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部队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初探

2015-03-24胡金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肌群消防员器械

胡金华

(晋中市消防支队,山西 晋中 030600)

消防部队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初探

胡金华

(晋中市消防支队,山西 晋中 0306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实训测试法,以随机抽取的山西消防总队晋中特勤中队20名官兵为训练对象,进行两个月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最后,对比该20名队员训练前后的平均成绩,旨在通过数据得知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作用。通过两个月的训练之后,队员完成所有训练项目的动作数量、动作质量均有所提高。从而得出在消防部队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不仅可以预防损伤还能全面提高战士身体素质的结论。

功能性体能训练;部队训练;身体素质

1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概念

美国著名的功能性体能训练专家Vern Gambetta认为功能训练是多关节、立体的本体感觉的活动,涉及到力的产生、增加与减少,身体的控制、重心的稳定、地面反作用力和动量的关系等; Mihael Boyle认为功能训练是有目的训练,是一种维持身体平衡和涉及本体感觉的练习[1];Ian Middleton Bsc认为功能性训练是多平面、多维度、运用了完整的肌肉收缩范围,适当操作所有急性变量(次数、组数、强度、恢复、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练习[2]。国内的一些专家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是训练的一种,它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训练活动,它以人体结构为基础,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学等学科的指导下,通过设计成套的动作模式,进行多关节、多维度、多系统的运动,使神经-肌肉-骨骼系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连贯的运动[3]。

2 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意义

2.1 消防部队体能需求

随着实战化新要求的提出,我们的所有训练都要做到训练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抢险和灭火工作,这不仅意味着训练内容需要有所改变,消防员还将接受不同寻常的考验。如果我们的体能训练仅是停留在战士们能够良好地完成考核项目,而不根据实际作战的需求去设计各种训练内容,长期保持单一的考核内容训练已经不能保障消防官兵在高温火场中能够拥有持久的战斗力。厚重的防护服加上各种装备的重量无疑给作战消防员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对任何一名消防员的体能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希望消防员在火场中能够快速地移动身体同时还能保持身体灵活,能够瞬间产生很大的爆发力同时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耐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次的救援工作顺利的进行,这也就对消防员的日常训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引入消防部队。

2.2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于消防部队的意义

简单确切地说功能性体能训练就是有目的性的训练,它更加注重训练的全面性和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还会对消防员在实际抢险和灭火作战中的专项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实际作战过程中所需的动作模式、身体素质都考虑进来并根据实际作战需求进行训练,我们不仅要提高消防官兵的身体素质,还要让参与训练的每位消防员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救援工作,尽量减少救援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

3 训练内容

从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全面性、科学性出发,我们的训练内容在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全身肌肉平衡发展,避免由于局部肌肉力量不平衡而导致的各种损伤。还将实际灭火或抢险过程中的能力需求考虑进来,利用消防器械和功能性器械进行全方位训练。

3.1 徒手力量训练内容

功能性体能训练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让训练者学会控制自己的重心[4]。徒手力量训练是以自身体重为负荷,能够让消防员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全身性的力量训练,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制约。由于肌肉发展不平衡往往是消防员在训练和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各种肌肉、韧带损伤的因素之一,所以在进行徒手力量练习的时候应该遵循功能性、平衡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注意躯干与四肢、上肢与下肢、身体左右侧、关节前后群肌肉的训练,使全身的肌肉力量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5]。弓步蹬起:主要练习下肢蹬伸的力量,股四头肌与三角肌协同用力。俯冲式俯卧撑:主要练习腹肌、肩关节周围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T型俯卧撑:练习腹肌、躯干旋转肌群、核心控制,神经控制的参与增加训练难度。屈膝收腹仰卧起:因为每完成一个动作,必须同时保持四肢不落地,它主要练习的是对核心肌群的控制、腹肌、髂腰肌、上下肢肌群。仰卧单腿挺髋:主要发展腘绳肌、臀大肌,强化这两块肌群可以预防腰的损伤。对角线仰卧起坐:主要发展躯干对角线的肌群,执行任务过程中往往需要侧姿体参与救援,这样的练习就是强化这种功能。动态背肌超人:主要强化背部肌群,传统的力量训练往往过于重视腹肌而忽略了背肌肉,练完腹肌就应该立刻练背肌,这样才不会出现前后不平衡的现象。

