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24郭茹新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江苏徐州221009
郭茹新(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9)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郭茹新
(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江苏 徐州221009)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学生能否有效阅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但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却很少能够落实到位。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阅读中获取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适当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首先要解决的是“读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读物应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我在推荐读物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结合课本进行拓展。我们所用的教材是学生接触得最多的语言材料,但教材涉及的内容是有限的,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不能只依赖于课上,更多的要依赖于课外阅读,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教材的特点适时进行课外阅读。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我总是指导学生了解课程的背景、帮助学生查找结构内容类似的文章,提前安排学生利用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在课堂上介绍,课后进行资料展示。学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了解有关人物的生平大事,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如:学习《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高尔基的资料,组织学生诵读散文诗《海燕》,引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教学《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这篇课文前,在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杰出贡献的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并进行总结归纳。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在一月前就安排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战斗故事,并要求设计一些与“三国”历史常识相关的知识问答,课前安排一个擂台赛。学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学习《鼎湖山听泉》时,可以选择朱自清《春》来读,也可以读古代散文《小石潭记》。经过长期培养,学生已养成学习新课之前主动预习,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的习惯。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做了有益的铺垫。学生的认识空间不断扩大,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不断提高。
二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随之不同。我给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神话、寓言、民间传说、成语故事及科技类为主;中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有传记、游记、传奇、惊险小说等,适当引导读适合他们的名著,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等;到了高年级则主要引导他们有耐心地读文学性的名著。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对历史、地理、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籍感兴趣。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推荐各类书籍,在兼顾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内容和时间才有保证。
三是结合学生的时尚追求。对时尚的追求是时下学生中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当《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神勇小虎队》风靡校园时,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全套的书;每人都会为其惊险刺激的情节所吸引,都为自己能有与故事中人物的魔力、英勇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社会、学校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又有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我们应当善于把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作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给扼杀。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接受这些流行环境中正面的思想,如:正义的感召、美好的梦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当《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男生日记》等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读物时,我们不能强行遏制,而是应当亲自体验这种时尚,并深入了解他们,只有有了切身体会,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
四是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教学实践中,要抓住学校每年一届的诵读大赛、宣传部的每年度爱国主义读书演讲、中华美文诵读、经典诵读活动及其他各类演讲朗诵比赛等契机,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达到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以往带班教学的过程中,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尤其是全班排练的诵读表演《弟子规》参加多场演出并获奖,这一系列成绩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集体荣誉感,以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探索成才。
二、科学传授课外阅读方法
韵语教学一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内即通过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在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时,更应该科学阅读。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是精读法。“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研读,抓住重点,由表及里地深入体会,把握中心,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阅读时当全身心投入,要心、眼、口、手皆到,运用多种感官品味,养成熟读精思的好习惯。
二是略读法。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阅读,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有些文章,只要了解大意即可,不必花大力气研究,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对于这类文章,要善于概括归纳,才能准确掌握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
三是浏览法。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书海,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细细找,这就需要快速浏览,也就是一目十行,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通过快速便捷的途径,达到阅读的目的,节约时间成本,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应对各类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四是卡片积累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在卡片上,帮助记忆的同时也利于在使用的时候快速查阅。另外,剪报也是我们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分类保存,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材料。
三、浓厚课外阅读氛围
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兴趣难以稳定,为使他们保持读书的热情,持久性地开展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教师躬身践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倡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常常自己带头从班级图书角借阅图书,快速看完后即与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好文章,就在班级读给学生听,与他们共同赏析;关注新闻时事,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生交流讨论,如:全球性的“非典”、印度洋海啸、重庆井喷事件、雅典奥运会等。这样,我及时地把自己的阅读信息传递给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阅读态度及方法融于其中。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崇拜老师,最善于模仿老师。
二是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我做不到像韩军老师那样用一半的课时开展课外阅读,但我尽量给学生安排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首先是精减书面作业,保证课外阅读时间。学生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他们的课外时间都被大量繁琐的书面作业所占据,课外阅读便无从谈起。其次,充分利用每天的10分钟经典诵读时间,做到由专人负责,有指定的诵读内容。另外,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自由交流课外书,交流读书心得。
三是提供充足的课外读物。针对学校图书室的书常年闲置,学生难以借阅的情况,我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书橱,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以班级名义从校图书室借来一批书。另外,学生每人至少捐献一本书到图书角。学校及个人的图书定期更换。
我认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崇高的享受,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广泛而有效的课外阅读中培养语感,获取知识,感悟人生,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教育的成功和魅力。在倡导“终生学习”的今天,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获得,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让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小改.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河南教育,2015,(06).
[2]夏琼兰,陈文顺.浅谈如何发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