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金花村”:追寻失落的乡愁
2015-03-24孙彬
孙彬
明清民居、青石老街、炒米花、磨豆腐、吃茶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存在于许多人儿时记忆中的乡村景象,在快速的城市化中日渐消亡了。如今,南京江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金花村”为依托,打造都市后花园和农民生活乐园,不仅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也让那些迷失在大都市里的人们重新找到了失落的乡愁。
“金花村”重现失落的乡愁
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依山傍水的江宁汤山七坊村,以豆腐坊和炒米坊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成为游客们最热衷的景点,那些寄托着儿时记忆的豆香和米香让人们重新回到了从前,找到了曾经失落的乡愁。
国庆期间,上六年级的王万富随妈妈陈梦静一起来汤山七坊,看看妈妈小时候生活的情景。陈梦静说,这里的场景和小时候老家的生活情景基本一样,来到这里,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
在炒米坊内,40岁的女老板宣彩红正忙着炒米,游客已将她团团围住。从南京自驾游的李萍一家一边照相,一边品尝着沁人心脾的炒米。
“感觉太好了,又闻到了外婆炒米的香味,又找到了儿时的感觉。”李萍说,“现在的孩子上学太忙了,利用国庆放假让孩子体验这些传统民俗,对他了解生活和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汤山七坊是江宁打造的“金花村”的代表之一。这个只有82户农家的小村庄,经营各种农家乐达30多个,成为南京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带动了周边3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十个“金花村”中的佼佼者。
像汤山七坊一样,湖熟的杨柳村明清古村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流连忘返。这个始建于明万历七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又被称为“九十九间半”,古时就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的说法。“出耕入读”“斯道坦然”“旋马遗规”,门楼上的家训体现了家族绵延的文化传承和孕育这方水土的经济地理。一位游客说:“走进这里,仿佛穿越进入历史,梦回从前。”
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在江宁打造“金花村”的过程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一大优势,“靠山吃山”的人们通过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静卧听竹海,沁心醉梅开,此景天上无,梦溪笑归来。”诗人陶冶描写石塘人家的诗句,写出了这个小山村的灵魂。这个由百余户村民组成的江南小村落,300余幢宋代苏派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水墨画一般的自然山水之间,让当地的农户怡然自得地享受江南的恬静生活,让外来的游客满怀眷恋地流连于这里的小桥流水、山水竹林。
大学生村官郑涛是石塘人家这个南京火爆的乡村旅游景点的一个功臣。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小村庄的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不少农家乐的收入达六七十万元,过去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金花村”,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江宁黄龙岘是又一个令人梦游的“金花村”。这个坐落在山峦叠嶂中的小山村,临水而居,好似人间仙境。山水之间,翠绿的茶园,不时飘来阵阵的清香,问茶黄龙岘已成为游客到访的重要内容,黄龙岘茶也因其量少质优成为游客的最爱。
黄龙岘社区书记张庆告诉记者,黄龙岘依托自身优势打造自然生态美、历史人文美、休闲体验美的“金花村”,如今已成为江宁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记者在这里看到,小鹿定向俱乐部正在这里举办野营节。俱乐部负责人余萍萍说,这里自然环境好,基础设施好,地形条件好,俱乐部已两次将这里选为活动地点,深受会员们的喜爱。
作为南京市的新市区,江宁成功打响了美丽乡村“十朵金花”的品牌,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如今美丽江宁广大乡村已成为大都市的后花园,农民生活的幸福乐园。