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质量芯”植入“城市魂”——浙江省温州市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市系列报道之三
2015-03-24■文/志成
■文/志 成
浙江温州市作为全国质量立市工作的发源地,质量工作具有历史悠久、机制健全、文化深厚、成效显著的鲜明特色,许多经验对其他城市的质量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性和可复制性。
质量文化是城市质量的软实力。20年来,温州坚持不懈地推进质量建设,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质量文化,其核心就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这种质量精神根植于永嘉学派的文化土壤,承接了“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凝聚着其20年来质量立市的成功经验,蕴涵着新时期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温州城市核心精神里,首先就是敢为人先。温州的发展在质量方面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敢为人先,敢破敢立,反映温州人的精神。在经历了粗放发展的过程后,温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质量立市战略,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的《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政府出台实施的质量建设纲领性文件;2013年以来,温州市抢抓质量发展纲要发布、质量强国战略实施新机遇,及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345质量计划”,更是展现了温州一往无前抓质量强市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充分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城市质量精神。
再有就是追求卓越。表现在温州历届政府坚持不懈抓质量,20年的历程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导向,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取得卓越绩效的历程;温州的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卓越”的奋斗史,在国家没有投资、资源匮乏等不利环境中,温州的企业家凭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做大做强企业,成就了一大批中国名牌企业。
独特标识 遍地开花
2013年3月23日,温州市设计了全国首枚城市质量精神标识——“鹿跃地球”正式启用。这枚以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标志为主体图案的标识,现身于各种公益性质的宣传活动中,成为全市城市质量精神的一道独特印记。
现在,全市范围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在公益性质量宣传时,都可在报纸、电视、网页、灯箱、标牌、宣传栏、宣传品等媒介上使用该标识,营利性商业活动或无关公益性质量宣传的活动除外。
同时,全国首部城市质量精神动漫公益宣传片正在报纸、电视、网络、公交车移动视频、街区LED、社区宣传专栏等媒介上广为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全市质量精神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娃娃抓起 广泛宣传
“原来一双质量合格的皮鞋是这样生产出来的。”永嘉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同学在参观了奥康集团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后,发出如此的感慨。
温州市把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弘扬质量文化的重要阵地,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企业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基地的,分别给予8、5、3万元补助。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国家、省、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2个,其中国家级基地2家,省级基地3家,市级基地1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奥康鞋业、正泰集团为国家级基地;红蜻蜓鞋业、康奈集团、一鸣食品为省级基地。全市国家、省、市级基地每年开放时间分别超过了36天、30天、24天。2013年,各基地共组织74批约3700名中小学生参与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广泛开展质量主题的宣传活动,每年在3.15活动、“8.8诚信日”活动、全国质量月活动中,集中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如2013年和2014年的质量月期间,全市连续组织“质量强市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
文化传承 面向未来
质量文化的传承,在企业必须要树立先进质量管理的理念。温州市大力建设“卓越工程”,激发企业导入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和其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热情。在温州大学成立了“温州市质量管理与品牌研究中心”,利用高等院校雄厚的人才优势,开展质量课题研究,组织质量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推动质量人才培养。以省市级政府质量奖企业为基地,建成1个省级、5个市级、5个县级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每年免费组织大批产品生产企业、建筑企业及服务企业参加各种质量管理培训。目前,全市已有38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数千家企业导入其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同时,该市建成4个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先后编制了食品、鞋类、低压电器、汽摩配件、建筑业等30个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为块状产业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技术服务。
通过质量文化传播,如今,在温州市已经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