的熏陶。例如,教学生阅读《回乡偶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那种怀旧思变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朗读时可以一边让学生拍手,一边朗读,有条件的还可配上学生熟悉的乐曲进行吟唱,还可以作为童谣演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总之,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适时创设动态、开放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要明确阅读的目标,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我们不仅要懂阅读方法,还要有读书的健康知识,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的方法浅谈.作文与阅读,2013(2):42
[2]马艳茹.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吉林课改,200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