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1”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处置分析
2015-03-24秦鹏宇
●秦鹏宇
(北京海淀区消防支队,北京 100094)
苏州“2·1”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处置分析
●秦鹏宇
(北京海淀区消防支队,北京 100094)
通过对江苏苏州“2·1”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处置过程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起事故提出改进的救援意见,对提高处理此类事故的处置能力和救援效能有重要的意义,对消防部队的实际救援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灾事故;处置;改进
2012年2月1日5时02分,苏州市工业园区亭新街11号的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过两个小时的扑救,大火被彻底扑灭,虽没有人民群众的伤亡,但是却发生了消防官兵一死一伤的悲剧。分析这次事故救援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造成消防官兵伤亡的原因,提出今后处置此类事故的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对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水平有重要作用。
1 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亭新街11号,沪宁高速以北。距责任区特勤三中队15 km;距相邻作战协作区苏安中队27 km,金鸡湖中队30 km;距特勤一中队46 km。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塑料构件、精密电子元件及电器成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共有6栋建筑,总面积62 220 m2。
1.2 起火情况
起火建筑是位于中间的大跨度钢混结构厂房,长150 m,宽60 m,高16.75 m。该厂房一层东侧为生产车间,西侧为仓库;一层夹层约1 000余平方米,为办公区、餐厅和小超市;二层分为4个防火分区,分别为原料库、供料库、生产车间及成品库,仓库内有百余条货架,放置了大量原料及成品,生产车间内有数百个堆垛,主要为PC树脂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用的泡沫件、纸箱、货板等。起火部位是二层的生产车间,主要原因是清洗工段的生产设备故障起火,引燃周边大量聚苯乙烯树脂材料,导致火灾并产生大量的絮状浓烟。
起火楼层用防火墙分隔成四个防火分区,区间通道门设有防火卷帘。建筑内设有室内消火栓22个。一楼仓库及二楼北侧仓库设有机械排烟及水喷淋系统,外墙东南侧有水泵接合器5个。厂区共有18个室外消火栓,4台消防泵,两台喷淋泵,一个1 000 t地下消防水池。起火厂房周围设有4个室外消火栓,压力0.4 MPa,屋顶设有18 t消防水池一个。西侧400 m处有一条天然河流,但是消防车无法直接停靠取水。
2 火灾事故特点
2.1 火场内部情况不明,侦察困难
当第一出动力量责任区特勤三中队(4车23人)到达现场后,发现起火的建筑二层近8 000 m2的空间内充满浓烟,漆黑一片,看不到明火。经询问,厂内无人能告知具体起火情况及起火位置,仅反映内部有较多人员被困。据了解可知,建筑内部分隔较多,结构复杂,且有大量的货架和堆垛,给火情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火场内部烟雾弥漫,排烟困难
由于聚苯乙烯树脂材料的燃烧特性(发烟快、发烟量大、产生絮状浓烟),导致火场内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时能照射近百米的强光灯,只能发出微弱的光晕。且起火的二层无自然排烟窗口,机械排烟也已损坏,未能动作,导致有毒烟气无法外排,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浓烟高度聚集,迅速充斥整个厂房。
2.3 疏散救人困难
着火时建筑内部约有300名员工。由于人员撤离匆忙,货物、板架等散落一地,堵塞了大部分的通道。同时厂房四周的四个疏散通道有两个被封堵,仅留有东面两个出口可直通室外。火场能见度极低,不利于人员的自我疏散和消防队员的引导疏散。
2.4 现场结构复杂,突发情况难以预计
厂房内部分隔较多,货物、板架摆放零乱,结构较为复杂。随着温度的升高,二层屋顶开始扭曲变形,管道、生产线路发生多次垮塌,货架和高处纸箱货物纷纷垮塌掉落,极易给人员带来生命危险,大大增加了救援和疏散的难度。
3 事故处置情况分析
在本次事故处置中,指挥中心先后调集4个中队14辆消防车73名官兵赶赴现场,成功地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了人员搜救和火情歼灭的全部工作。
3.1 疏散救人和侦查内攻并举
辖区中队特勤三中队的4车23人到达现场后,被反映厂房内有较多被困人员。故指挥员当机立断,要求一号车、二号车的人员立即到出口处引导员工疏散,同时分别各出两支水枪从东南侧、东北侧向火场内部梯次推进;三号车、四号车各组织一个3人的搜救小组,分别从东南门、东北门深入内部搜救人员,寻找火点;三、四号车其他人员同时做好搜救方向的照明、排烟工作。由于火场内部结构复杂,知情人无法准确描述被困人员和火势情况,故内部搜救人员同时担负起火情侦查的工作。同时,厂方人员被要求开启固定消防设施,并迅速集合人员,查清被困人员数量及位置。经过努力,从一楼及一楼夹层共疏散出约130余人。第一出动力量展开图如图1所示。
