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谱成像发现神经母细胞瘤内含脂肪成分1例
2015-03-24段晓岷
蒋 玲,于 彤,段晓岷,彭 芸,高 艳
临床病例讨论
CT能谱成像发现神经母细胞瘤内含脂肪成分1例
蒋 玲1,于 彤1,段晓岷1,彭 芸1,高 艳2
能谱成像;神经母细胞瘤;脂肪成分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岁,因发热、食欲不振就诊,外院胸部平片示纵隔占位,转入我院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进一步求治。
使用GE能谱CT(Discovery CT 750 HD,Wisconsin.USA)进行能谱CT平扫期和增强期扫描。平扫期扫描电压120 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15,螺距1.375,30%自适应性统计迭代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增强期扫描采用能谱扫描技术,260 mA,螺距1.375。CT对比剂为碘克沙醇(Omnipaque 320, GE healthcare, USA),剂量为1.5 ml/kg[1]。
CT结果示后纵隔混杂密度占位,以软组织密度为主,多发片状低密度影及散在小片状钙化灶。肿瘤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对直径超过1 cm的低密度区进行CT值的测量,共8个感兴趣区,平扫CT值分别为34、47、39、45、40、46、43、15 Hu。增强后瘤灶软组织密度部分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瘤体包埋上腔静脉及降主动脉(图1A),部分病变经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右侧硬脊膜增厚(图1B)。右侧3~7肋骨受压变细。影像学及细胞穿刺活检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
使用GSI Viewer对瘤灶内8处低密度区的增强能谱CT图像进行分析,记录各感兴区有效原子序数、(脂肪-水基图)脂肪含量值及在各单能级(40~140 keV,间隔10keV)图像的CT值,勾画(使用office 2003 excel表格)各低密度感兴趣区的特征性能谱曲线(图2)。结果显示感兴区1~7的脂肪含量均为0 mg/cm3,能谱曲线,为弓背向下型,感兴趣区8(位于肺动脉及主动脉间)的脂肪含量为679.60 mg/cm3,能谱曲线为弓背向上型,为特征性脂肪能谱曲线(图2、3)。
图1 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CT增强扫描
A.后纵隔形态不规则混杂密度占位,增强后瘤体不均匀强化,其内多发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上腔静脉及降主动脉被瘤体包埋,心脏、大血管及气管受压向前移位;B.部分病变经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右侧硬脊膜增厚
图2 8个低密度感兴趣区的特征性能谱曲线及有效原子序数
图3 感兴趣区8的CT能谱曲线
对肺动脉及主动脉间片状低密度区勾画感兴趣区(图A),即可得到该感兴趣的特征性能谱曲线(图B),该感性区的能谱曲线表现为脂肪特征性能谱曲线
2 讨 论
2.1 讨论要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实体肿瘤,多发生在成神经细胞聚集的脊柱旁或腹膜后部位[1]。CT是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方法。神经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很高[2]。但通过CT图像很难对瘤灶组织成分进行鉴别。组织成分的鉴别分析是CT影像学力图探索的新领域。本病例中有多处低密度灶,依据单纯的CT值均会判断为坏死组织,但是能谱曲线提示其中一处低密度感兴趣(CT值:15 Hu)为脂肪成分。对于瘤体内脂肪成份的来源,首先考虑系由肿瘤组织对纵隔内脂肪结构的包埋所致,不排除瘤体部分组织脂肪化及肿瘤形成过程中有移行异常的中胚层组织所致。复习国内外的文献,尚未见有神经母细胞瘤含有脂肪成分的报道[3]。瘤体含有脂肪成分与患儿发病年龄、肿瘤的分期、分级及预后等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尚不知晓[4],以期通过更多病例的积累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2.2 专家点评 高艳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目前国内外对能谱CT的研究多用于肺脏、肝脏、胰腺等组织内微小肿瘤病灶的显示,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5-8]。
本例利用CT能谱曲线技术发现后纵隔肿瘤内某一低密度感兴趣区表现为弓背向上型的特征性脂肪能谱曲线,提示瘤灶内含有脂肪成分。虽然这一偶然发现目前对疾病的最终诊断和治疗不产生影响,但相信其价值会在数据积累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总之,能谱CT为我们提供了可以进行基物质成分鉴别的可能,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儿科肿瘤病谱和成人肿瘤病谱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人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用于儿童,因此,儿童实体瘤的能谱CT显像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彭芸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能谱采集技术使用的是固定管电流技术,630 mA的扫描电流对于儿童CT显像来说会导致过高的辐射剂量,因此制约了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随着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升级,目前能谱扫描电流已经降至260 mA,使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本例通过能谱分析技术观察到神经母细胞瘤瘤体内有脂肪成分,这在神经母细胞CT影像的诊断中尚属首次发现,能谱CT技术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使CT由解剖成像模式迈向功能成像模式成为可能。虽然目前这种组织成分的鉴别不能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预后的判断,但希望随着能谱技术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推广和数据的积累,临床医师和影像科医师能解读能谱扫描提供的各项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使广大患儿受益。
总之,影像科医生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力争发现更多的影像信息,并需联合病理科和临床相关科室对这些新信息进行研究和解读,以推动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1] 廉红云,马晓莉,张永红,等.131Ⅰ标记间碘苄胍治疗复发高危神经母细胞瘤3例(附文献复习)[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3):148-151.
[2] 庞其军,赵 颖,郗艳国,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误诊5例分析[J].中国医刊,2015,39(1):89-92.
[3] John M. Recent Advances in Neuroblastoma[J]. N Engl J Med, 2010, 362: 2202-2211.
[4] 陈建雯,周曙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J].山东医药,2005,45(18):31-32.
[5] 林晓珠,沈 云,陈克敏.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98-800.
[6] 吴 爽, 薛雁山, 许立功. 宝石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前沿, 2012,7(5):62-63.
[7] 吕培杰. CT能谱成像在小肝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3):321-324.
[8] 王明亮, 缪 飞, 林晓珠,等. CT能谱成像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7(2):246-249.
(2015-02-12收稿 2015-03-24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蒋 玲,大专学历,主管护师,E-mail:454087465@qq.com
1.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2.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段晓岷,E-mail:mimicolor@sina.com
R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