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关系研究综述

2015-03-24方佳慧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资本责任

方佳慧



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关系研究综述

方佳慧

摘要:随着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员工关系等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已经逐渐被企业、政府、公众以及媒体所关注,成为关乎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学术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成为热点,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重点。鉴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社会责任及其与资本成本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评价,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希望为今后对这一话题作相关实证检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论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股权资本成本

19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第一次从学术角度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自那以后,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与讨论就开始在学术界和商界出现。大量学术论文在这个领域内被撰写及发表,同时世界各国的企业也开始加大对社会责任相关活动的投资。

然而,随着许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的频繁曝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不断遭到质疑,甚至很多已经被公众视为单纯的营销活动或粉饰行为,认为企业并非真正履行社会责任,而只是企图让自己“看起来”对社会负责,但没有任何有效且真正的制度和管理上的变化。于是我们不由开始疑惑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若存在正相关关系,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故为了加深我们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着眼于影响财务绩效的一个主要因素——资本成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影响资本成本。

一、理论研究基础

之前的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绩效存在的合理性。

(一)声誉管理理论

声誉体现的是一个企业受公众认可的程度,其核心在于信任。那么,声誉管理就是对企业声誉的创建和维护,旨在建立、维持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

好的声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声誉好的企业发行的股票会更受投资者欢迎,投资者的强烈需求会推高该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声誉好企业的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对来说更大,因此公司的经营风险降低,资本成本也随之降低;并且,政府或银行也更希望与声誉好的公司打交道,这样就能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故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就可以促进企业声誉的提高,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拥有强烈的动机从事社会责任相关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可以说,声誉管理策略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实践,并且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在动机之一。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该理论的鼻祖Freeman认为,相关利益者指那些在公司中存有利益或具有索取权的群体,包括供应商、客户、雇员、股东、当地的社区以及处于代理人角色的管理者。

本文试图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从长远来看,通过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战略管理——与顾客,员工,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会形成企业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以提高企业超越其竞争者的能力。此外,这种战略管理还能导致企业避免,至少是防止企业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如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从而与其他企业相比建立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故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能够帮助企业与个人和组织建立一种长期信任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企业成功地存活下来并且实现盈利,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提供资源并承担一定风险,所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需要了解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期望的风险回报会降低,资本成本降低。

二、实证研究基础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开创了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的先河,研究较早的为莫斯科维茨(Moskwitz,1972)和万斯(Vance,1975),但两人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就不曾间断,到21世纪初,共出现了122篇相关的文章。

在评估社会责任与权益成本关系的文献中,Angel and Rivoli(1997)认为社会责任策略对企业股权筹资成本有一定影响,并断定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不会投资环境政策有问题的企业。Di Giulio等学者(2007)表明,假定风险是由利益相关者所感知的,企业社会绩效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Sharfman and Fernando (2008)使用CAPM模型来测度权益成本,但他们仅关注了社会责任的一个维度,然而Sadok El Ghoul等学者(2011)着眼于社会责任的六个维度,研究发现社会责任评级越好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越低,特别是在员工关系,环保政策和产品战略方面的投资能够从实质上减少公司的股权成本。且若企业参与烟草跟核能源行业,则会增加股权资本成本。此外,Craig R.Everett(2012)从一个新角度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直接衡量“社会责任折扣率”。并且决定折扣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管理者性别,企业的年龄和投资者受教育程度。

另一方面,在债务框架下调查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极少数相关研究中,Sengupta(1998)提出,及时与详尽的信息披露政策能够让贷款人和承销商感觉企业的违约风险减少,从而降低债务成本。Menz(2010)将欧洲公司债券市场作为其CSP数据的资源,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社会负责任企业发行的债券,其风险溢价与其他企业不会有显著不同。而Schneider (2010)根据哪一种环境绩效是债券定价的决定因素之一,利用美国纸浆造纸和化工行业的数据,研究指出社会责任实践产生的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企业对其债券持有者和其他债务人的支付。Schneider的研究特意针对两个行业中企业财务绩效的同一个维度。另外,Goss and Roberts在2011年的研究也是与之相关的,因其调查CSR对债务市场的影响,但他们关注的是银行信贷成本而并非债券收益率。

(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从伦理学、社会学或者法学角度展开,偏重于理论的推导或者演绎。与此同时,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旧不多,并且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上。

孟晓俊等(2010)认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一种U型关系,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但虚假或过分渲染的社会责任报告反而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估计,从而增加企业资本成本。沈洪涛等(2010)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认为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能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李姝等(2013)发现首次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但对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普遍较低,暂时也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与格式,故报告质量的高低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张兆国等(2014)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交互跨期的影响,即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期财务绩效对当期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评价与展望

总结上述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大多数国内的文献都是侧重于社会责任某一方面的经济后果,如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或环境,或者直接利用社会责任的总指标来调查,这样的研究结果过于单一,没有足够的解释力。而国外的研究则会综合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维度,如社会团体,多元性,员工关系,环境,人权,产品特征等等,得出的结论会更准确。第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文献,都只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的关系进行实证或理论研究,而没有证明社会责任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是否会使企业改变他们的行为。本文认为这一点十分值得调查,并且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能够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指导。第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文化传统也不一样,而投资者对与企业社会责任或强或弱的概念会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在这些文献中,却几乎没有多少考虑过这层因素。

总结上述文献的贡献与不足,结合我国研究和实践的需要,本文认为未来在这个领域有两个地方值得探讨:第一,鉴于以上提到的第二点,可以使用动态的方法,当社会责任评级较低的企业增加其在社会责任实践活动方面的投资时,研究在一段期间内该企业资本成本的变化。第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强或弱的概念因国家的文化和宗教而塑造。故若假设全球金融市场是可以分割的,研究社会责任和资本成本之间关系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变化将会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10(9):25-29.

[2]沈洪涛,游家兴,刘江宏.再融资环保核查、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金融研究,2010(12):159~172.

[3]高汉祥.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被动回应还是主动嵌入.会计研究,2012(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相关者资本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