5时33分,中队指挥员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告情况,请求增援。指挥中心了解现场情况后,立即调集苏安中队、金鸡湖中队、特勤一中队前往增援,支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迅速前往。
图1 第一出动力量展开图
3.2 分片作战,全力营救被困官兵
在确认一楼仓库及夹层办公区所有人员全部疏散完毕后,特勤三中队指挥员命令两支搜救小组继续进入二层进行侦查搜救。第一小组在二楼的员工休息室成功救出2名被困人员后从东南门安全返回。第二小组在对北侧仓库进行搜索后,未发现被困人员和火点,故开始沿导向绳撤回,途中却发现导向绳被掩埋,撤退线路被封堵。中队指挥员接到报告后,立刻组成两支搜救小组进行营救。但是由于厂房内部能见度极低,无法判断走向,只能利用人力清理垮塌货物,缓慢沿导向绳向内部推进。
此时,增援力量到场,支队首长立即将火场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四个搜救区域,由4名作战经验较为丰富的支队领导和指挥长分片指挥,组成八个搜救小组,每个小组3人,携带热成像仪或测温仪,展开地毯式搜索营救。同时命令特勤三中队四支水枪从南北两侧强行内攻推进,苏安中队从火场东南入口再出两支水枪,共6支水枪对火势进行合围打击、强攻灭火。此时火场的排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战斗员攀至楼顶成功破拆钢结构屋面进行排烟,并监控钢结构屋面安全状态,以便及时发出撤退信号。其示意图如图2。
随着水枪的推进,起火点被发现并得以迅速歼灭。被困消防员王某在南北仓库通道处发现并救出,随后在距火点50 m处的货物堆垛间也找到了另一名被困官兵孙某,送医院抢救后不幸身亡。
图2 分片作战搜救示意图
3.3 全面检查并清理火场,防止复燃
现场明火全部扑灭,被困人员也已全部救出,现场进入最后的扫尾阶段。各参战力量按照作战区划,全面检查分工保护区域内的建筑、设备安全状况,彻底消灭残留火患,减少火灾复燃的危险。同时要求派出所和厂方负责人再次全面细致清点火场人员,确保无遗漏。最后留下现场监护人员,确认无复燃可能后,返回归队。
4 事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1 第一出动力量和后期力量调度存在问题
在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调度员未注意到时间和对象的特殊性(清晨5∶02、大跨度厂房),仅派出了责任区中队特勤三中队的4车23人奔赴现场,缺乏应对大火恶战的敏感性和警觉性。本次火灾虽然过火面积仅100 m2,但是人员搜救空间却有近8 000 m2,第一出动力量明显不足,这也造成了后期处置过程中的被动局面。面对如此大型火场,辖区中队在独立处置20 min后才请求支援,中队指挥员对火灾现场态势和危险性判断不够准确。
4.2 辖区中队消防官兵对起火单位情况不够熟悉,预案制定不完善
根据了解可知,辖区特勤三中队在对起火单位进行“六熟悉”训练时,仅仅了解了建筑的平面布置、周边水源及消防设施情况,未开展消防设施使用测试,不知道卷帘和排烟损坏以及西侧两个通道被堵,未能掌握厂房东西两侧各有16 m宽的平台。该重点单位的预案中,排烟方法使用的是机械排烟和移动排烟机,未考虑到破拆屋顶排烟的方法和可能性。这些都导致了首战的不利,以及面对突发险情时的慌乱。
4.3 参战官兵对火场情况认识不足
据受伤官兵事后回忆,当其与另一名搜救人员撤离时发现导向绳被掩埋时,没有第一时间与外部指挥员联系,而是屡次尝试清理障碍物,耗费了大量的体力,空呼也开始报警。而另一名搜救人员在将自己的空呼给队友后仍然坚持寻找出口,体力和精力大量透支,再加上没有空呼的保护,吸入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最终光荣牺牲。
本次火灾过火面积不大,但是却造成了消防官兵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这与参战官兵自身对此类火灾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估计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深入内部搜救的两名官兵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变数预判不够,留给自身应付突发情况的余地太少。面对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只是想自己克服困难脱离险境,未能及时向指挥员汇报险情,耽误了外部力量深入接应和抢救的时间。
4.4 器材装备的火场使用效能不足
由于着火厂房内部空间缺少机械排烟设施和自然排烟渠道,辖区中队分别在南北两个入口设置移动排烟机,但收效甚微。支队配备的强臂破拆车因厂房周边绿化带过宽,不能有效抵近破拆,未能发挥作用。压力为28 MPa的6.8 l空气呼吸器实际仅使用了36 min的时间。氧气呼吸器虽然随车配备,但中队出警时未携带蓝冰,故氧气呼吸器未能使用。中队配备的救生照明线长度只有50 m,共配两盘,在本次建筑内攻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中队配备两台红外热成像仪和两台测温仪均未带进火场使用。从整个战斗过程看,器材装备的使用效能很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战斗效能的发挥。
5 改进事故救援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此次事故救援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对改进此类大跨度建筑火灾的事故救援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5.1 要提高对火场态势把握的准确性