3.2 消防器械训练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可以利用一切身边适合的设备进行训练,使训练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起来。常用的消防器械中有很多设备都可以作为训练的器械,非常便于消防部队大面积进行推广。重锤砸轮胎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很好地发展人体动力链的力量传导效率,强调全身协调发力,提高消防员救灾时破门、挖掘等专项作业能力。轮胎跳进跳出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很好地发展消防员的下肢爆发力和动作敏捷性,提高消防员在救灾时的专项作业速度,更轻松地面对各种复杂地貌。抖水带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很好地发展消防员的上肢力量和躯干稳定控制能力,提高消防员在救灾时控制水带、破拆、搬运等专项作业能力。扩张器硬拉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发展消防员大腿后肌肉群、臀肌和腰部的力量,提高消防员在救灾时搬运重物、高处跳跃落地缓冲、拖拉水带等专项作业能力,同时此动作可以避免腰部的损伤。上举泡沫桶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全面发展消防员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提高消防员在救灾时的动作效率,利用全身动力链去完成复合式动作,避免局部负担过重引起损伤。

3.3 功能性器械耐力循环

在任何救灾现场,消防员的专项工作效率都是第一位的。在救灾现场,消防员一般要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完成各种专项作业任务。这种情况下,消防员的身体运动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功能性体能训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实战出发,通过体能训练中接近、达到甚至超越救灾时人体的身体负荷,来提高消防员的实战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防止人员损伤的目的。器械耐力循环是一种整合了力量、速度和耐力的高级训练方式,需要消防员的体能具备一定的水平,在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单项练习时才能开展,训练中,每个动作训练30 s期间间隔30 s 。训练内容主要包括:(1)重绳甩动:强化消防员在矢状面内的全身动作能力、强化动力链的力量传导,例如它能够帮助战士更好地拖动水带等动作;(2)推雪橇练习:强调下肢的蹬伸和核心的传导作用,解救火场中被重物压倒的人往往需要下肢与核心一起配合上肢将重物推开;(3)能量球旋转下劈:练习强调消防员躯干的传导和旋转加速能力,例如战士与战士之间需要传递工具等则需要躯干旋转加速能力;(4)负重袋弓步上肩练习:强调消防员躯干旋转、下肢蹬伸和动作连接的能力,整体的力量传递有利于四肢协调用力,长期以往形成动作记忆可以提高战士火场执行任务效率;(5)攀爬机训练:练习强调消防员上下肢快速协调的能力,心肺耐力,另外它的强度是一般跑步机的3倍,它不仅与专项结合紧密还大大提高训练效率;(6)壶铃前摆:强调力量沿人体动力链进行传导的能力,同时强化臀肌,这个动作可以强化士兵在执行过程中动员更多臀肌与股后肌群参与的能力。

4 训练内容分析

此次训练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两个星期,第一阶段是学习动作阶段,教官根据功能性体能训练中注重动作质量大于数量的原则出发,确保每位战士都能够很好地完成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各种力量训练。第二阶段就要通过对他们进行徒手的力量训练来全面地提高他们的全身力量。第三阶段开始对所有人进行消防器械和功能性耐力训练。第四阶段为综合提升阶段。随后,通过对随机抽选的20名队员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试以及非训练人员的成绩对比,发现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表3所示。

5 结束语

消防部队专业性要求非常强,不同于其他部队,传统的体能训练在平时的灭火抢险任务中,无法完全地发挥其作用,往往事倍功半,有的体能训练项目甚至成为了鸡肋,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根本达不到训练目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则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实战,其每一项训练任务都有很鲜明的业务针对性,练即战,战即练,在灭火救援任务中,功能性训练的成果可以全部运用到战斗中去,对于提升实战能力,增强消防部队的业务水平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功能性训练相对于传统体能训练来讲,更符合当前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

表1 徒手力量训练测试情况

表2 消防器械练习测试情况

表3 功能性器械耐力循环

注:30 s连续动作,每个动作之间间隔30 s间歇。

[1] James C. Radclife.Functional Training for Athletes at Alllevels: Workout for Agility,Speed and Power[M].Ulysses Press.2007:1-16.

[2] Michael Boyle. Advances in Functional Training[M].On Target Publications,2010:31-32.

[3] 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76.

[4] 孙莉莉.美国功能动作测试概述[J].体育科研,2011,(5):29-32.

[5] 张春合,蔡端伟.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性思考基于专项竞技能力形成的视角[J].体育学刊,2013,(1):98-103.

(责任编辑 陈 华)

O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Fire Men

HU Jinhua

(JinzhongMunicipalFireBrigade,ShanxiProvince030600,China)

20 men were chosen as training subjects based at random and they were trained for two months and the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literature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tic analysis and field tests. Then by a comparison of the datum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were indicated. The final results suggest that physical quality of 20 men we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a required number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physical quality

2015-09-16

胡金华(1974— ),男,山东东营人,工程师。

D631.6

A

1008-2077(2015)12-0037-03

猜你喜欢

肌群消防员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健身器械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