对事故现场的准确把握是取得灭火救援行动成功的首要条件,准确判断火情并快速制定对策不但是指挥员必备的素质,其他参战官兵也应当着力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以便在面对实际的火场时能够随机应变,更好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任务。消防官兵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各种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战例研讨等来熟悉行动流程和掌握处置现场各种可能突发情况方法;另一方面要多组织模拟或实地演练,掌握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对同一个重点单位的消防演练要定期进行,以便官兵及时把握该单位基本情况的变更。这样在判断火情并做出决策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准确、合理。
5.2 要做好火场排烟工作
在处置此类大跨度建筑火灾时,指挥员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疏散救人和内攻察情两个方面,忽略了火场的排烟工作。其实,这类火灾的处置难点根本上就在于现场烟雾太大,是疏散和内攻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塑料等物质起火能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烟气,更需要首先解决排烟问题。所以,调集部分力量专注于火场排烟的工作,寻找行之有效的排烟方式,是提高行动效能的关键性因素。主要的排烟方法如表1所示,消防部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来进行排烟。
5.3 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从本次事故的救援过程中来看,部分消防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不但没有随时保证自己的安全装备处于有效的状态,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请求救援。因此,消防官兵在进入救援现场之前要认真仔细地检查自身装备是否齐全、有效,确保一切安全措施到位;在进入现场救人或灭火时,要时刻注意空呼或其他防护装备的使用时间,一旦报警或有其他损坏,应当立即撤退或与场外指挥员联系。总的来说,消防官兵的安全意识是灭火救援行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表1 火场排烟方法
5.4 要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分析该案例可知,辖区中队从指挥员到战斗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普遍不强。指挥员在处置初期没有及时请求增援,被困的两名官兵在遇到险情时也没有第一时间与外界联系,而是选择先自行处理。其实,灭火救援的全部过程就是一个团队配合的过程,其结果也是团队作用的结果。战斗员之间要搞好队内的协同配合,指挥员也要负责与其他救援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所以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团队作用,提高行动效能,是指战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李建华.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社会出版社,2009.
[2] 李建华.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3]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十卷) 火灾扑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Analysis of “2·1” Fire Accident of Dayun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in Suzhou
QING Peng-yu
(HaidianDistrictMunicipalFireBrigade,Beijing100094,China)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2·1” fire accident of Dayun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in Suzhou,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over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ffer some improved rescuing proposals which is of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posing emergent situation and to improve rescuing efficiency and also of significant for the real fire rescue work.
fire accident; disposal; improvement
2014-12-20
秦鹏宇(1987— ),男,黑龙江双鸭山人,助理工程师。
D631.6
A
1008-2077(2015)02-0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